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章苦海帆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胡太后的文才武略本來就是超人的,再加上她那顆善良而完善的心,更讓元懌從心底佩服。她以前的遭遇令他同情,他曾有心把她救出皇宮,可是一直沒有機會。自太后執政以來,元懌強迫自己從心中拋棄掉對她曾經產生過的男女之情。元懌從心中知道,她作為女人,得到男人的愛太少了。

說實在的,這個女陛下不管是在朝,還是在眾人群裡,真的是讓人時時刻刻都很難忘掉。元懌那顆早就溫熱的心即使再能隱藏,又能冷卻到什麼程度?特別是在她貼著他身體的時候,他不忍心用他慣用的柳下惠方式把她推開,他怕傷了她的心。

今天,到了這種火候,在滾滾的熱猛烈地衝擊下,那男人的心中,築防的堤壩自然會崩潰得一塌糊塗,心中的暖自然會燒得沸騰起來。那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衝擊力量,那是一種洪水猛獸般的力量。

兩相情願的夜晚,——兩個早就明知的。從心底裡的愛,戰勝了世界上的一切,燒紅了他們倆個人自己的良宵。兩個火力旺盛,又互相傾慕的俊男靚女,一個如久旱盼雨,一個似餓虎遇肥羊,在這靜謐的深夜,在沒有第三者干預的、溫馨的深夜,若不是雲雨連翻,那才是怪事…。

這個“難忘今霄”的夜晚,讓胡太后真正地體會到了幸福女人那種人的享受。從這一天起,她才開始知道人間那種不可比擬的美好,比當皇帝更誘人。

*胡太后從不把自己成脫離人寰的超人,很願意和皇親國戚。元勳舊臣家的夫人們往或閒談。她經常帶著宮人們到各家去登門探望,為了不讓人家鋪張歡,她常常自己帶著食盒去人家,有時高興,嘮到深夜才回宮。所以,許多官宦家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陛下是個愛說話的人,誰和她在一起都沒有那種“需仰視才見”的拘束

但是,很多大臣卻議論紛紛。有一次早朝,崔光等大臣聯名上奏:“天尊地卑,君臣有別,陛下是天下人主,不可以經常到臣子之家。”大堂之上的胡太后聽過之後,只是點點頭,笑而不答。事後,她依然故我,照舊出宮探訪皇親和重臣之家,和人說笑如常。

一天傍晚,太后從元匡家回來,遇見街巷男女相互詬罵,髒話連篇,最後竟然動手打了起來。而那些圍觀群眾,卻無人主持正義,不分好壞,鬨笑而已。回宮後,她一直來到明光殿召集大臣們,氣憤地對大臣們說:“當今天下一分為二,我朝大業未盡,任重而道遠。然而我朝百姓頑劣之尚存,多有刁蠻習氣,愚陋魯。朕曾親見市井氓一面口喊”為國捐軀“,一面欺凌老弱;也曾親見無賴之徒雞鳴狗盜之後,狡猾抵賴。這樣下去,我朝還成什麼體統?從今以後,教化黎民勢在必行。”眾臣聽後都點頭稱是,車騎大將軍崔光奏說:“孟子曰:人之學者,其善,臣以為,應該首先教民以四書五經,使國民知書達理,弘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任城王元澄奏道:“依老臣看,還是應該按孔夫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辦這件事。教化是慢功,不能及時奏效,對頑民只能施以重法。”清河王元懌說:“荀子主張修道而不二,則天不能禍。臣以為,我朝強兵在握,四隅安逸,國運正如當天,不宜再用苛政。百姓宜教化,不可壓制,以重壓治國,必亂無異。若要國富民強,只有使百姓安居樂業,尊尊向善,才能天下太平。”胡太后接口說:“使百姓安居樂土,受業有序,還要有一個始終不二的信仰,則民安以至國安。朕想知道,百姓能夠知書達理,積累善心,用什麼方法最好?”她這一問,又有些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多數人同意崔光的看法,主張用儒家之說。太后等大家都說完後,對眾臣說:“儒家觀點在中華大地上已經施行了千年有餘,百姓還是這個樣子,看來還要再學點別的東西。依朕的觀點,要想使百姓善良處世,明瞭人情事理,只有在弘揚孔孟學說的基礎上,再發揮佛教的作用,才能夠做到。”眾臣也共認:“儒學開啟智慧,佛學規範道德。”於是,朝庭當即決定頒詔:重新修建明堂太學,增加太學的在學人數。再選四十名儒生,擴大四門小學的博士數量。增加曲孔子宗宅的年奉,封孔氏宗族掌門人崇聖侯為世襲,奉孔子祀,並擴大孔子廟。孔子墓和碑林的規模。還頒詔:按北都平城現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和龜茲克孜爾千佛的規模,再繼續擴建洛陽伊水河西岸的龍門石窟,擴建伊闕口石窟寺院和附近的碑林。在崇訓宮旁新建一個大型豪華的永寧寺,各地都建設一些施僧站館。朝庭向寺院發放錢財,供養僧侶,弘揚佛法。

從此後,北魏的國風一下子便興起文學和佛教的熱來,其規模之大,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

******

,元懌拿著一枚小銅錢來稟報太后:“我們鑄的錢剛剛開始發行,京兆及平城等地就出現了這種假錢,並且在市面上通量很大。請太后決定是停市,還是停止鑄錢。”太后接過錢來一看,這種錢與官鑄的錢形式是一樣的,但又小又薄。太后說:“即不停市,也不停止鑄錢;而是增派稽查人員,尋訪假錢來源,然後繩之以法。同時要以皇家的名義在全國遍發佈告,警示百姓,用假錢通。”後來查實,在晉。涇。冀。荊等地都有人暗鑄假錢。這些人中,主要是皇室親眷,其中元悅造假規模最大。太后很快就頒詔:以元悅為首要,公開懲處,削去元悅等人一切皇族待遇,罰為平民,不召不得進宮。收繳這些人的全部家財,以警眾人。

處理完這件事,胡太后剛吃晚飯時,老臣高陽王元雍來到崇訓宮,要求見太后。太后連忙放下手中的碗筷,起身出去,把高陽王請到內堂。賜坐後問他:“有何大事,這麼晚了還來宮中?”元雍說:“蘭陵公主自從被判離劉家,整茶飯不思,已經悔過自新,還請太后給她一個機會,讓她重返劉家。”胡太后豈能不為這個大姑姐著想?再說已經是處理完了的事,時過境遷,又有這個皇家長輩來說情,當然應允。

第二天,胡太后親自來到蘭陵公主住處,著淚勸她從今後改惡從善,為百姓做個好榜樣。說完,還為她立了幾條規矩,然後親自把她送到劉家,與劉暉說好,要求兩個人和好如初。

公主的事處理了,可是劉暉的工作沒有做好,他的花心依然如舊。一次,劉暉又與侍女通姦,被蘭陵公主發現。公主一氣之下舊習復發,不但把侍女打個半死,還和劉暉動起武來。她哪裡是劉暉的對手?被劉暉嚴重打傷多處,沒過幾天就死了。劉暉這才害怕,喬裝打扮成老百姓逃出京城,隱藏起來。刑部發出通緝告示捉拿他,卻很長時間沒有他的消息。

這些年來,戰事漸息,內安外平,北魏的國運見昌盛。北魏的人口發展很快,較南方梁國的人口多出一半多。各地風氣漸好,學業大興。理佛。信佛的事業,也隨之興盛起來。開展著經寫書的人多起來,學館數量也增加得很快。最大的學館竟有一千多人,最小的也有百人以上。形成了縣選秀才,郡貢孝廉,州舉茂異,逐級提高,地方為朝庭輸送的優秀人才逐年增多。

當時,有一個姓李的女子嫁到盧家,十分孝順公婆,還能用自己的勞動所得供養自己的父母。後來她的公婆。父母相繼去世,她因痛不生,憂鬱成病,不久故去。朝庭得知情況後,給她追號為貞孝女宗,把她們住的地方命名為孝德里。用李盧兩家仁和。孝娣的門風來教化百姓。

為了做好崇拜佛教的事,胡太后把她的姑媽請到宮中,讓她來籌辦崇訓宮旁的永寧寺事宜。這樣,太后有了閒空,就來和姑媽座談佛教,有時也去城中白馬寺拜佛。

胡太后對她的姑媽說:“這白馬寺從漢明帝時開始,至今歷經三四百年,香火依然這麼旺盛,說明佛主常顧人間,佛光普照萬類。依朕現在的想法,要建一個比白馬寺好得多的永寧寺,要讓永寧寺的名聲超過白馬寺,使後人知道我大魏天朝對佛的崇拜高於任何人。”姑媽對太后說:“佛教宏法無邊,可現在我朝所傳的佛教多為自我解脫的小乘佛教,是為小路渡人。而大乘佛教才是佛光普照,大路渡眾人。現在太后要用佛教教化人民,就要用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太后說:“早知漢。晉兩朝的前人曾去過西天,都曾求取了佛教經卷。依朕看來,自然會有大乘佛經的教義傳入中國。”

“非也,雖然東漢時期明帝曾派蔡愔等人到天竺去求取真經,卻只帶回四十二章佛教和佛主釋伽牟尼的銅像一尊。因他們的佛經是用白馬馱回來的,所以才在這洛陽城內修建起這個白馬寺。後來,他們還在大月氏等地求取了轉譯的佛家經卷,然而終究不是全部的佛教內容。現在陛下這麼崇敬佛教,我朝又有求取真經的能力,實在應該派人去西方天竺國重新學法,求取佛家全部的大乘真經,回來充實中國佛法。”太后問:“天竺路遙,如何取經?”

“佛自西方生,法在西方成。諸如龜茲。乾羅。天竺等國佛教盛行,已歷千代,要取真經必須派有道德的僧人前去學習,求取真正的經書才行。”太后問:“一百年前,法顯法師曾去天竺,可得到過真經?”

“東晉法顯法師曾帶著十個人從長安出發去西天取經,還在天竺住過三年的時間,面見過天竺月護二世王,學得最新度世的大乘佛教中瑜伽系和原來的大乘佛教龍樹派的中觀系。雖然他對梵語十分悉,曾譯出一百多萬字的梵文佛經,還寫了《佛國記》,可惜沒能帶回大乘派佛教的真經。近一百年來,大乘佛教又有更新的發展。所以說,我們現在奉行的舊教佛法已經不足以維持教化百姓的要求,還要去天竺取回最新的原版大乘真經,才能真正地弘揚佛法,那時才會有普渡眾生的無量功德。”太后說:“這樣的事,姑媽可以代勞嗎?”

“老尼朽矣,只可為你指點一二,不足再辦大事,還是另請高人去西天吧。僧家傳下來的說法:西去之旅可取路龜茲,到克孜爾後再向乾羅,然後南向天竺,直去那蘭陀寺。這一路都是佛教盛行的地方,那蘭陀寺在八百年前阿育王時代,佛教十分鼎盛。後來天竺內亂,佛教東移。自戒王統一天竺建立伐彈那王朝後,佛教又重新復興,現在的佛陀就在那蘭陀寺。若要取回真經,是必須要到那蘭陀寺的。”

******

不幾,胡太后真的派太史令宋雲與洛陽白馬寺和其它寺院裡的法力和尚及慧生和尚等數十人,從京城出發,經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去求取真經。出行時,胡太后為取經者舉行了盛大的送別儀式,僅法事就作了三天,最後由胡太后親自送出京城。

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出的,以“西天”為目的地的,政府官員與佛教僧人共同去天竺取經的使團,較以後的唐玄奘去西天取經早一百二十年。途中歷經風險,艱苦跋涉,他們從魏國的赤巔出境,行程四千多里,經吐谷渾。鄯善。于闐。喝達。朱居。渴槃陀。克孜爾。缽和。波知。賒彌。烏萇。乾陁。乾羅。高昌。龜茲等國。

後來,因魏國內部發生了政權變化,宋雲沒有多年旅行的決心等原因,這些取經人中途而返,沒能到達天竺,成為歷史的遺憾。雖然他們沒能走完全部的西天路途,但他們曾在乾羅國取得真經一百七十部,帶回國內為佛教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崇訓宮旁的永寧寺很快就建造完畢,寺外造型和裝飾十分燦爛輝煌,寺內設置備極華貴。寺院建有十九層寶塔,塔身高達四十丈,寶塔上柱又高三丈多共合現在的一百多米,有四。五個大煙囪高。塔的四面八方都懸掛著緻的銅鈴,每當夜深人靜,鈴鋒被風吹動,叮玲玲的鈴聲可傳達到十里之外。寺院灰壁黃瓦琉璃閃光,四周紅牆蜿蜒,綠樹掩映。真是內藏天外佛陀,蓮座霞光無限。佛尊菩薩玉面金身,晃如九霄天上剛下凡。佛殿僧堂歷歷鮮明,炫飾嶄新。窗簷檀棟,珠玉錦繡。寺中僅禪房就達一千多間,內中佈置得令人堂目結舌,善緣佛具一應俱全。真個是金盤映,光照雲表,寶鐸含風,五光十。那輝煌境界,天上神仙也會羨慕。

永寧寺的光彩讓人驚歎天功巧匠,同時也有人對寺中的輝豪奢華到咋舌。自漢朝開始,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永寧寺這樣的氣派是獨樹一幟的。當時從波斯國前來祝賀的僧人達摩,看見寺院的規模和裝飾,也歎為觀止地說:“這裡真是極盡佛家境界,再也沒有的了。”當時南方梁朝的皇帝,也非常信奉佛教。在中國的史書中有很多的描述,梁朝也曾與北魏比著建寺尊佛,但始終沒能趕上魏國,更沒有能與永寧寺這樣規模相比的寺院。

寺院落成那天,胡太后帶領朝庭中的全部王公大臣和他們的夫人,前來參加開光大典。人們紛紛拈香祈禱,口唸太平,那儀式的宏大,震動了京城內外,圍觀者人山人海。

太后當眾下詔:“凡尼僧士女,不論皇親國戚。黎民百姓,不分南北東西。不計內外漢夷,只要是真心向佛者,俱可入寺瞻仰。”一時間,洛陽內外,人不息,絡繹不絕,當天就有近十萬人前來朝拜。甚至有的南朝人,聽到這個消息也前來洛陽朝拜。從此,北魏崇信佛教的人數劇增,僅僧尼就從十多萬人迅速達到二百多萬人,寺院從不足八千增到三萬多座,使得崇敬佛教的南方梁朝皇帝自嘆望塵莫及。隨著永寧寺的興起,在極短時間內,僅洛陽城內城外竟先後建起四十八座大型寺院,全國各地更是佛教盛行。許多西域和南方的僧尼因此紛紛投向北魏來尋造化,僅從西域來的僧人就達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