第二百八十八章吹牛逼的套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果興阿一下子拋出兩近一遠三大隱患,咸豐當即緊張了起來。手機端m。太平天國是他關注的頭等大事,所以他一直以為只要平定了太平天國,他可以高枕無憂。現在果興阿突然說,太平天國鐵定玩完,但是除了太平天國還有別的隱患,作為大清的君主,咸豐怎麼能不擔心。
“兩處小隱患在何處!”咸豐關切的問道。
“回主子,這兩處隱患,一是眼下已經顯現出來的捻匪,另一處卻是奴才自己胡亂猜度出來的。”果興阿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啥都知道,只能吹噓自己的分析能力。
“捻匪不過疥癬之疾吧!”咸豐還眾多的大臣都沒拿捻軍當回事,因為捻軍戰力實在太差,規模也完全不能和太平天國相提並論。
“主子切莫輕視捻匪!捻匪雖然眼下還不成氣候,組織鬆散戰力也不強,但是一旦髮匪覆滅,捻匪必然與髮匪的餘孽合。捻匪若是得了髮匪的將領,學習了髮匪的軍事組織結構,憑藉其起於綠林的優勢,山東、河南、直隸、安徽、湖北、陝西等地,必然被他們攪擾得天翻地覆,其破壞力絕不遜於明末的寇。”果興阿說的也是實情,歷史太平軍北方的殘部便與捻軍會師,的確像李自成一樣到處亂竄,搞得大清焦頭爛額。最後賠了僧格林沁的命,曾國藩的威名,才由李鴻章的淮軍剿滅。
“捻匪四處竄,勝之容易,滅之難,眼下已成禍患。若是真如雲閒所說,將來必成心腹大患,卻是不得不防!”咸豐頻頻點頭,捻軍現在鬧騰的也非常歡。
“至於奴才憑空猜度的隱患,卻在甘陝!”果興阿的這個說法可沒有提前準備,是他自己的臨時起意。如果他能說動咸豐提早預防,導致國死亡兩千餘萬人口的悲劇可能會被避免。
“甘陝有何隱患!”咸豐這下可急了,捻軍也是折騰,對大清統治的威脅並不大,甘陝有變可受不了。雖然自宋開始,八百里秦川的政治經濟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清朝陝西已經略有貧瘠了,但漢唐古都所在,可是有著非尋常的政治意義的。
“甘肅地方回漢矛盾由來已久,漸化,我大清又因為內陸變亂,多次調甘陝駐軍。一旦有髮匪或者捻匪佯攻關,必然引起人心震盪,若是回民趁亂起事,其危害不再發匪之下!”果興阿記得歷史的同治甘陝回亂,雖然具體的不清楚,但是起危害程度卻是記得的。
“回民為亂?平民百姓吵個嘴,會有這麼深的積怨?會造反?”咸豐有點不懂果興阿的邏輯了,地方不同民族的老百姓吵架,最多也是呼朋喚友打個群架,還能因為置氣造反?
“甘陝回漢雜居,陝則民七回三,甘則民三回七,大體相差不多。雜居一處信仰各異,難免有所衝突。漢民耕田,回民牧羊,一些地方回民放羊及天販運羊群,難免會踏損漢人的青苗。本不是什麼大事,但是漢人在多地成立了羊頭會,見了回民的羊群便大肆捕殺,漸漸便形成了積怨。各地官服奏報,雙方因此動武不在少數。”杜翰回憶起了印象,關於甘陝回民與漢民衝突的一些情況。
“回民女子服飾,從頭至腳僅出雙目而已,原是規避女子拋頭面的善舉。但是這個人總有年少之時,一些回民少年,與漢民一同看戲之時,難免要盯著漢家女子看。這盯得太緊了,女子家人難免不悅,自然便有爭執。許多地方便止回民看漢人演戲,許多未曾失禮的回民也受了牽連,自然不幹,為了看戲也鬧出了許多械鬥!”肅順也有這方面的記憶,不過他當個笑話而已。
“漢民也有過分的,回民女子服飾特異,漢家女子自己跑出來拋頭面,還像看怪物一樣看人家,實在是不知禮儀。”大家信仰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肯定是雙方都有問題,杜翰隨口說出了一個例子。
“雞蒜皮的事,會釀成大禍?”咸豐越聽越離譜,你家牲口啃了我家的苗,你家二小子偷看我姑娘,我家姑娘有笑話你家女兒了,這連宗教衝突都算不,最多是鄰里糾紛。
“主子,起因像二位大人說的,都不是什麼大事,但鬧起來可大了!”果興阿太具體的也不知道,有點理屈詞窮。
“興回滅漢!”杜翰吐口而出。
“什麼?”咸豐靈的一下。
“咸豐四年,甘肅剿滅了小股的亂匪,一面旗幟繡著這個口號!”杜翰覺得果興阿說的有一定道理。
“他們有這個能力?”咸豐的心又放下了,一個口號代表不了什麼。
“主子,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只會有利家國,怎麼會鬧出亂子來。崇佛的和信道的,也有住鄰居的,也有口角起來的,但哪有鬧出大亂子的。這清真貴教戒律*,更是勸人向善的。奴才之所以擔心甘陝生亂,是因為甘陝回教的組織結構。部分地方回民學習亞的回教國家,搞什麼政教合一,清真寺以下的回民,多數只聽從級的命令,完全不服官府管束,隱然已是國之國。漢民散在鄉野,回民則一呼百應,一旦回民復仇洩憤,後果不堪設想啊!”果興阿也想不出什麼別的理由了,只能撿靠譜的往靠,他又不能直接承認自己能遇見未來。
“雲閒不知陝甘回情啊!你擔心的是老教與新教的衝突吧!這回民新教自乾隆年間便有,與老教不斷爭奪清真寺和信眾,非但不服朝廷管束,更是多次私自動武,屠殺老教信眾。自乾隆年間開始,他們已經鬧了幾次了,朝廷歷來都是扶持持重的老教,早以將新教列為教。不過他們雖然鬧,主要也是爭奪信眾和寺廟,少有殺傷漢民的,雲閒不必擔憂了。”果興阿繞了半天也沒說明白,他對陝西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自然說的絆絆磕磕。到是肅順一聽果興阿說起政教合一,立馬想起了所謂的新教。
“對,是有這麼回事,他們不過是在回民自己殺來殺去,還時常要朝廷做主,哪能成什麼氣候,雲閒不必擔憂了!”咸豐一下子下了論斷。
“嗻!”咸豐有了結論,果興阿自然不好再說了,不過心裡卻一下子明白了。
陝西回教的紛爭,本來還真和漢人沒關係,是宗教派系之間的爭鬥。但是新教有點衝動,總是的談不攏動武,鬧出了人命,官府自然要參與。官府自然是每次都不會向著動武的一方,採取了打壓新教的態度。久而久之,原本的宗教內部衝突,也變成了新教和官府之間的衝突。再加回漢之間本來有些小矛盾,被有心人這麼一挑唆,所有的問題都被無限擴大,最後出現了“同治回變”這樣的慘劇。
“遠處的隱患卻是什麼?”咸豐心情好了一點,畢竟在自己的聖明領導下,近處的兩個隱患變成了一個,他特別想把遠的這個也給解決了。
“遠處的隱患,便是洋人!”果興阿剛剛因為不懂內情被人撅了一遍,情緒有點低落。
“朕知道啊!萬里江山花花世界,誰會捨得呢?洋人到底是要與我大清爭天下啊!他們是再次調集了兵馬嗎?”咸豐一聲長嘆。
“不是,主子,洋人回去了!”果興阿準備了一晚的牛,還沒等吹被咸豐給打亂了。
“回去了!”咸豐直接站了起來。
肅順和杜翰也參與了進來,四個人好一頓分說,果興阿才明白了一件事,咸豐才是真牛,而且咸豐吹牛的套路才真叫深,這個哥們兒本不知道大清是一個國家。果興阿也才想起了一件事,是咸豐從來沒說過大清國,他一直說的都是天下,他本沒有國家的概念。其實也不是咸豐吹牛,這是國兩千多年以來一直堅信的一個概念,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天下。
國曆來自視為天下,而國是天下的下一級單位,國字最開始邦邑的意思。周天子分封諸國,封地是國,而周天子有的是天下,國是天下。果興阿生在現代,知道世界有許多的國家,國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咸豐可不知道這些。在咸豐的眼裡國是全天下,其他的國家都是國下的崽子,都是親戚而已,全得給國跪著。有的是國的兒子,如朝鮮、越南、琉球,當然也有逆子本。有的是國的侄子,如緬甸、泰國之類。反正北邊來的是狄,南邊來的是蠻,東邊來的是夷,西邊來的戎,總之都是國面前跪著的。實在太遠夠不著的,來跪一下,國也得給張紙,任命為當地的國王,謂之曰冊封。
天下只能有一個,像天無二一樣,國從來不覺得能有一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東西。英法聯軍一衝進來,咸豐萬念俱灰了,他覺得自己丟了天下。按照他腦子裡的知識,無論是《二十三史》還是《資治通鑑》,洋人只要進了北京,下一步是改朝換代了。咸豐跑到熱河,其實已經有了退回東北老家的打算,準備去當元順帝了。
果興阿費了好大的力氣,才讓咸豐徹底接受聯軍退兵的事實。因為咸豐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幫哥們兒走了,他們為什麼沒把這天下變成他們的。果興阿費盡舌之後,咸豐終於算明白了,聯軍不是來改朝換代的,人家是來揍大清一頓的,揍完之後人家回家了。
果興阿準備說服咸豐改革的話,一個字都說出口,奏對便結束了。因為幾個人為了國家和天下的事,已經爭論了整整一個下午。果興阿本也是抱著碰運氣的心態來找咸豐說改革,咸豐連國家都不明白,讓他接受改革也有難度,還是下回再說吧。
不過這一下午,也不是沒有成果,咸豐下了一道讓果興阿幾乎過去的詔書。繁瑣的字果興阿是沒記住,不過內容因為太過振聾發聵,果興阿記得是清清楚楚。大清帝國承認了大英帝國是一個國家,是和大清帝國平等的國家,而且還允許人家自治。
果興阿被咸豐雷得外焦裡,杜翰卻如喪考妣。這道聖旨意義可深遠了,它不但承認了英國不是大清的藩屬,而且承認了大清不再是天下。國從這天開始,才承認自己是國,而不再是高高在的天下。
“雲閒,留在宮用膳吧!你長姐一直在等你!”果興阿正準備和肅順等人一起跪安,卻又被咸豐給雷了一下,自己宮裡還有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