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月甲子朔,減教坊樂人衣糧。丁卯,中書門下奏:官省則事省,事省則人清;官煩則事煩,事煩則人濁。清濁之由,在官之煩省。國家自天寶已後,中原宿兵,見在軍士可使者八十餘萬。其餘浮為商販,度為僧道,雜入役,不歸農桑者,又十有五六。則是天下常以三分勞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衣待食之輩。今內外官給俸料者不下一萬餘員,其間有職出異名,奉離本局,府寺曠廢,簪組因循者甚眾。況斂財寡而授祿至我,設官有限而入無數,九安得不雜,萬物安得不煩。漢初置郡不過六十,文景醲化,百官莫先,則官少不必政紊,郡多不必事理。今天下三百郡,一千四百縣。故有一邑之地,虛設群司,一鄉之甿,徒分縣職,所費至廣,所制全輕。伏請敕吏兵部侍郎、郎中、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錯綜利病,詳定廢置,吏員可並省者並省之,州縣可併合者併合之,每年入仕者可停減者停減之。此則利廣而易求,官少而易理,稍減冗食,足寬疲甿。又國家舊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餘職田祿米,大約不過千石,自一品以下,多少可知。艱難已來,綱漸弛,於是增置使額,厚請俸錢。故大曆中權臣月俸有至九千貫者,列郡刺史無大小給皆千貫。常袞為相,始立限約,至李泌又量其閒劇,隨事增加,時謂通濟,理難減削。然猶有名存職廢,額去俸存,閒劇之間,厚薄頓異。將為永式,須立常規。
從之。乃命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兵部侍郎許孟容、戶部侍郎李絳等詳定減省。甲申,以御史中丞柳公綽為湖南觀察使。丁亥,太白近右執法。戊子,賜御史中丞竇易直緋魚袋。
秋七月癸巳朔,尚書右僕致仕高郢卒。庚申,贈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裴垍太子少傅。八月癸亥朔,戶部侍郎李絳奏:“諸州闕官職田祿米,及見任官一分職田,請所在收貯,以備水旱賑貸。”從之。乙丑,以天德軍防禦使張煦為夏州刺史、夏綏銀等州節度使。丁卯,荊南先置永安軍,宜停。辛巳,以常州刺史崔芃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九月癸巳朔,以蜀州刺史崔能為黔中觀察使。戊戌,富平縣人梁悅為父復仇,殺秦杲,投獄請罪。特敕免死,決杖一百,配循州。職方員外郎韓愈獻議執奏之。減諸司外總一千七百六十九人。貶黔中觀察使竇群為開州刺史,以為政煩苛,辰、錦二州蠻叛故也。
冬十月,以前夏州節度使李願檢校兵部尚書、徐州刺史,充武寧軍節度使。戊辰,以戶部尚書韓皋為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以太子詹事李籓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以東都留守鄭餘慶為吏部尚書。己巳,詔:“朕於百執事、群有司,方澄源,以責實效。轉運重務,專委使臣,每道有院,分督其任;今陝路漕引悉歸中都,而尹守職名尚仍舊貫。又諸道都團練使,足修武備以靖一方;而別置軍額,因加吏祿,亦既虛設,頗為浮費。思去煩以循本,期省事以使人。其河水陸運、陝府陸運、潤州鎮海軍、宣州採石軍、越州義勝軍、洪州南昌軍、福州靖海軍等使額,並宜停。所收使已下俸料一事已來,委本道充代百姓闕額兩稅,仍具數奏聞。”戊寅,詔:“王者之牧黎元也,愛之如子,視之如傷。苟或風雨不時,稼穡不稔,則必除煩就簡,惜力重勞,以圖便安,以生業。況邦畿之內,百役所業,雖勤恤之令亟行,而供億之制猶廣。重以經夏炎又,自秋霖澤,南畝虧播植之功,西成失豐登之望。內管口食,外牽王徭,豈惟轉輸之虞,慮有餒殍之患。斯蓋理道猶鬱,和氣未通,永言於茲,良所咎嘆。京兆府每年所配折糶粟二十五萬石宜放。於百姓有粟情願折納者,時估外特加優饒。今所貸義倉粟,方屬歲飢,容至豐歲送納。元和五年已前諸逋租並放。百官職田,其數甚廣,今緣水潦,諸處道路不通,宜令所在貯納,度支支用,令百官據數於太倉請受。遭水旱處,通計所損,便與除破,不得檢覆。為理之本,在乎安人。諮爾尹京宰邑之臣,實為親人俗之寄,必當詢其疾苦,奉我詔條,恤隱為心,無怠於事,罔或徇利以剝下,吐剛而茹柔,使閭井鹹安,惸嫠獲濟。各勉忠孝,宜悉朕懷。”丙戌,以諫議大夫孔戣為皇太子諸王侍讀。
十一月壬辰朔。癸巳,新授華州刺史李籓卒。乙巳,以工部尚書趙昌檢校兵部尚書,兼華州刺史,充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十二月癸亥朔。壬申,詔委宗正卿選人門嫁十六宅諸王女,仍封為縣主。甲申,京兆尹元義方、戶部侍郎判度支盧坦以違令立戟,罰一月俸,收奪所請門戟。己丑,制以朝義郎、守尚書戶部侍郎、驍騎尉、賜紫金魚袋李絳為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十二月辛卯朔,右衛上將軍伊慎卒。辛亥,皇太子寧薨,諡曰惠昭,廢朝三。國典無太子薨禮,國子司業裴苣禮學,特賜於西內定儀。
部分譯文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名李誦,是德宗皇帝李適的長子。母親是昭德皇后王氏。他於肅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出生在長安皇宮東邊的宮中。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六月,被封為宣王。德宗建中元年(780)正月初一,被立為皇太子。
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德宗逝世。二十六,順宗在太極殿登皇帝位。他從貞元二十年(804)九月中風癱瘓以來,不能講話,在德宗病重期間,各皇子親戚都侍候德宗看病吃藥,惟獨順宗躺在病上不能去侍候。德宗皇帝在彌留之際,希望見見皇太子,滿面淚痕地哭泣了很長時間。德宗皇帝逝世的噩耗公佈以後,人們的情緒震動驚懼。順宗勉強支撐著病體穿上孝服,在九仙門召見全體朝臣。在他登上帝位以後,人們知道國家又有了君主,國內國外才安定下來。三十,朝臣們聯名呈遞奏章請求他親自處理朝廷政務。
二月初一是辛丑。初四,任命河陽三城行軍司馬元韶為懷州刺史、河陽懷州節度使。初六,免去翰林院用法術看病的醫生、看面相的算命先生、觀測星相預測吉凶的人、從事占卜的人、雜務人員等四十二人的職務。初九,任命易定的張茂昭兼同平章事,因為他主動進京拜謁順宗,所以順宗寵信他。當天夜晚,東方的太白星衝犯西方七宿正中的昴星星座。十一,任命吏部郎中韋執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一,把京兆尹李實貶為通州長史,李實不久就去世了。十二,淄青的李師古帶領人馬侵犯滑州的東部邊鎮,是因為知道朝廷正在為德宗辦理喪事。十四,釋放軟在宮庭拘留所的嚴懷志、呂溫等十六名囚犯。他們因參加平涼縣的盟會而滯留在吐蕃,過了很長時間才回國,因為悉吐蕃的情況,朝廷不願讓他們到外邊去,所以把他們軟在宮庭拘留所,直到這時才釋放他們。本國的國王和子要回本去,賞賜給財物讓他們回去了。二十二,任命太子侍書、翰林待詔王亻丕為左散騎常侍,充當翰林學士。任命前司功參軍、翰林待詔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學士。任命鴻臚寺卿王權為京兆尹。二十四,順宗親臨丹鳳樓,對全國宣佈大赦囚犯的詔令。全國十五道,除按朝廷正式法令納租稅之外,各種專賣稅收都要完全止;除了按規定供給朝廷外,不準增加額外的進獻。年齡九十歲以上的百姓,賞賜兩石稻米,兩匹絹,授予上佐、縣君頭銜,還命令本地長官到他們家裡看望問候;年齡一百歲以上的百姓,賞賜五石稻米,兩匹絹,一屯絲綿,羊和酒,授予末等的州刺史、郡君頭銜。二十八,命令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刺史、上柱國、新羅國王金重熙兼任寧海軍使,給金重熙的母親和氏授予太妃頭銜,給他的子樸氏授予王妃頭銜。
三月初一,遣散宮庭侍女三百人到安國寺,還遣散後宮和教坊的音樂歌舞女藝人六百人到九仙門,招呼她們的親屬領回家去。初九,命令韋皋兼任檢校太尉,李師古、劉濟兼任檢校司空,張茂昭任司徒。十七,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杜佑任度支鹽鐵使。十九,徐州節度賜予武寧軍稱號。蔡州的吳少誠兼任同平章事。任命翰林學士王叔文為度支鹽鐵轉運使的副使,杜佑雖然兼有度支鹽鐵使的頭銜,實際上由王叔文一人統管。宰相賈耽兼任檢校司空,鄭瑜任吏部尚書,高郢任刑部尚書,韋執誼任中書侍郎,鎮冀的王士真、淮南的王鍔、魏博的田季安都任檢校司空。二十四,順宗頒發詔書立廣陵郡王李淳為皇太子,改名叫純。
四月初三,順宗頒佈詔令把第十弟李諤封為欽王,第十一弟李訁鹹封為珍王。把兒子建康郡王李渙封為郯王,改名叫經;洋川郡王李沔封為均王,改名叫緯;臨淮郡王李洵封為漵王,改名叫縱;弘農王李浼封為莒王,改名叫紓;漢東郡王李泳封為密王,改名叫綢;晉陵郡王李氵是封為郇王,改名叫糹總;高平郡王李漵封為邵王,改名叫約;雲安郡王李滋封為宋王,改名叫結;宣城郡王李淮封為集王,改名叫緗;德陽郡王李氵胥封為冀王,改名叫糹求;河東郡王李氵邑封為和王,改名叫綺。把第十七子李絢封為衡王,第十九子李糹燻封為會王,第二十子李綰封為福王,第二十一子李。。封為撫王,第二十三子李緄封為嶽王,第二十四子李紳封為袁王,第二十五子李綸封為桂王,第二十七子李糹單封為冀王。把彌臣國的王子道勿禮封為彌臣國王。讓西平郡王李晟的兒子左羽林大將軍李願繼承他父親的岐公爵號,收納三千戶租稅。初九,頒發詔書冊立太子的禮儀結束,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死刑減為放,放以下的徒刑各減去一級刑罰。命令給事中陸質、中書舍人崔樞一起擔任太子侍讀。十一,把皇太子李純的兒子李寧、李寬、李宥、李察、李寰、李寮等六人封為郡王,共同收納三千戶租稅。十四,追認已故的入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張薦為禮部尚書。二十七,罷免萬安監牧的官職。二十九,任命杭州刺史韓皋為尚書右丞。
五月初一,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範希朝為右神策統軍,擔任左右神策、京西各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初九,任命邕管經略使韋丹為河南少尹,任命萬年縣令房啟為容管經略招討使。十五,任命郴州司馬鄭餘慶為尚書左丞。十六,任命檢校司空、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大嵩瞞為檢校司徒。原任承徽官職的王氏、趙氏批准為昭儀,崔氏、楊氏批准為充儀,王氏批准為昭媛,王氏批准為昭容,牛氏批准為修儀,張氏批准為美人。命令右丞韓皋任番號為鄂嶽沔蘄都團練觀察使。十九,把襄州升格為大都督府。臨漢縣衙於是搬遷到鄧城。二十三,任命鹽鐵轉運使副使王叔文為戶部侍郎。
六月十九,順宗頒佈詔書將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本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的各種利錢、租稅、財物,共計五十二萬六千八百四十一貫、石、匹、束,全部予以免去。
七月初一,吐蕃的使者論悉諾進京朝拜進貢。初九,鄆州的李師古被任命為檢校侍中。追認已故的忠州別駕陸贄為兵部尚書,授予諡號為宣;追認已故道州刺史陽城為左散騎常侍。十一,任命戶部侍郎潘孟陽為度支鹽鐵轉運副使。十九,函谷關以東的農田出現蝗蟲災害。二十六,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刺史程懷信去世,朝廷把他的兒子橫海軍節度副使程執恭提升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二十七,度支使杜佑稟奏“:京城糧倉現有稻米八十萬石,已經儲存十五年,東渭橋糧倉的稻米四十五萬石,調撥給各個部隊,將士們都不高興。今年又獲豐收,請暫且停止北河的軍糧的調撥運輸,讓河兩岸的州府出錢購買百姓的糧食兩百萬石作為軍糧,以便補救糧賤傷農的損失。”於是給朝臣們討論,朝臣們的意見不一致就擱下來了。二十八,順宗頒下的詔書寫道:“我繼承九代先皇的偉業,肩負治理天下的重任。但是因為我德行不高,對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還研究得不透,所以虔誠恭敬小心謹慎,害怕完成不了歷史使命。擔心對上丟失了列祖列宗的訓誡,對下給臣民造成了憂患,從早到晚恭敬勤勉,如同站立在萬丈深淵旁邊一樣謹慎小心。但是長時間的疾病還沒有康復,到了最近一個時期,愉悅心神調養身體,也往往沒有時間顧及。總是考慮著國家這麼龐大,政務這麼繁多,不能親自處理,擔心造成拖延失誤。加上自從我的陵墓竣工那天起,滂沱大雨一連下了十多天不見停止,我用這異常的徵兆剋制自己的慾望,來報答上天的警告。全部軍政國事,應當讓皇太子管理。”當時順宗長時間生病,不能再請朝廷大臣們一起研究處理國家政務。不論是大事小事,都由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決斷。人們議論紛紛,認為不能這樣。各個藩鎮的地方長官多次向皇太子上書,批評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擾亂朝政,所以才頒發了這道詔書。任命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兩人一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將鄭王旬瑜降職為吏部尚書,高郢降職為刑部尚書,兩人一樣不再參與研究朝政大事。皇太子李純到朝堂召見百官。二十九,皇太子在麟德殿的西亭召見奏事的官員。
八月初一是丁丑。初四,朝廷以順宗的名義頒發詔書“:皇天佑助我功業顯赫的先祖,秉承天命得到了華夏大地,九代先帝積下福德,全國上下喜樂安寧。皇位傳到我的手裡,得以繼承偉大的基業,嚴肅恭謹地堅守職責,沒有空閒悠遊安逸。但上天沒能降臨對我的佑助,疾病沒有好轉,我還怎麼能夠供奉祖宗的靈位,舉行祭祀天地的禮儀?無法做到訪問朝廷大臣,無法做到德行高如上天,在內心我到慚愧,對天意我到懼怕。從早到晚恭敬惶恐,深深思考一個長久的方略。每天的政務千頭萬緒,不能長時間地耽擱;上天的職能由人代理,不能長時間地違背天意。皇太子李純英明智慧、彬彬有禮,寬厚溫和仁愛善良,他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好的品德,對後輩慈愛對長輩尊敬的真誠,動神明,充滿天地。因此效法先皇極為公正的法則,遵循帝位父子傳承的制度,我把政權給皇太子,以便安撫天下臣民。他一定會發揚祖宗的光輝功德,擔當起天高地闊般的神聖使命,遵循祖宗既定的法規,使得天下永遠安寧。應當讓皇太子登上帝位,我本人稱為太上皇帝,安排在興慶宮居住,我的詔書稱為誥命。”初五,太上皇帝發出誥命:“皇帝把天下傳給皇太子,這是先輩帝王的制度。尊崇這一重要的法律典章,是極為公正的事情,繼承發揚列祖列宗的光輝,以此體現禮樂教化的功德。我主持祭祀宗廟,當天下的君主,而得下的疾病沒有好轉,繁雜的政務多有延誤。於是命令我的長子,接替我主持朝政,選定吉良辰,隆重舉行禪讓的禮儀,應當定於本月初九在宣政殿冊立皇帝。國家有了這一重大舉措,就希望出現一個新的氣象,應當趁著新皇帝登位的喜慶子,對凡是可以寬恕的人們廣施恩德。應當把貞元二十一年改為永貞元年。從貞元二十一年八月初五算起,這之前的全國死刑囚犯減刑為放,放以下的囚犯依次減刑一等。”誥命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為太上皇德妃。初六,將右散騎常侍王亻丕降職為開州司馬,將前戶部侍郎、度支鹽鐵轉運使王叔文降職為渝州司戶。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憲宗皇帝李純率領全體朝臣為太上皇帝進奉尊號為“應乾聖壽”十九,太上皇帝在興慶宮的咸寧殿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六月二十三,憲宗率領全體朝臣給已故的太上皇帝進奉諡號為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進奉給他宗廟的稱號為“順宗”七月初一,安葬在豐陵。
憲宗本紀(上)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名李純,是順宗皇帝的長子,母親是莊憲太后王氏。他於代宗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出生在長安皇宮東邊的宮中。六七歲的時候,他祖父德宗皇帝把他抱在膝頭上,問他:“你是誰的兒子,坐在我的懷裡?”他回答說“:我是第三個天子。”德宗對他的聰慧到驚異而喜愛他。德宗貞元四年(788)六月,他被封為廣陵王。順宗皇帝登上帝位的那年(805)四月,他被冊立為皇太子。同年七月二十八,代理順宗主持朝廷軍政事務。
同年八月初一,順宗頒發詔令把帝位給了他。初九,他在宣政殿正式登皇帝位。在這之前,滂沱大雨連續下了一個多月,憲宗登位那天雨住天晴,人們心裡歡欣喜悅。初十,昇平公主進獻美女十五人,憲宗說:“太上皇不接受進獻,我哪敢違揹他老人家的意願!還是退回郭府去吧。”十一,開始親臨紫宸殿召見百官處理政務。十三,任命道州刺史路恕為邕管經略使。十四,荊南進獻兩隻珍奇的烏龜,憲宗發出詔書說“:我這孤陋寡聞的人,繼承大業,老是考慮著治理本,珍視的只是賢能的人才。至於神異的禾稻芝草,珍奇的飛禽走獸,大抵是對王道教化的虛假粉飾。所以東漢光武皇帝在詔書中明文止,《秋》這本書裡沒有關於吉祥符瑞的記載,我的德行實在不高,但還是希望趕上先輩聖賢。從今以後,凡是發現吉祥符瑞,只讓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官吏報告說明,不準告訴朝廷;有關奇異的飛禽走獸,也應當停止進獻。”十七,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南康郡王韋皋逝世。十八,任命常州刺史穆贊為宣、歙、池三州觀察使,任命前宣、歙二州觀察使崔衍為工部尚書。二十三,任命中書侍郎、平章事袁滋為劍南東西兩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是因為這時韋皋去世,而劉闢憑藉蜀州伸手向朝廷強要軍權的緣故。二十五,太上皇帝發出誥命冊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二十七,給朝請大夫、署理尚書左丞、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鄭餘慶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三十,任命饒州刺史李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一同參與朝廷詔書誥命的研究起草工作。
九月初一是丁卯。初三,廢除給教坊的音樂歌舞藝人授予編制內的官職的制度。初五,河陽三城節度使元韶去世。初七,任命陳州刺史孟元陽為懷州刺史和河陽三城、孟州、懷州節度使。初十,詔令指出申州、光州、蔡州和陳州、許州所在的兩個道接連遭受旱災,應當散發糧食給予救濟,申州、光州、蔡州散發救濟糧食十萬石,陳州、許州散發救濟糧食五萬石。十一,前戶部侍郎蔡弁去世。襄州的於由頁進獻獵鷹,憲宗詔令退了回去。十三,京西神策行營節度行軍司馬韓泰貶謫為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被貶謫為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貶謫為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劉禹錫貶謫為連州刺史,都是由於和王叔文往密切而獲罪受到處分。十五,給事中陸質去世。
十月初一是丙申。初二,召集百官在肅章門外公佈曾太皇太后也就是代宗的皇后沈氏逝世的噩耗。檢校司空兼右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國公賈耽去世。初三,任命宰臣劍南安撫使袁滋為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都府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等使,任命西川行軍司馬劉闢為給事中。舒王李誼逝世。初五,南詔的使者趙迦寬進京為曾太皇太后弔喪。浙東觀察使賈全去世。初六,吐蕃的使者論乞縷進獻金銀衣服作為弔祭曾太皇太后的禮物。太常寺為已故曾太皇太后沈氏進奉諡號為睿真皇后。十一,任命華州刺史楊於陵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十二,把桂州的純化縣改名為慕化縣,蒙州的純義縣改名為正義縣。十四,將德宗皇帝安葬在崇陵。十九,任命刑部尚書高郢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使、鎮國軍使,任命御史中丞李庸阝為京兆尹。把京兆尹王權降職為雅王傅。由於長時間下雨,京城食鹽價格飛漲,朝廷拿出庫存的食鹽兩萬石,低價賣給百姓。十一月初四,將睿真皇后的靈位、德宗皇帝的靈位設置在太廟舉行與祖宗合祭的儀式。初七,把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執誼貶謫為崖州司馬,他是由於跟王叔文往密切而獲罪受到處分。潤州、池州、揚州、楚州、湖州、杭州、睦州、江州等地發生旱災。把劍南西川節度使袁滋貶謫為吉州刺史,是因為他率領軍隊安撫三川卻遲疑猶豫不願前進的緣故。任命左驍衛將軍李演為夏州刺史和夏、綏、銀等州節度使,任命右庶子武元衡為御史中丞。十四,再次把撫州刺史韓泰貶謫為虔州司馬,河中少尹陳諫貶謫為台州司馬,邵州刺史柳宗元被貶謫為永州司馬,連州刺史劉禹錫被貶謫為朗州司馬,池州刺史韓曄貶謫為饒州司馬,和州刺史凌準貶謫為連州司馬,嶽州刺史程異貶謫為郴州司馬,都由於他們同王叔文往密切而獲罪。開始把他們貶謫為刺史,人們輿論認為他們的罪過太重,所以再次給予貶謫放的處罰。十六,宣州、撫州、和州、郴州、郢州、袁州、衢州遭受旱災。十七,吏部尚書鄭王旬瑜去世。十九,任命湖南觀察使楊憑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任命虢州刺史薛蘋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鄂州、嶽州、婺州、衡州等地遭受旱災。二十八,宣、歙二州觀察使穆贊去世。
十二月初一是丙申。初五,任命東都洛陽留守韋夏卿為太子少保,任命兵部尚書王紹為東都洛陽留守。初七,把淳州改名為巒州,把還淳縣改名為清溪縣,淳風縣改名為從化縣,把姓淳于的人改為姓於。初九,襄陽的於由頁被授予平章事頭銜。十一,月亮衝犯西方畢星星宿。十四,任命新任的給事中、西川行軍司馬劉闢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歲星衝犯太微星宿西邊的星位。十五,又把金州的漢陽縣劃分出來一部分設置石泉縣。十七,任命右諫議大夫韋丹為梓州刺史,充任劍南東川節度使,任命常州刺史路應為宣州刺史和宣、歙、池三州觀察使。二十七,任命朝請大夫、署理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上柱國鄭糹因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學士。任命考功郎中、知制誥李吉甫為中書舍人,任命考功員外郎裴土自為考功郎中、知制誥,以上二人一起充任翰林學士。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憲宗皇帝率領朝臣們到興慶宮向太上皇帝順宗李誦進獻尊號叫“應乾聖壽太上皇”初二,憲宗親臨含元殿接受朝臣們的朝拜祝賀。禮儀完畢後,憲宗親臨丹鳳樓,向天下宣告大赦詔令,把年號改為元和。從正月初二拂曉算起,這以前被判死刑以下的囚犯,包括在一般赦免時沒有得到寬恕的,全部免除刑罰。初六,任命鄂、嶽、沔三州觀察使韓皋為鄂、嶽、蘄、安、黃等州節度使。十一,太子少保韋夏卿去世。十六,任命德宗興元元年的功臣、右神策護軍使副使薛盈珍為神策護軍中尉。十七,給成德軍節度使、檢校司空王士真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十八,憲宗頒發詔書,說明太上皇帝舊病失調,要親自侍奉湯藥,從本月十六以後開始,暫不臨朝處理政務。任命左神策軍番號叫做“長武城防秋都”的知兵馬使高崇文為檢校工部尚書,充任神策行營節度使。十九,太上皇帝在興慶宮逝世。棺柩轉移到太極殿停放,向天下宣佈噩耗。二十,命令宰相杜佑代理冢宰,杜黃裳任禮儀使,右僕伊慎任大明宮留守,在尚書省主持政務。二十七,重新設置斜谷路旅館驛站。二十三,憲宗發出詔書:“劍南西川,邊界早已劃定,藩鎮守衛,各有各的防區。近來因為大臣逝世,藩鎮之間不大和睦,劉闢才乘空挑起矛盾,由於憤怒結成怨仇,於是給朝廷軍隊造成勞苦,同時給百姓造成危害。我有心以寬容為懷,努力讓百姓安寧,派遣使者作了宣告,把軍權給了他們。然而聽說道路仍舊阻,戰鬥還沒有停止,輕狂放肆地進攻包圍,企圖併對方。作為國君的本,按照義理是在於制止兇殘的人作惡,任命將帥興師動眾,完全是出於萬不得已。應當讓興元的嚴礪、東川的李康牽制敵人接應我軍,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馬使李元奕率領步兵騎兵隊伍,和東川、興元的部隊會合進軍討伐。有關軍糧馬料的供給,委託度支使派遣官員通報。”二十九,高崇文的部隊經由斜谷路,李元奕的部隊經由駱谷路,一起到梓潼會合。二十六,朝臣們請求憲宗臨朝處理政務。
二月初一,任命度支郎中敬寬為山南、劍南行營糧料使。嚴礪稟奏收復了劍州。初七,進京朝拜的奚國國王梅落被批准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封為饒樂郡王,讓他回國去了。初九,追認宣武軍節度使陸長源為右僕,追認已故吉州刺史姜公輔為禮部尚書。初十,因為錢幣太少,宮庭止使用銅器。十九,魏博的田季安授予同平章事頭銜。初四,憲宗對宰相們說:“前代的君主們,有的在主持朝政方面鬆懈懶散,有的親自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他們的做法怎麼樣?”杜黃裳回答說“:國君必須做好的主要事情,在於抓緊自我修養,簡雜務,選拔人才給職責,起早睡晚地瞭解民間疾苦,捨棄自己的私利,服從民眾的心願,對待下級寬厚仁愛,本來就不應當鬆懈懶散貪圖安逸。但是事情有綱和目、大和小的區別,應該全力處理好那些關係國家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重大政務,至於簿記文書,訴訟案件,屬吏們有沒有才幹,本來不是國君親自處理的事情。從前秦始皇規定自己每天要審閱一百二十斤重的簡牒文書,遭到前代人的譏笑;諸葛亮是輔佐帝王成就王業霸業的人才,凡是要判二十年徒刑以上的案子,他都要親自審理,也受到敵對國家的責備,知道他無法長期堅持下去;魏明帝(曹睿)想察看尚書們所處理的公務,陳矯說是不能這樣做;隋文帝(楊堅)天已很晚了還要處理政務,讓衛士傳送飯菜,連文皇帝也笑話他繁瑣。做國君的本來不能替代下級主管官吏的工作,只要選擇人才佈置任務,督促他們把事辦好,獎賞懲罰堅守誠信,誰不盡心竭力。《秋左氏傳》稱頌虞舜大帝的德行說‘:還需要幹什麼呢?嚴肅地約束自己無為而治罷了!’實在是因為他能提拔十六位輔佐大臣,放了不服從控制的四個部族的首領渾敦、窮奇、木壽杌、饕餮。哪裡是那些勞神費力只相信自己的國君能相提並論的呀!但是國君的通常狀況,病就在不能真誠待人,臣子的普遍弱點,病就在不能自覺地竭盡忠心。因此上邊猜疑下邊欺騙,在禮貌方面有時就會欠缺,希望達到天下大治,自然難得辦到。如果沒有這些病,擔心什麼不能做到天下大治。”憲宗對杜黃裳的分析稱讚了很長時間。任命京兆尹李庸阝為尚書右丞,任命金吾大將軍鄭雲逵為京兆尹。
三月初一是乙丑。初四,詔令於皇帝正衙到宣政殿參拜的高級文官即常參官在寒食節祭掃祖先的陵墓,到京城郊縣的,按照往返所需的時間給予假期,到外州府的報請朝廷批准去還是不去。初七,御史中丞武元衡稟奏:“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以上的官員、尚書省四品以上的官員、各司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從三品的職事官員、東都留守、轉運鹽鐵節度觀察使、團練防禦招討經略等使、河南府尹、同州、華州刺史、各個衛將軍三品以上的官員已任命完畢,都到紫宸殿謝恩,其他的官員約定在宣政殿的南班禮拜完畢之後就退出去。”憲宗批示說“:如果在這類官員中有授予了這個級別的頭銜而不主管實際政務的和實際主管這個級別的政務而官銜沒有達到這個級別的,一併照此辦理。”武元衡還稟奏說“:兵部、吏部、禮部貢院官員,每當舉薦選拔人才的限期之內,原有從頭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不遵守上朝參拜的規定。如果說是事務繁忙,那麼中書門下、御史臺、度支、京兆尹的公務最為繁重,還是按照常規上朝參拜。何況每十天之中就有一天或者碰上節,都已規定賜假休息,還允許只參拜半時間,一個月內,僅僅十天上朝參拜,酷暑嚴寒季節,還受到憐惜免去朝拜。我研究可供效法的歷史事例,認為王顏任中丞的時候曾經議論這事,列舉先例回答得非常周詳。請求准許把貞元十二年(796)四月二十七德宗皇帝的詔書,作為永遠固定的法制。”憲宗聽從了這個意見。十二,嚴礪收復了梓州。十三,憲宗發出詔令剝奪劉闢的全部官職爵號。在這之前,韓全義進京朝拜,讓他的外甥楊惠琳主持留後事務,朝廷很快發出詔書任命李演為節度,接替韓全義。李演去上任,楊惠琳憑藉州城叛變,詔令派遣河東、天德的部隊前去討伐楊惠琳。十七,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殺了楊惠琳,把他的首級傳送到京城獻給朝廷。二十八,已故太上皇順宗的德妃董氏去世。任命右神策行營節度高崇文為檢校兵部尚書、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
四月初五,任命安南經略副使張舟為安南都護、本管經略使。初六,任命前劍南東川節度使韋丹為晉絳觀察使。初九,任命前安南經略使趙昌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初十,前嶺南節度使徐申去世。十三,憲宗命令宰臣在尚書省監督試考本該皇帝親自試考的制舉人,因為制舉人是前朝徵召的,所以不想親自試考。十四,任命檢校司空、平章事杜佑為司徒,主管官吏全部按照禮儀行文授職,平章事依舊不變;免去他兼任的比較低級的度支、鹽鐵、轉運等使職務,是同意他的辭職申請免去的,接著任命兵部侍郎李巽接替兼任度支、鹽鐵、轉運等使職務。十五,任命隴右經略使、秦州刺史劉氵雍為保義軍節度使。給浙東發放救災稻米十萬石。二十六,武元衡稟奏,常參官兼任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比照檢校臺省官員的規則,名次列在原來品級相同官員的前頭。二十九,邵王李約逝世。武元衡稟奏:“在正衙輪值班的五品以上京官,本來是為準備皇上訪問諮詢而安排的。近來正衙官員大多不上書陳事。從今以後請讓尚書省六品以上的職事官員,東宮的太子師、傅、賓客、詹事,各位王的傅等官員,每當皇上臨朝理事時,安排兩個人值班準備皇上訪問諮詢,朝拜禮儀結束後,命令到延英殿等候回答諮詢。”憲宗聽取了這個建議。
五月初一是甲子。初四,京兆尹鄭雲逵去世。初八,任命兵部侍郎韋武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初九,把劍南東川節度使李康貶謫為雷州司馬。陳州、許州、蔡州等地遭受旱災。任命橫海軍留後程執恭任橫海軍節度使。十七,左丞、同平章事鄭餘慶任太子賓客,免去知政事職務。二十八,冊立太子皇后王氏為皇太后。
六月初一,因為冊立皇太后的禮儀完畢,赦免全國在押的囚犯,死罪減刑為放,放以下的依次減去一等徒刑。給朝廷內外文武官員的母親授予封號,皇太后王氏的各家親戚,酌情予以優待。初四,冊立德宗的充容武氏為崇陵德妃。暴風颳斷了樹木。初五,高崇文在鹿頭關打敗了上萬名敵軍。任命幽州的劉濟為侍中,淄青的李師古為檢校司徒。十一,高崇文收復了漢州。
閏六月初一,淄青的李師古去世。初七,任命秘書監董叔經為京兆尹。二十一,諫議大夫去掉“左”、“右”字樣,只設置四名。任命前司封員外郎韋況為諫議大夫。二十三,吐蕃的論藏進京朝拜進貢。
七月初一是壬辰。十一,把順宗的棺柩安葬在豐陵。十八,辭官家居的太子少保韓全義去世。
八月初一是辛酉。初三,任命左衛大將軍李願為檢校禮部尚書、夏州刺史,充任夏、綏、銀三州節度使。初四,郇王的母親王昭儀、宋王的母親趙昭儀、郯王的母親張昭訓、衡王的母親閻昭訓等人,各人都因兒子是王而被封為太妃。封許氏為美人,尹氏、段氏為才人。潯陽公主的母親崔昭訓被封為太妃。韓全義的兒子進獻八名音樂歌舞女藝人,憲宗命令退回去了。初七,封王子平原郡王李寧為鄧王,同安郡王李寬為灃王,建安郡王李宥為遂王,彭城郡王李察為深王,高密郡王李寰為洋王,文安郡王李寮為絳王,第十三子李審為建王。初九,任命建王李審為鄆州大都督和平盧、淄青兩鎮節度使;任命節度副使李師道代理主管鄆州事務,充任節度留後。十五,冊立郭妃為貴妃。靈武縣的李欒稟奏,黃河堤岸坍塌的地方發現了三千三百枚古代錢幣,它的形制很小,有方形的孔,有三隻腳。二十二,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八名被貶謫的官吏,雖然見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罪犯的文書,但他們卻不在酌情移近安置的範圍之內。二十三,京兆尹董叔經去世。二十四,御史臺稟奏,朝廷的高級文官之中發生了有的人在京城卻不進宮朝拜、有的人滯留在外沒有回京、有的人藉故既不回京又不進宮朝拜等等情況。滯留在外沒有回京的,除開他在水路陸路行走所需要的時間以外,延期滿了一百天的,應當一併停職免職,憲宗採納了這個意見。二十六,任命尚書右丞李庸阝為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