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一千噸級的荷蘭大帆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十九章一千噸級的荷蘭大帆船要建造一艘一千噸級數的荷蘭大帆船,所需要的工序之複雜,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

早在16世紀的西歐,造船還只是一項憑藉著經驗來進行的工作,實際上現在的中國船匠,仍然只靠經驗來造船。幸運的是,從1580年開始,西歐的船匠就已經開始應用數學原理來進行安排,船匠們必須測量每一個參數。

而首先要定下的,就是船幅。

一艘船能造多大,在當時並不是由船匠自己來決定的,而是要則“樹”來決定。

而決定一艘船能造多大的那一顆決定的樹,必須在乾燥的冬季砍伐,以保證木質最優。這一顆樹將用來製作船隻的“龍骨”

“龍骨”有多長,船就能造多大,而“龍骨”必須是一完美的樹,不能用兩顆樹接起來做成。

幸運的是,雲南的深山裡好樹多如牛,而且現在的時間正好是冬季。

船匠們沒有花多少力氣,就從漕幫運來的古樹中找到了幾60米到100米長的巨木。如此漂亮和完美的木頭,西歐船匠們都沒見過,忍不住讚不絕口。

將龍骨制好,平放在沙灘上之後,船匠們開始為它加裝船肋。船肋將構建出船舷上緣以下部份船體的基本輪廓,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船匠們在一60米長的龍骨上,加裝了90對船肋,然後在船肋的上緣加裝上船舷,整個船殼就已經成形了。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配置甲板,首先要用角鐵來固定支撐甲板的關鍵位置。桅座經測量之後,放置在船體中間合適的位置,圍繞著桅座製造十分強力的支撐體,將之極好地嵌入船體。接下來使用木栓和鐵釘進行外層甲板和船殼外皮的鋪設工作。

雖然大量使用鐵釘會使工作變得簡單,但鐵釘用得越多,整個工程就越不可靠。最好的船殼要將木材和鐵釘的比例進行完美的計算,使得船殼堅而不脆,柔而不軟。

外殼由木製的夾層鋪設至龍骨,夾層間纖維使之儘可能的嚴密,再在外面刷上一層柏油,使油滲入到縫隙中,從而起到防水的作用。為了保護外殼,使船能夠對抗各種駐蟲,水線以下的外殼被一層薄鉛板所覆蓋,在鉛板和木製的夾層間隔著一張塗了柏油的帆布,作為最後的預防措施。下半部份的外殼將再刷上一層柏油與植物油或動物油的混合物。

然後是安裝索具,船上必須設計數個用於固定索具的支撐物,這些支撐物用於將索具固定在上面,使之不會隨著海的撲騰而落入海中。

最後再加裝船舵,舵栓被掛在尾柱上。同中國帆船不同的是,荷蘭大帆船是以舵柄來控制方向的,通過揮動舵柄,舵的位置就會發生改變。而舵柄並不是安裝在船的尾巴上,而是安裝在階。

這一切完成之後,大帆船已算是完工,但還不算完美,還需要進行內部隔壁、階梯、起錨機的安裝,並且在船舵裡進行一番裝修工作,裝、桌、椅…等等生活器具。

而要完成上述的全部工作,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

毫無疑問的是,鄭曉路把造船想得太簡單了,當馮子銘向他報告造一艘船需要兩年時,鄭曉路差一點把舌頭給咬掉。想一口吃出個大胖子,那是不靠譜的事。造船的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曬乾等要素,不花一定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再有錢也不行。

看來這事急不了啊,鄭曉路只好下令船匠儘量同時建造多隻大船,兩年後讓數艘船可以同時下水。當然,如果多使用鐵釘,以犧牲耐用的方法來強行造船,也可以提高速度,但那樣的速度不要也罷。

看來想揚威東南海,至少也是兩年後的事情了,這兩年,就夾著尾巴做人吧。

此時舟山島上的移民基本已經安置完成,鄭曉路開始考慮這些移民的更進一步安置問題了。移民們有了房子住,有了衙門管理,現在還需要進一步地打開他們的生存門路。

讓他們學習種田,那肯定是不靠譜的,這些移民大多是漁民,打魚是一把好手,種田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鄭曉路經過一番苦苦思索,突然想起一個有名的地方來,沈家門漁港,這個地方在後世非常有名,號稱世界三大漁港之它正好屬於舟山群島的範圍之內,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

鄭曉路派人請來孫文宇,一問之下,想不到孫文宇還真知道沈家門。

原來沈家門之名,始於宋代,至元代時建立了沈家門渡,到了明初,還建了一個沈家門寨用於防禦海寇。後來明廷多次發神經病,把舟山群島上的居民全部內遷,沈家門寨就荒蕪了,但不少海盜聽說過這個地方。

鄭曉路大喜,他趕緊叫來船速最快的新龍王號,叫孫文宇幫忙領航,向著傳說中的世界三大漁港之沈家門漁港駛去。

船出了定海港,向著東面駛去,沒多久就到了沈家門,沈家門漁港位於舟山本島東南側,面臨東海,背靠青龍、白虎兩山,構成了一條長約十里,寬約半里的天然避風良港。此港由舟山本島東南端及魯家峙、馬峙、小幹島所圍之海域組成。港區呈東西走向,東窄西寬,狹長形,長約5海里,寬約00。37海里,這裡水產資源豐富,可捕魚類300餘種,蝦蟹類80多種。

鄭曉路駕著新龍王號,在沈家門漁港轉了一圈,只覺得心情大好,他遠遠地看到旁邊的岸邊有一個荒廢了個小小城寨,估計那就是以前的沈家門寨了。

這個寨子其實可以利用,好好修整一番,可以在這裡屯駐一部閻王軍,用來保護漁港,並且以寨子為中心建立一個漁村,可以遷移一些漁民來這裡居住。

勘察好了地方,鄭曉路心情大好地回到定海港,立即安排了一千閻王軍進駐沈家門寨,並且請了鄭芝龍手下的能工巧匠過去,在沈家門的岸邊修建碼頭設施。

鄭芝龍漁,不善長種田的,因此他乾脆將自己的主力遷移到了沈家門漁港,讓他的部眾一邊打漁,一邊練,默默地積蓄實力,等著打敗荷蘭人奪回臺灣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