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屋漏偏逢連陰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後周的經濟和南唐相比,用一句古詩形容最為貼切:屋漏偏逢連陰雨!
剛剛恢復一點的農業生產,在這個豐碩的秋季即將來臨之時,卻讓郭威愁白了頭髮:一群混蛋大家族,勾結各地官府,居然把農稅收到了田地裡。
他們以補繳前幾年欠稅為由,直接將農民的糧食收割,本未等進倉,就賣到了江南、北遼,甚至囤積居奇,等著入冬後的高糧價。
如果說糧食問題由來已久,大家司空習慣不足為奇的話,讓郭威歎為觀止的還有“鑄錢”:後周的銅錢數量因為他這個皇帝親自“拆廟熔佛”數量有了極大改觀。可是,沒等幾天,他發現一個大問題:好多的銅錢都不是官府製造的!簡單說,這些銅錢是大戶人家偷偷製造,在市場面上購買物資,甚至與官府爭搶軍器等嚴個人經營的物品!
一時間物價飛漲,除了京城還算平穩,齊州、徐州、晉州等地,大商人為防止銅錢暴漲暴落,已經開始用金銀直接易啦!
和大商人相比,小販、百姓則倒了黴:忽然間一個燒餅百文錢,不到半個月,市面上銅錢少了,又可能恢復到十文錢一個。
這忽冷忽熱的銅錢熱,直接讓許多中等家族破產,造成了許多百姓
離失所。
郭威現在愁白了頭:他恩威並用,控制了一些地區,但全國上下,都被這種快速發財的大族控制,他們本不管百姓死活,更不管國家強弱,只為了個人私利變著法的掙錢!在這種情況下,郭威費盡心機,用了二年時間完成的平賦稅、獎耕農、穩
民、興文教積累的成果漸漸化為烏有!
此時,坐在朝堂之上的郭威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外甥李重進:“進兒,你晉州一行,對於發展農商、穩定物價,有沒有什麼觸和想法?”李重進濃眉大眼,身體魁梧剽悍,卻是一個文人底子。他微微躬身:“陛下,晉陝一帶,富商極多,劉、齊、喬幾大姓氏倒還安穩。不過,銅錢數量顯得不足,已經開始用金銀等價
換…還有,晉地商人主張南下,與川蜀、鄂豫,甚至偽唐進行貿易…”
“我是問你,對於發展農商、穩定物價的想法,而不是讓你幫著那些商人傳話!難道你沒看到晉陝一帶民不聊生,盜賊四起?”
“那些民殺不可惜,不思好好種田,卻好逸惡勞,簡直是蝗蟲一般的存的!陛下,我認為,應該挑選一位能征善戰之輩,剿
民,平三鎮,徹底將陝州收回來…”
“下去吧!範老相爺,你對當前銅錢混亂、物價忽高忽低、百姓無心農事,有何想法?”範質瞪著李重進,長長的嘆口氣:他人老成,早就明白郭威無後,身體又受過重傷不能再生育。已經四十多歲的郭威,恐怕得從養子柴榮、外甥李重進二人中間選一個繼承人了!
他一眼就看得出:李重進明顯站在了周國的大家族一面,代表著各家族、官僚的利益。而做為商人、農民出身的郭威,絕不會容忍大家族沒有底線的侵國家財產、百姓利益的!
因此,在澶州一直穩定物價發展生產的柴榮,極有可能成為郭威的繼承人!
作為四朝元老,範質本身就代表著大家族範氏的利益。不過他做得最好的一點,把範氏利益與國家利益捆綁在了一起。全家上下,只為國家服務。錢財雖多,都是國家的,換句話說,都是在位皇帝的,範氏相當於替皇帝管理著!
這也是他範質保持三十年朝堂不倒翁的最關鍵因素!
所以說,他和一般的大族有共同點:貪婪,為家族利益不擇手段。同時,他範質又和一般官員不太一樣:他得時時刻刻擔心著國家的安危!
範質站在中間舉著玉笏板半天沒有說話,最後終於來了一句:“陛下,治政在於治官!”看似不相干的一句話,讓郭威緊皺的眉頭一下子舒展開來。他重重地一拍龍案:“九月末,正是秋高氣之時,國家選士不可耽誤!禮部,立即昭告天下,開科取士!多年未取士,民間人才極眾,可效仿盛唐時選拔三倍人才!”如一聲驚雷在八月的天空中炸響,無論是幽雲十六州的漢人,還是遠在西域的蕃人,甚至連蝸居在南方熱帶雨林中的
人,都在一個月內得到了這個消息!
一向被看成漢人正統的大周國要開科取士,而且這一次的範圍是對九州之內的各族人士!
一時間,全天下的老儒淚眼離,奔走相告:天下間終於出了一位英明的帝王,他終於要重視儒學,準備以德治理天下啦!
一時間,各國的文人摩拳擦掌,連夜打包,準備去中原腹地一展高下,將布衣之身換成錦袍玉帶!
與之相反,大周國的各大家族有些措手不及:他們不傻,馬上明白,這是郭威準備大換血啦!一下子選拔一千多人,極可能將各州的中下層官吏換下去——各大家族控制的就是這些人,才能在底層官府呼風喚雨!
如果這些基礎被動搖,他們再想雁過拔,讓政令服務於他們的利益,恐怕是不行啦!
各大家族極力反對,不僅在朝堂上接二連三提出各種困難,更有許多家族,乾脆做了多手準備:家族年輕人開始準備試考;將不太乾淨、幹事不行的官員換人,以期留任;全力支持李重進,打擊柴榮,不讓他進入朝堂核心!
總之一句話:用盡手段,讓郭威的“換血計劃”能夭折就夭折,不能夭折就拖延!
#############南唐金陵城外。站在興唐學院後山之上,李叢嘉瞄著北方,思索著應對即將到來的風!
足足三天時間,他沒有出興唐學院的大門,也沒見過任何一個官員。一時間,朝堂內外,好多人長長地鬆了口氣。
夜籠罩下的宋府。宋齊丘老神淡定,坐在太師椅上,輕品香茗,一點點的回味著那股甘甜,忽然一
牙縫子,將杯子重重地頓在紫檀木茶几上:“來人,去請馮尚書來!對了,讓洪州、常州、江州、池州歸來的官員也過來!我怎麼最近夜不能寐,寢食不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