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蠟燭和人魚姑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川宋明一人魚不光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曾在北方的大海中生活過。
北方的大海一片碧藍。一次,人魚從海中爬到岩礁上,一邊欣賞周圍的景,一邊休息。
雲隙中漏出的月光,冷冷地撤在波濤上,舉目四望,巨滾滾,茫無際涯。
人魚心想:這是多麼淒涼的景象啊!自己長的模樣和人類差不多,同那些魚類以及棲息在深海下的各種野的獸類相比,不論心靈還是外表都更接近於人類。可是自己仍舊不得不和魚類、獸類為伍,住在寒冷、陰暗、令人沉悶的大海當中。這是為什麼呢?
人魚長年累月連個說話的夥伴都沒有,總是在憧憬明朗的海面生活中度過每一天。一想到這點,她就難過得無法忍受。於是她經常在晴朗的月夜,浮出海面,爬到礁石上休息,她的腦海裡充滿了各種幻想。
人魚心想:“聽說人類居住的城鎮非常美麗。人類比那些魚類呀、野獸等更加心地和善富於同情心,我們雖然棲身在魚類和野獸當中,但是和人類區別卻不大,所以我們一定能夠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這是個雌人魚,而且已經懷了小人魚。她想:我們這些大人魚長期生活在淒涼無伴的北方的藍大海里,移居明朗、熱鬧地方的生活已經無法指望,可是決不能再讓即將出生的孩子遭受這種孤獨、痛苦的折磨呀!
…
離開孩子,孤苦伶仔地住在大海中,是非常痛苦的事,可是不管孩子走到哪裡,只要她能幸福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喜悅。
聽說人類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種族。他們決不欺負、待那些可憐的、無依無靠的弱者。還聽說他們一旦收留了你,決不會再把你拋棄。而且,人魚的頭臉酷似人類,部以上的軀體也和人類完全一樣,這樣看來,人魚是能夠在這人類世界中生活下去的。何況我們在野獸當中都能生活呢!她覺得人類只要肯收養“小人魚,就決不會無情無義地把她拋棄的…
這就是人魚的一樁心事。
她懷著至少讓孩子在熱鬧、明朗、美麗的城市中長大成人的願望,一心要到陸地上生小孩,她知道這樣一來,雖然可能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卻能因此和人類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遙遠的海邊上有座小山,山頂有個神社,從波和波的空隙間隱隱約約看得見神社裡燈光閃爍。一天夜裡,母人魚為了生下小人魚,頂著風,越過漆黑、冰冷的海面,向陸地游來。
二海邊有個小小的城鎮,城裡有各種各樣的店鋪。神社所在的小山的下面有個賣蠟燭的窮小鋪。
鋪子裡住著一對老夫婦。者爺爺在後屋做蠟燭,者就在前面賣。鎮上的人,還有路過的漁民們去參拜神社時,總要到鋪子裡買好蠟燭,然後再上山。
山上長著一片松林,神社就坐落在這片松林中間。海風吹打著松林,呼呼的響聲晝夜不停。神社每晚都要點燃蠟燭,人魚已經遠遠地從海面上望到了這閃爍的燈光。
一天夜裡,老對老爺爺說道:“我們現在過的子全靠神仙保佑啊。這山上要是沒有神社,咱們的蠟燭就不可能賣出去。所以咱們要謝神仙的恩德,趁現在這工夫,我上山去拜那神仙吧!”於是老爺爺回答說:“說得對!我也是天天在心裡神仙的功德呢!可是因為事情大忙,沒能常去神社參拜。還是你想得周到,就在神仙面前把我這番心意也表一表吧!”老步履艱難地走出家門。這天晚上,月光如洗,大地被照得像白晝一樣明亮。老拜完神仙,往山下走的時候,聽到石階下有嬰兒的啼哭。
“真可憐,是個棄嬰。什麼人把孩子丟到這種地方!不過說來也巧人這孩子在我拜完神仙回來的路上給我看見,說不定有什麼緣分呢!如果我瞅著不管,神會怪罪的。一定是神仙知道我們夫無兒無女,所以賜給我們一個孩子。我先把她抱回去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把她養在家裡吧!”她心中這麼想著,就從地上抱起嬰兒往回走,口中念道:“噢噢!瞧,多可憐的孩子!”老爺爺正在家中等待者回來的時候,老抱著嬰兒進了屋。她把拾到嬰兒的經過一五一十他說了一遍。老爺爺聽完後說道:“這正是神仙賜給咱們的孩子,咱們要把她心餵養好,不然神仙會怪罪的。”老夫倆就這樣把孩子收留下來,並心餵養著。這嬰兒是女孩,部以下和人體不同,是魚的形狀。所以老爺爺和老都斷定她一定是傳說中的人魚。
“這孩子不像是人類的後代…”老爺爺用懷疑的目光瞅著嬰兒,說道。老接著說:“我也這麼想。不過儘管不是人類的後代,可你瞧她是個多麼溫和、多麼可愛的小姑娘呀!”老爺爺又說道:“好啦,不管是誰的後代,既然是神仙賜給的孩子,我們就盡心盡力地撫養吧!她長大一定是個聰明聽話的乖孩子。”從此以後,老兩口便如珍似寶地餵養著小姑娘。小姑娘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珠變得黑黑的,頭髮也非常漂亮,膚白裡透紅。又秀氣,又聰明。
三姑娘已經長大了,可是她為自己的形體有些異常而害羞,從,不願在人前面。但是姑娘的容貌生得非常俊美,凡是見過一面的人沒有不驚歎的,也有人為了再看一眼姑娘,特意來小鋪買蠟燭。老爺爺和老對他們說道:“我家姑娘少言寡語,又愛羞,她不願出來見人。”老爺爺在鋪子後屋加緊製作蠟燭。姑娘心想:要是自己隨意在蠟燭上描繪出美麗的圖案,人們定會高高興興地來購買。她向老爺爺說了自己的想法,老爺爺回答說那就試試看,你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吧!
姑娘從來沒有學過繪畫。她有生以來第一次使用鮮豔的紅彩,在雪白的蠟燭上畫出了很漂亮的魚、貝以及水草之類的圖案。老爺爺看到姑娘的畫,大為吃驚。那畫裡充滿了奇異的力量,具有一種說不出的美妙。
老爺爺萬分嘆地對老說:“她畫得這麼出是當然的,她是人魚嘛!本來就不屬於人類”
““買花蠟燭!”從早到晚,也不論大人或小孩,來鋪子買蠟燭的人絡繹不絕。畫著彩繪的蠟燭受到所有人的歡。
就在這時,又傳出一個神奇的故事。人們在小山的神社裡點上紅彩蠟,然後把燒剩的蠟油帶在身邊,出海打魚時,不論多麼厲害的暴風雨天,也不會遭到船覆人溺的災難。這件事不知什麼時候,一傳十、十傳百,在人們當中傳揚開來。鎮上的人說:“那神社供著海神呀!給神仙點上漂亮的蠟燭,神仙自然也高興嘍!”小鋪子的者爺爺,由於銷路好,從早到晚拼命趕製蠟燭;姑娘在老爺爺身旁,忍著手上的疼痛,不停地往蠟燭上描畫著彩圖。
老兩口的善良心地使姑娘非常動,姑娘那又黑又大的眼睛有時汪著熱淚。她心想:“儘管自己不屬於人類,可是受到兩位老人如此心的扶養、疼愛,這恩情自己是永世不能忘的!”這件事連遠方的村鎮都知道了。遠方的船員,還有漁夫們,為了得到敬神用的彩蠟燒剩的蠟油,不遠千里來到這裡。他們買好蠟燭,去登山拜神,把點著的蠟燭獻給神仙,等待蠟燭燃盡之後,帶著剩下的蠟油返回家鄉。因此,不管夜間還是白晝,山上的神社從未斷過燈火。特別是晚間,那燈火的光芒顯得更加美麗,從遙遠的海上也瞧得見。
“這神仙真叫人恩不盡吶!”海神的名聲很快傳開,這座小山也突然有了名氣。
神仙的香火這麼旺盛,卻沒有人想到一心一意往蠟燭上畫彩圖的姑娘,因而也沒有同情、可憐這姑娘的人。姑娘勞累的時候,常常在美麗的月夜,把頭伸出窗外,眼窩含著淚水,懷戀地望著那遠在北方的藍的大海。
四有一次,從南方國家來了個江湖商人。他想從北方的國家買些稀奇珍貴的東西,帶到南國賺取大錢。
這江湖商人,不知是從哪兒打聽到的,還是他什麼時候見過姑娘的面?他看出姑娘不是人類,而是世間少有的人魚。一夭,他偷偷來到老兩口跟前,揹著姑娘,說道:“我出大價錢,你們把人魚賣給我吧!”:老兩口最初執意不肯,覺得這姑娘是神仙賜給的,不能賣掉。如果賣了,神仙要怪罪的。江湖商人一再碰釘子,可仍不死心。一天他又來到老兩口跟前,煞有介事他說道:“這人魚,古來就是不吉祥之物,趁早賣掉,不然一定會遭殃的!”老兩口聽商人這麼一說,信以為真了,又聽說能賺大錢,便鬼心竅,答應把姑娘賣給他。
江湖商人講好過幾天來接姑娘,就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當姑娘知道自己已被賣掉時,十分詫異,寡言少語的善良姑娘,害怕離開這個家,去那遠隔千里,炎熱而又陌生的南方國家。她哭著哀求老兩口說:“我什麼活都能幹。請兩位老人千萬不要把我賣到那陌生的地方去。”可是已經變得無情無義的老兩口,怎麼也不答應姑娘的請求。
姑娘一如既往地閉門不出,專心致志地往蠟燭上畫彩圖。老兩口看到這種情景,也無動於衷,既不覺得可愛,又不覺得可憐。
一個月明亮的夜晚,姑娘獨自聽著波濤的轟鳴聲,思考著自己的前途,不覺悲痛起來。她聽著聽著,覺得遠方有人在呼喚自己,於是她從窗戶向外看了看。外邊只有映著月光的無邊無際的藍大海。
姑娘又坐下來,繼續畫蠟燭畫。這時,鋪子前邊突然喧鬧起來,原來是那個江湖商人定於今夜來接姑娘。商人的車上載著一個裝有鐵絲網的大方木箱。這隻木箱曾裝運過老虎、獅子以及豹子等動物。
江湖商人說:善良的人魚也是海中獸類,所以要把她同老虎、獅子一樣對待。姑娘過一會兒看到木箱一定會嚇得魂不附體的。
姑娘還矇在鼓裡,繼續在那兒俯首描畫。就在此時,老爺爺和老走進屋來領姑娘。他們說:“喂!你該走了!”由於他們催促得很緊,姑娘沒來得及給手上的蠟燭畫上彩圖,只是把整蠟燭塗成了紅。
姑娘留下了二三紅蠟燭,作為這樁辛酸歷史的紀念,然後離開了家門。
五這是個非常寂靜的夜晚,老爺爺和老已經閉門睡覺了。
“咚、咚、咚!”半夜時分,有人來敲門。上了年紀的人,瞌睡很輕,聽到叩門聲,老兩口心中疑惑。老問道:“誰呀?”但是沒有回答。
“咚、咚、咚!”繼續叩門。
老起來,輕啟門扇,從縫隙中向外一看,一個長得很白淨的女人站在門口。
女人是來買蠟燭的。老是個見錢眼開的人,哪怕賺個一分半文,她也高興。
老把蠟燭盒拿到女人面前。這時她大吃一驚。那女人的長長的黑髮上掛滿水珠,映著月光,晶瑩閃亮。女人從盒中取出紅蠟燭,死盯著看了一會兒之後,付了錢,就把它拿走了。
老在燈下仔細地瞧了瞧那錢幣,原來不是真錢,而是貝殼。她認為自己上了當,就氣呼呼地追了出去,可是那女人已經無影無蹤了。
當天夜裡,天突變,海上掀起了罕見的暴風雨。那是正當江湖商人泛舟大海,載著裝人魚姑娘的木籠,駛往南方某國途中的時候。
者爺爺和老在家裡戰戰兢兢他說道:“這麼大的風雨,恐怕那條船要翻到海里的!”天放亮之後,大海中仍然是一片漆黑恐怖的景象。當天晚上有無數船隻遇難。
奇怪的是,打那以後,只要山上的神社點起紅蠟燭,到了夜裡,不論怎樣好的天氣,也會馬上轉為猛烈的暴風雨。紅蠟燭變成了不樣之物,蠟燭鋪的老兩口說這是天誅神罰,從此再也不賣蠟燭了。
可是,從那以後,也不知是什麼人,常給神社點上紅蠟燭。過去,只要誰拿到這神社中燒剩的蠟油,誰就會在海上消災除禍;如今只要看一眼紅蠟燭,這人必將身遭大難,淹死在大海里。
這消息很快在人們當中傳開之後,再也沒人去參拜山上的神社了。昔那聖潔靈驗的神仙,現在成了一方的凶神惡煞。而且沒一個人不怨恨他說:這個鎮上要是沒這神社就好了。
船員們只要從海上望到神社所在的小山,就到畏懼。到了夜間,這一帶海面更是一番可怕的景象。驚濤駭一望無際;每當那巨撞碎在岩礁上時便起團團白飛沫;那月光透過雲隙照到波濤上的情景實在令人骨驚然。
在一個漫天漆黑、不見一絲星光的雨夜,有人看見波上漂浮著紅蠟燭的火光,這火光漸漸地升往高處,一會兒朝著山頂的神社時隱時現地遊動而去。
沒過幾年,山下的那個城鎮便完全衰落荒廢了。
(周禪侖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