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放狗!我們闖王的人馬永遠不會完!”

“你是誰呀?”

“你問爺爺麼?好,你聽!”張材清一下喉嚨,用一套韻語向城上回答,聲音中帶著自豪和對敵人的輕蔑:你爺爺的家住在北山南里,南山北里,有樹的村兒,狗咬的營兒。

《百家姓》上有姓兒,朝廷的告示上題著名兒。

十五歲跟了闖王,放羊娃兒的鞭子換成了刀槍。

你爺爺走過平陽,會過滎陽,打過鳳陽,攻過南陽,圍過鄖陽。

破過徑陽。

這一年你爺爺闖得遠啦:進過四川,逛過甘南,去過西番,長城外打過轉轉,逍逍遙遙地來到河南。

三天前攻過潼關,如今來靈寶隨便玩玩。

唱完這一段之後,張材撥馬便走。等城頭上一陣亂箭下,他已經走到強弩的程之外了。

農民軍在這裡沒有殺人,只把糧店裡的糧食裝滿馱子,把一部分糧食拋到大街上任窮人自己去拾。鬧騰了更把大,整隊撤走。這時城上發現了這一股農民軍的人數似乎不多,但因為是夜間,不敢出城追趕,只在城頭大罵。高夫人怕完全漏了底,不許弟兄們回罵,卻對慧梅笑著說:“慧梅,吹一陣笛子讓城上聽聽。”城上的人們聽不見農民軍回罵,只聽見在雜沓的馬蹄聲中忽然出現了美妙的笛聲,登時不再罵了,農民軍漸漸去遠了,馬蹄聲聽不見了,卻聽見那一管笛子繼續在吹。過了一陣,那歡快而悠揚的笛聲變得隱隱約約,在遠遠的崗嶺間,在蒼茫的月中,不絕如縷。城頭上有些人在談論,有些人仍在側著頭,屏息靜聽,直到什麼聲音都聽不見時還彷彿覺得有遙遠而細微的笛聲飄人耳中。

高夫人和劉芳亮率領著人馬拉到熊耳山①下,又進入永寧縣境。一天下午,人馬剛剛走出一個山口,聽見山下邊一片吶喊之聲,同時看見二十幾個人,男女老幼都有,挑著擔子,手執武器,從一座寨門裡奔逃出來。一位女的騎著一匹小馬同三個執刀步行的男人斷後。有一百多條漢子手執刀、劍、紅纓槍和等各武器在後邊吶喊追趕,那個女的逃了一段路忽然停止,身上帶有弓箭不用,卻用彈弓連著打傷兩個追在前邊的漢子,然後又走。走了不遠,又回頭打傷了一個追近的人。儘管她彈無虛發,但畢竟寡不敵眾,又被行李所累,眼看著她的二十幾個人就要被包圍起來。高夫人用鞭子指著,向劉芳亮問:①熊耳山--我國有幾處熊耳山,都是因雙峰對峙,勢如熊耳而得名。本書第一卷中的熊耳山是在河南洛寧縣東南,為伏牛山脈的主峰之一。此處的熊耳山是在商洛山中,不很著名。

“你看,這是什麼事?”劉芳亮仔細凝視片刻,說:“那一群逃跑的人分明是跑馬賣解的。你看,走在前邊的那個老頭子還牽著一隻猴子。”

“啊,我明白了,那後邊穿紅袍指揮追趕的中年人準是本地的惡霸。咱們快去救一救,不然他們就要吃大虧了。”劉芳亮沒有說第二句話,一馬當先,率領著人馬飛奔前去。從寨中追出來的人們突然看見這一隊騎兵和“闖”字大旗從山腳下奔來,大驚失,怔了片刻,一鬨逃回寨中,關上寨門。寨裡響起一片鑼聲,寨牆上立刻站滿了人。那一小群賣藝的人們看出來這一支突然衝出的人馬是來救他們的,在一個土地廟前停了下來。高夫人和劉芳亮率領人馬一到,他們都跪下去謝救命之恩,高夫人看那個會使彈弓的婦女約摸有二十歲,模樣兒生得不錯,跳下馬來,親手拉她起來,問道:“你們是賣藝的,怎麼同他們打起架來?”劉芳亮在一旁說:“你不要害怕,我們是李闖王的人馬,她是李闖王的夫人,對你們在江湖上吃飯的朋友最憐念不過。”年輕婦女趕快重新行禮,說道:“啊,我們久聞夫人大名,沒想到在這裡遇見夫人,永遠不盡夫人的大恩!”

“別這麼多禮啦。快說吧,他們為什麼追趕你們?”年輕婦女的眼睛紅了,恨恨他說:“什麼也不為,只為我是個跑馬賣解的,別人以為好欺負,不把我們當人看待。夫人,我們雖然是窮人,拋頭面混江湖,可是我們靠自己本事吃飯,賣藝不賣身,哪能受人們隨便欺負!這村裡有一個惡霸,聽說是替永寧萬安王府管莊子的,硬想欺負我。我們起初忍氣聲向他講好話,誰知反而惹他動了怒,一聲呼喝,上來一百多狐群狗黨就打我們。我們當場打倒他們幾個人,挑起行李往寨外逃…”她用袖頭揩揩眼淚,又說:“唉!夫人,你看,我們吃碗飯多不容易!”高夫人把她上下仔細打量,覺得她雖系女,眉宇間卻英氣,又親眼看見她的彈弓百發百中,心中十分喜歡和同情她,拉著她的手問:“你今年幾歲了?”

“二十歲,屬羊的。”

“你的男人跟你一道賣藝麼?”青年婦女刷地滿臉通紅,搖搖頭,低下頭去。

牽猴子的老漢代她回答說:“她還沒有出閣哩。家鄉災情大,婆家一家人前年逃荒出外,如今還沒有回去,所以她也沒法出閣。”

“她是你的女兒?”劉芳亮問。

“不是。她父母早死了。我同她的師傅是一個村子的。”

“你們是哪兒人?”

“小地方是大名府長垣縣,在我們那裡,打拳賣藝的。玩猴的很多。她起小就跟著師傅學會幾套武藝,弓、馬、刀、劍樣樣都通,走繩子是她的拿手本領。自從前年她師傅亡故,她就領著我們這個班子闖南跑北,給大家掙碗飯吃。可是這年頭,姑娘大了,又生得有個模樣,這碗飯實在難吃!”老頭子深深地嘆口氣,連連搖頭。停了停,老頭子接著說:“今年天,我們在祀縣圍鎮賣藝,也是受當地惡霸欺負,幸而出來一位李公子打抱不平,救了我們。可是不吃這碗飯,散了班子,難道讓大夥回到家裡餓死不成?唉!唉!一言難盡!”高夫人聽到圍鎮,想起來崇禎八年從鳳陽退回時曾打那裡走過,便問:“是杞縣南鄉的那個圉鎮麼?那兒的年景怎樣?”

“就是杞縣南鄉的國鎮,年景也是很壞。”賣藝的姑娘忽然接著說:“那個李公子可真仁義!年景壞,他除自家拿出來一百多石糧食賑濟窮人,還作了個勸賑歌,勸富豪大戶施捨糧食。全縣窮人,沒一個不說李公子好!”高夫人沉說:“我們那年從圍鎮附近過,聽說有一家大戶姓李,老子是魏忠賢的一黨,原是山東巡撫,在大啟未年掛過兵部尚書銜。當時也有人主張攻破李家的寨,忘記為什麼高闖王不同意,就從寨邊附近,直奔開封。後來見開封有防備,我們的人馬從未仙鎮往西來了。你說的李公子可就是這位兵部尚書的兒子麼?”

“就是,就是。雖說他家死去的老太爺與魏忠賢有瓜葛,可是這李公子卻是難得的仁義君子,也喜歡結些江湖朋友。去年開封以東的白蓮教造反,攻打祀縣城,破了許多寨,可是大隊人馬幾次打李公子的寨邊過,秋毫不犯。”

“這個李公子叫什麼名字?”

“他名叫李信,表字伯言。”牽猴子的老漢在旁補充說:“聽說他有一個堂弟名叫李德齊,也很不錯。”姑娘糾正說:“德齊是二公子的字,他的官名叫李佯。”高夫人因見天不早,急於趕路,沒有工夫談下去,對賣藝的姑娘和老頭子問:“你們的人不少一個吧?”姑娘說:“不少,不少。我用彈弓打的那一夥狗東西不敢靠近,前邊也有幾個武藝好的夥計開路,把大家都帶出來啦。”高夫人讚歎說:“你們打得好,打得好,要是在這群惡狗面前軟弱一點兒,就糟啦。”姑娘笑著說:“冬天他們穿的衣裳很厚,我們專打他們不穿衣服的地方。”牽猴子的老頭接著說:“那一群惡狗原不信我們的班主厲害,硬往前撲。領頭的是本寨的教師爺,拿一把明晃晃的大刀,一邊追趕一邊罵著難聽的醜話。我們班主說:‘混賬東西,給我老實點兒,放下你的大刀!’他罵得更醜了。我們班主一彈打在他的右手上,那把舉著的大刀噹啷啷落在地上,嚇得他握著手退了回去。又一個惡狗更壞,掂著紅纓槍,擠眼歪嘴,十分下,我們的班主說:‘我先打瞎你的左眼!’話剛出口,那傢伙左眼中彈,叫聲‘不好!’登時捂住左眼蹲了下去。追的人們一齊大驚,不敢走近。可是惡霸的鄉勇頭目大叫著‘追呀!追呀!’驅趕眾人向前。我們的班主說:‘小心鼻子!’那傢伙躲閃不及,鼻子中彈,滿臉開花。我們跑到寨門時,鄉勇們正在關閉寨門,我們的夥計一繩鞭打倒一個,其餘的兩個鄉勇趕快逃命。我們出寨之後,他們仍不罷休,只是我們害怕吃官司,不敢放手打,傷害人命。要不,夫人呀,打死他們幾條狗命實在不難,我們班主在箭法上也是百發百中。他們穿的棉衣不論多厚,也不會擋住利箭。我們班主一直忍住,不肯用箭死他們的人!這一次,我們雖然不肯傷害他們的命,也叫他們嚐點兒厲害。”姑娘說:“他們是地頭蛇,一方之霸。我們的人太少,又有老弱拖累,要不是得到夫人相救,終究會吃大虧。”高夫人說:“可惜,你們連老弱在內只有二十幾個人!”姑娘說:“俺們的這個班子本來有四五十人,因為掙錢餬口不易,分出一二十個人到城裡去了。”老人接著說:“我們這位班主,別看是女之輩,行事卻十分公正義氣。掙來的錢,她從不獨,總是按份子分給大家。有的吃三份,有的吃兩份,有的吃一份,該吃多少是多少。因為她做事大公無私,所以夥計們都願意赤心耿耿地跟著她走江湖,她師傅在我們只有二十八個人,現下快有五十個人啦。”高夫人笑著將姑娘上下打量一眼,隨即說:“你們快走吧。趁我們在此休息,寨裡的人們不敢出來追你們。等你們走遠了,我們再走。”老頭子和姑娘又說了幾句謝恩的話,趕快拜別高夫人和劉芳亮,率領眾人起程。但是他們剛走幾步,高夫人叫住走在最後的老頭子,笑著問:“後咱們說不定還有相遇的時候,你們班主貴姓?”老頭子連忙回答說:“不敢,不敢,小人的班主姓邢,閨名紅娘,藝名紅娘子。在豫東、豫北、畿南和魯西一帶,你倘若遇到江湖賣藝的,間到走繩子的紅娘子,無人不知。”高夫人笑著點點頭,目送著這一群跑馬賣解的向北而去。她自言自語說:“紅娘子,紅娘子,這個姑娘的藝名兒倒很別緻。”隨即她也上了馬,帶著人馬趕路。走了一陣,她仍然忘不了那個跑馬賣解的姑娘,在馬上對劉芳亮笑著說:“明遠,剛才這個姑娘,別的武藝不知怎樣,我看她的彈弓倒是百發百中。”劉芳亮笑一笑,但沒做聲。

高夫人又讚歎說:“一個女子會幾手武藝不難,難的是她是一個尚未出閣的大姑娘,能夠帶領一班人在江湖上闖南走北,得到自己手下人齊心擁戴,江湖上也都敬服。少見,少見!”賀人龍趕回潼關以後,因為欠餉,並對李自成有些畏懼,藉口他是陝西部隊,不負擔去河南的“剿賊”任務,逗留在潼關不動。直到半月以後,經河南巡撫李仙風與新任陝西巡撫丁啟睿公文協商,以洛陽藩封重地,不可有失,才調他出關去“追剿闖賊”但高夫人決定不同他戰,只在幾百裡大山中神出鬼沒地同他兜圈子,當時從陝州到鄭州,黃河以南各縣,一股一股大大小小的杆子和白蓮教起義,遍地皆是。這情形很有利於高夫人的活動。

高夫人率領著人馬在洛寧境的大山中停留了十天,邊休息邊收集糧草,後來聽說賀人龍率大軍到了靈寶,她為要引官軍繼續東來,突然從洛寧向北,攻克了陝州東邊的茅鎮,然後向東,穿過渦池城西北的仰韶村,穿過許多大山,到了一個叫做馬蹄窩的黃河渡口。從進擾潼關到現在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人馬擴充了一倍。

這是一個萬里無雲的下午,人馬都在馬蹄窩的小街裡宿了營。高夫人帶著十來個男女親兵,登上一座山頭,立馬在夕陽中,遙望對面山西平陸縣境內的中條山脈,童山禿禿,重重疊疊,雪峰上接青天,向著夕陽處,銀光與金光互相閃爍,真是奇景。俯視黃河,夾在兩邊高山中間,像曲曲折折的帶子一般,河水已經封凍,冰上有雪。時有行人在冰上來往,踏成一條大路。河身,向陽處銀光耀眼,背陰處暗森森的,已經被暮籠罩。馬蹄窩雖有幾家茅屋,卻斷絕裊裊炊煙。一群從野地歸來的寒鴉在暮中盤旋,紛紛地落下樹梢“闖”字大旗豎在黃河岸邊,在西風中卷著夕陽。高夫人望望大旗,彷彿能夠聽見大旗在呼啦啦地響。對著雄偉的自然風光,玉花驄昂首揚尾,蕭蕭長嘶,隨後不住地用蹄子蹬著岩石。高夫人也在心中喚起來一串回憶。崇禎七年十一月間,她隨著叔父高祥領導的起義大軍就從這裡踏冰過河,進人河南。到次年正月間,十三家七十二營大會於滎陽,從此使戰爭的局面來個大變…

她繼續立馬高山,把眼光轉向東北。幾天來她不斷得到消息,說清兵繼續深入,快到畿南,如果不是怕崤山中的老營有失,她真想從這裡渡過黃河,往北去看看情形!

“唉,韃子兵要迸到什麼地方為止呢?”她向東北凝望很久,滿心疑團,直到山頭上煙嵐浮動,暮漸濃,才率領親兵們下山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