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射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獻爵的人都坐下祭酒,接著把觶中酒喝盡,站起。坐下放下觶,行兩次稽首禮。拿著觶站起,國君回拜兩次。獻爵的人拿著觶在洗的南邊等待。小臣請國君指定獻觶的人。如果讓二人都獻觶就依次進獻,把觶放在篚裡,在東階下都面朝北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獻爵的人洗象觶,登堂,斟酒,依次進前,坐下把象觶放在祭物的南邊,以北邊為上位。下堂,到東階下,都為送上象觶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獻觶的人都退回到門右北面的位置。
國君坐下拿過大夫所獻的象觶,站起,向主賓敬酒。主賓下堂,在西階下行兩次稽首禮。小臣之長辭謝。主賓登堂行兩次拜禮。國君坐下放下象觶,回拜。拿著象觶站起,主賓進前接過空象觶,下堂,把象觶放在篚中。換觶,站起來,洗觶。國君命令:不換,不洗。返回來登堂斟酒,再下堂行拜禮。小臣之長辭謝。主賓登堂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主賓告訴傳命人,請求依次向群臣勸酒。傳命人報告給國君,國君允許。主賓在西階上依次向大夫勸酒。傳命人讓大夫長登堂接受勸酒。
主賓在大夫的右邊,坐下,放下觶,行拜禮。拿著觶站起。大夫回拜。
主賓坐下祭酒,站著喝盡觶中酒,不行拜禮。如果是象觶,就下堂更換酒觶,洗觶。登堂,認方壺中斟酒。大夫拜謝接受。主賓為送上酒觶行拜禮,接著就席。大夫們都接受了敬酒,如同接受主賓敬酒的禮儀,不祭酒。最後接受敬酒的人拿著空觶下堂,把空觶放在篚裡,返回原位。
主人洗觚,登堂,從方壺中斟酒,在西階上獻給卿。司宮在主賓的左側給每個卿都鋪設重席,以東邊為上位。卿登堂,行拜禮接受觚。主人為送上觚行拜禮。卿辭讓重席,司宮撤去。然後進獻乾、醬。卿登席就位,庶子擺放盛有牲體的俎。卿坐下,左手拿酒爵,右手祭乾、醬,把酒爵放在祭物的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絕祭,不嘗肺。站起來,把肺放在俎上。坐下來擦手,取爵,接著祭酒。拿著爵站起。走下席位,在西階上面朝北坐下喝盡爵中酒,站起來,再坐下放下酒爵,行拜禮。拿著酒爵站起,主人回拜,接受酒爵。卿下堂回到朝西的位置。獻酒給所有的卿。主人拿著空爵下堂,把它放在篚裡。傳命人讓卿登堂,卿都登堂就席位。如果有諸公,就在卿前先獻酒給他們,其禮儀與獻卿的禮儀相同。其席位在東階的西邊,面朝北,以東邊為上位,沒有增加的席。
小臣又一次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二大夫獻爵同初始時一樣。(小臣)請國君指定獻爵的人,如果命令長者一人獻觶,那麼,獻爵的人就把觶放在篚中。一人在洗的南邊等待。獻觶的長者在東階下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獻觶的長者洗象觶,登堂斟酒。坐下把象觶放在祭物的南邊。下堂,和站在洗南的人,二人一起為送上象觶行兩次稽首禮。國君回拜。
國君又一次舉起放在祭物南邊的象觶,或主賓,或長者,任國君賜予,如果賜予主賓,主賓在西階上依次向大夫敬酒,大夫中最後接受敬酒的人,拿著空觶下堂,把它放在篚中。
主人洗觚,登堂,在西階上獻給大夫。大夫登堂,行拜禮接受觚。
主人為送上觚行拜禮。大夫坐下祭酒,站著喝盡爵中酒。不拜謝。已經喝盡爵中酒,主人接過空爵,大夫下堂回到原位。胥宰在洗的北邊,面朝西向主人進獻乾、醬,沒有牲體。逐一向大夫獻酒,接著進獻乾、醬。挨著主賓西邊,以東邊為上位,如果有面朝東者,就以北邊為上位。獻畢,傳命人讓大夫登堂,大夫都登堂就席。
然後在西階上稍東的地方為樂工設席。小臣引樂工進入。樂工六人,四人鼓瑟。僕人之長空手扶助大師,僕人師扶助少師,僕人士扶助上瞽。扶助上工的人都左手拿瑟、瑟頭朝後,弦朝裡,摳住瑟下小孔,右手扶助上工。扶助大師、少師的人空手扶著他們進入。小樂正跟隨著他們,由西階登堂。樂工六人面朝北以東為上位,坐下,扶助上工的人把瑟給他們,然後下堂站在西懸的北邊。小樂正站立在西階的東邊。然後樂工歌唱《鹿鳴》三遍。主人洗觚,登堂,斟酒獻給樂工。樂工不站起,把瑟放在左邊,一人行拜禮接過酒爵。主人在西階上為送上爵行拜禮。
進獻乾、醬,讓人幫助樂工祭,喝完爵中酒,不拜謝。主人接過空爵。眾樂工不拜謝接過酒爵,坐下祭酒,把爵中酒喝完。都有乾、醬,不祭。主人接過爵,下堂,把爵放在篚中,回到原位。大師和少師上工都下堂站在鼓的北邊,眾樂工在後邊陪立。然後吹奏《新宮》三遍。吹奏完畢,大師和少師上工都在東邊土坫的東南方坐下,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傳命人在東階下請國君立司正,國君允許,傳命人於是充當司正。
司正到洗前,洗角觶,面朝南在中庭坐下,放下角觶。司正登堂,在東楹柱的東邊接受國君的命令,在西階上面朝北命令主賓諸公卿大夫。國君說:“以我的意願使賓客安坐。”諸公卿大夫都回答說:“是,怎敢不安坐。”司正由西階下堂,面朝南坐下取觶,登堂,從方壺中斟酒。
下堂,面朝南坐下放下觶。站起來向右轉身,面朝北恭敬地站立。坐下取觶,站起來,再坐下,不祭酒。喝完觶中酒,放下觶。站起來,行兩次稽首禮。向左轉身,面朝南坐下取觶,洗觶。面朝南把角觶放回原來位置,面朝北站立。
司到更衣的地方,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在弓把外夾持四枝箭,箭頭在弓把中部位置,右手大拇指鉤弦。司在東階前對國君說:“請司馬行禮。”接著報告說:“大夫和大夫為耦,不足由士侍於大夫,與大夫為耦。”於是到西階前,面朝東,向右回頭命令屬吏拿箭器具,箭器具都拿進來。國君的弓矢放在東牆的東邊,主賓的弓矢和中、籌碼、豐都放在西堂的西邊。眾人的弓矢不拿,把眾人的弓矢和承矢的器具集中在一起,放到更衣的地方,等待。工人士和梓人由北階登堂,在兩楹柱中間測量尺寸,或紅或黑,畫出一橫一豎垂直叉的標誌做為箭站立的地方。正親臨現場視看。畫完,由北階下堂。司宮打掃畫物的地方,由北階下堂。太史在將設置中的位置的西邊,面朝東等待執掌自己的政事。司面朝西告訴太史說:“國君畫有熊飾的布;大夫畫有豹、麋飾的布;士畫有犴飾的布。箭的人的不是自己應的布,中不算。地位卑微的人和尊貴的人結為一耦,二人同一個布。”太史答應了。接著比配三耦。
三耦在更衣的地方的北邊站立,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司告訴上說:“某人侍侯您箭。”告訴下說:“您和某人箭。”說完,接著告訴三耦到更衣的地方取弓矢。
司進到更衣的地方,三枝箭,兩指夾持一枝箭從更衣的地方出來。面朝西拱手行禮。對著臺階面朝北拱手行禮,到臺階拱手行禮,登堂拱手行禮,對著物面朝北拱手行禮,到物前拱手行禮,從下物稍退後,引導箭。向三張布箭,每人四枝箭。開始向畫有犴飾的布箭,再向畫有豹、麋圖飾的布箭,再向畫有熊飾的布箭。
完,面朝北拱手行禮。到臺階,拱手行禮下堂,和登堂箭的禮儀相同。接著到堂的西邊,改取一枝箭,兩指夾持。然後拿撲,入帶,站立在將設置中的地方的西南,面朝東。
司馬師命令負侯的人拿著旌旗背向布。負侯的人都到布前,拿著旌旗背向布等著。司到更衣的地方,讓上耦箭。司返回原位,上耦走出更衣的地方,面朝西拱手行禮前行。上在左邊,同行。對著臺階面朝北拱手行禮,到臺階前拱手行禮。上先登上三級臺階,下跟在後面,隔一級臺階。上登堂稍左。下登堂,上拱手行禮,同行。都對著物面朝北拱手行禮,到物前拱手行禮。都用左足踩物,轉身看布中心。兩足合併等。司馬正到更衣的地方,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右手夾持箭,出來,由西階登堂,到達左邊的物,站在兩個物中間,左手拿著弓,右手拿著弓梢,向南舉起弓,命令負侯的人離開布。負侯人用宮聲答應著快速向西到達避箭器具的南邊,又用商聲答應著直到避箭器具的地方,聲音停止。負侯的人把旌旗給代替他(獲者)的人,退後站在西方。獲者站起來,和他一起等待。司馬正從下的南邊出來,轉過身後從西階下堂,然後到更衣的地方,放下弓,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臂衣,穿好上衣,返回原位。司進前,和司馬正在臺階前身體左邊相錯,在堂下西階的東邊,面朝北看上,命令說:“不要到人,不要到旁邊去。”上拱手行禮,司退回,返回原位。然後箭。上已經發出一箭,夾起第二枝箭,然後下箭。替著出四枝箭。獲者坐著說:“中了”在宮聲中舉起旌旗,在商聲中收起旌旗,中而不放籌碼。完後,右手挾弦,面朝北拱手行禮,拱手行禮同登堂箭的禮儀相同。上走下三級臺階,下稍靠右邊跟從,與上間隔一級臺階,同行。上在左邊,和登堂箭的人在臺階前身體左邊相錯,相互拱手行禮。到達更衣的地方,放下弓,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臂衣,穿好上衣,返回原位。三耦完也是如此。
司去掉撲,倚放在臺階西邊,到東階下,面朝北向國君報告說:“三耦完。”轉身上撲,返回原位。
司馬正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右手夾持弓弦,出來,和司在臺階前身體左邊相錯。由西階登堂,從右邊的物的後邊,站在兩個物中間,面朝西南,推弓,命令拿箭。負侯的人答應,同初始離開布時一樣,都拿著旌旗背向布等待。司馬正由西階下堂,面朝北命令擺設箭的器具。小臣師設置箭的器具。司馬正面朝東,用弓作為指教的工具。已經設置了箭的器具,司馬正到更衣的地方,放下弓,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臂衣,穿好上衣,返回原位。小臣坐下,把箭放在箭器具上,箭的末端朝北。司馬師坐下,四枝四枝地數箭,數完。如果箭不足,那麼司馬正就再一次出左臂,拿弓箭登堂,命令拿箭與初始時一樣。說:“取箭,用不著選擇!”於是再去取箭,把取來的箭在箭器具上,完,司馬正進前坐下,把箭分為上下。站起來,返回原位。
司到西階的西邊,把撲倚放在那,由西階登堂,面朝東向國君請求箭,國君答應。於是司到西階上,命令主賓侍侯國君箭。諸公卿大夫把自己的耦報告給堂上。大夫則下階就位而後報告。司由西階上登堂,面朝北告訴大夫說:“請下堂。”司先下堂,上撲,返回原位。大夫跟隨他下堂,依著次序,站在三耦的南邊。面朝西以北邊為上位。
司面朝東在大夫的西邊,比配大夫和大夫的耦。命令上說:“某人侍候您箭。”命令下說:“您與某人耦。”比配完畢,接著比配士的耦。士的耦站立在大夫的南邊,面朝西以北為上位。如果有士和大夫為耦,就以大夫的耦為上。命令大夫的耦說:“您和某人耦。”告訴大夫說:“某人侍候您箭。”命令士的耦和命令三耦的詞語相同。諸公卿都沒有下堂。
接著司命令三耦各與自己的耦替拿箭,都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右手挾著弓弦。一耦出來,面朝西拱手行禮,對著箭器具面朝北拱手行禮。到箭器具前拱手行禮。上面朝東,下面朝西。上拱手行禮進前坐下,把弓南北方向橫放。左手在弓的表面,右手取一枝箭,和弓背中部合併在一起。站起來,理順箭翎同時向左轉身,不要轉成圓圈,面對相背的方向拱手行禮。下進前坐下,把弓南北方向放,左手在弓裡,右手取一枝箭,和弓背中部合併在一起。站起來,理順箭翎,同時向左轉身,不要轉成圓圈,面對相背的方向拱手行禮。已經替拿完箭,把四箭平齊,合併四箭,挾持四箭,二人都向內轉身,面朝南拱手行禮。到箭器具南邊,都向左轉身,面朝北拱手行禮,三枝箭,兩指夾一箭。拱手行禮,和耦向左轉身,上在左邊。退下的人和進前的人身體左邊相錯。相互拱手行禮。退下的人在更衣的地方放下弓箭,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臂衣,穿好上衣,返回原位。其餘二耦替拿箭,也是如此。最後的人接著拿引導箭的箭,一次拿四枝箭。在更衣的地方把它給有司。都穿好上衣,返回原位。
司使人箭與初始時相同。一耦拱手行禮登堂和初時相同。司馬命令離開布,負侯的人答應和初始時相同。司馬下堂,放下弓,返回原位。司仍夾著一箭,去掉撲。和司馬在臺階前錯,到東階下,面朝北向國君請求放籌碼。國君允許。司返回,撲,然後命令放籌碼的人設置中,用弓作為指教的工具,面朝北站立在所設中的南邊。太史放籌碼,小臣師拿著中,中頭朝前,坐下設置中,面朝東。退下。太史在中裡放八枝籌碼,其餘的籌碼橫放在中的西邊,站起來,等著放籌碼。司面朝西命令說:“超過布中繫繩,中他物彈起後觸到布,箭到布沒進反彈回來,國君就可以放籌碼,眾人就不算數。國君只要中,中三張布的哪一張都算數。”放籌碼的人命令小史。
小史命令獲者。司接著在堂下進前,面朝北看著上命令說:“不中不放籌碼。”上拱手行禮。司退回原位。放籌碼的人坐下拿出中的八枝籌碼,改換八枝放入。站起來,拿著籌碼等著。然後開始箭,如果中,那麼放籌碼的人就每一箭放一個籌碼。上在右邊,下在左邊。如果有剩餘的籌碼,就轉身放下。再拿中裡的八枝籌碼,改換八枝放入中裡,站起來,拿著籌碼等候。三耦完。
主賓下堂,在堂的西邊拿弓箭。諸公卿大夫則到更衣的地方,依順序排在三耦的南邊。國君將要箭,司馬師命負侯的人都拿著旌旗背向著布等待。司馬師返回原位,隸、僕人掃侯道。司去掉撲,到東階下,向國君報告可以箭,國君答應。司到西階的東邊向主賓報告。
然後撲,返回原位。小正一人,在東邊的土坫上拿取國君的扳指和皮製臂衣。一名小正從大正手中接過弓,拂去弓上的灰塵,兩名小正都在東堂等候。國君將箭,主賓就下堂到堂的西邊,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中三枝箭,兩指夾一枝箭,由西階登堂,先在物的北邊三尺的地方等待,面朝東站立。司馬登堂,命令離開布和初始時相同。從右物的南邊轉身,然後下堂,放下弓,返回原位。國君走近物,小正用笥捧著扳指和皮製臂衣,大正拿著弓,都跟從國君到物。小正坐下在物的南邊放下笥。接著用巾拂試,拿取扳指,站起來,佐助國君戴上扳指和紅皮製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套。小臣正佐助袒衣,國君出紅上衣。袒衣完畢,小臣正退回在東堂等候。小正又坐下拿取皮製臂衣,站起來,佐助國君戴上。拿著笥退回,在東邊土坫上放下笥,回到原位。大正拿著弓,用衣袖撢拂弓把的上下彎曲處,上邊兩次,下邊一次。左手拿著弓的中部,右手拿著弓梢,把弓給國君,國君親自試弓的強弱。小臣師用巾向裡拂箭,然後把箭給國君,國君發一箭小臣師遞一箭。大正站立在國君的後邊,把箭的運行情況報告國君。
“下”是“沒到”
“上”是“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