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傅佩榮:解開人類生存之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文/傅佩榮經過一百五十億年的等待,我終於要動筆寫這篇文章了。原來從創造宇宙的大爆炸開始,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成就我眼前的這一件事。仔細讀完賈德的新作《瑪雅》之後,我很難想到不同於上述所說的開場白。

《瑪雅》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是帶有懸疑彩的愛情小說,還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隨筆?或者,是探討生命起源以至人類演化的科學著作,還是關心永恆並且觸及來世與輪迴的宗教假設?正確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說西班牙畫家哥雅的瑪雅畫像的神奇軼事,內容就更完整了。

這簡直是個萬花筒啊!我們一起來欣賞賈德魔術般的手法。

太平洋探險隊的最後一站是斐濟群島中的塔弗尼島。這裡是國際期變更線所經之處,新的千禧年將會在此出第一道曙光。法蘭克是探險隊的一員,專業的生物學者,但是心中常有對永恆的渴望。時間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間,西班牙國家電視臺派了安娜與荷西,來這裡拍攝有關接千禧年的背景報導。這一對戀人之間的對話非常特別,好像是背誦古老的箴言,其中蘊藏了某些識,但卻又不是一目瞭然的。法蘭克的好奇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法蘭克從此時開始的所見所聞與沉思冥想。他將這一切寫成一封長信,寄給因為女兒過世而與自己分居的太太薇拉。在陸續寫下這封信的過程中,他與薇拉相聚又複合,而安娜與荷西的故事也在經過高迭起的劇情之後,得到圓滿的結局。

“瑪雅”一詞使人眩惑。我們可以找到一連串與它發音相同的詞。南美洲的“瑪雅”古文化已經是歷史陳述;而印度教的“瑪雅”觀念依然通行,它是幻象或面紗,遮蔽了真實界,使人們的覺悟顯得格外困難。接著,安娜的家族名字正是“瑪雅”源自一個吉卜賽祖先:而這一系列祖先之中,也許有一位叫“瑪雅”的女子,曾經提供了姣好的面貌,讓畫家哥雅畫成了名作。安娜長得酷似畫中的瑪雅,以至常有人覺得她面善。這是遺傳基因的巧合?還是輪迴轉世的例證?

法蘭克是生物學者,在研究生命演化的現象時,偶爾會覺得自己像是“當今的達爾文”既然如此,本書中有關生物演化的觀點難免層出不窮。譬如,宇宙的存在是由一百五十億年前的大爆炸所造成的,但是一直要到四十億年前才有生命出現,接著是六億五千萬年前像地鼠的生物,演變到三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兩棲類,最後,人類成功地出現,不過是最近幾百萬年的事。想到人生不過數十寒暑,而整個醞釀與準備的過程竟然如此漫長及繁複,我們不要問: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忽略這個問題,就會面臨旅店中的壁虎對法蘭克的質疑:人的大腦多了一些東西,具有理解能力,但是卻因此遍尋不著生命意義,以致要靠酒來麻醉自己嗎?人這個物種只會製造藉口、尋找掩飾,凡事都要經過偽裝嗎?當然,壁虎在演化路徑上是人類的前輩,在法蘭克筆下,則代表生物對人類提出不解之處。它對法蘭克說:“我是你的雙胞胎兄弟,代表你的規矩。”意思是:人與其他物種是同源的,但是人的某些行為顯然有違一般生物所遵循的規矩。這其中當然包括科技發展與生態破壞。本書結語有一段是:“因此,保留此一星球的生存環境,不僅是全球的責任,並且也是全宇宙的責任。有朝一,黑暗可能再度降臨。而這一回,上帝的神靈將不再浮現於水面。”這段話提及了“全宇宙”與“上帝的神靈”正好是我們轉向哲學省思的坦途。在此,書中角暫時退居幕後,因為他們以各種方式表現的,其實是作者賈德的觀點。以下稍加引申說明。

首先,關於宇宙的起源,要問它是上帝所造,還是自己恆存?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家,比較偏好“自然神論”亦即:上帝創造宇宙之後,放手不管,讓它自己去發展。這種看法與當代科學界所宣稱的大爆炸理論是可以相容的。它一方面不必否定上帝存在,同時又維護了宇宙的自主。於是,人類可以認為自己是上帝造的,只是方法變成長期的演化。

演化的目的是一般人的意識。人有意識,就好像宇宙終於張開了眼。人觀看萬物的眼,正是宇宙觀看自己的眼。這裡賈德借用的是黑格爾哲學:上帝是無限神,人是有限神,由於神的本質必須活動(因為完全死寂的是物質),所以無限神是創造了有限神,好讓後者可以迴歸自己。迴歸的方法是充分發揮意識的作用,使神可以經由藝術、宗教與哲學,走向絕對神的領域。賈德沒有詳細介紹上述內容,但是在字裡行間提醒大家:新的千禧年到了,人類尚在成蛹階段,如何才能蛻變為美麗的蝴蝶呢?除了展現心靈的潛能,提升神的境界,此外別無出路。

另一位哲學家的身影也依稀可見,那就是法國的德進。德進把達爾文的演化論、柏格森的創化論,以及他的天主教信仰結合起來,說明了生物進化的軌跡與人類未來的正途。關鍵在於人類跨越過了“反省的門檻”展現了可貴的自我意識,可以思考、判斷、設計與抉擇,然後有能力帶領宇宙的演化走上正確的方向。這方向就是:由自我意識推擴為“我們”意識,轉化為“愛”的行動。他說:“在我看來,地球的整個前途,正如宗教,繫於喚醒我們對未來的信念。”賈德提醒我們:科學的年代已經接近“閉幕”階段。人類透過科學研究所能知道的,大概都已經知道了,所能做到的,也做得差不多了。難道下一步真的是要強力介入宇宙的演化行程,得天翻地覆,以致“黑暗之”再度降臨嗎?我們面臨了生命轉彎的地方,那麼何不放鬆心情,減緩腳步,對古老的宗教啟迪與哲學智慧,重新燃起請益的熱忱。說不定這才是解開人類生命存在之謎的契機!

相較於賈德的成名作《蘇菲的世界》來說,這本《瑪雅》適合所有具備成思考能力的人閱讀。其中的哲學分量固然不輕,但是作為主導線索的卻是今免費的生物學知識。哲學與生物學的聚焦之處,正是“人生有何意義?”這樣的大問題。《瑪雅》中有一句箴言迴盪在字裡行間:“創造一個人得花上幾十億年。而魂飛魄散卻只在轉瞬之間。”因此,人應該珍惜此生。珍惜的極致,就會像本文的開場白所說的了。

談到箴言,就是安娜與荷西口誦的那些語句。箴言共五十二則,原本寫在五十二張撲克牌上,在瑪雅家族中傳。相關的這一段故事是全書最懸疑的部分,而這些箴言究竟說了些什麼?說出作者對宇宙起源、生物演化、人類意識浮現等重大問題的看法。每一則箴言都值得省思再三,合而觀之,則是浩瀚澎湃的史詩。讀來使人心開闊,覺得人類與全部生物、整個宇宙都極為親密,接近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意境了。

《瑪雅》若是一本單純的小說,也許會引起一陣閱讀風,若是一本哲學著作,也許會受到學者的討論。現在它兼具兩種特質,相信將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求知慾,促使大家關心一些屬於源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明確的、單一的或標準的答案,但是隻要想到它們,就會幫助自己的心靈變得比較沉澱、比較穩重、比較內斂,因而也可能以更清醒的意識品味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