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蘇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①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割五城,明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②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③”此言得之。齊人未嘗賂秦,終④繼五國遷(31)滅,何哉?與⑤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⑥喪,齊亦不免⑦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⑧不賂秦。是故(32)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33)速⑨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⑩,李牧連卻之⑾。洎⑿牧以讒⒀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⒁盡之際,可謂智力⒂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⒃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⒄,當(tang)(34)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⒅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⒆秦之心禮⒇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21)也。悲夫!有如此之勢(22),而(23)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削月割,以趨於亡(24)。為(25)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26)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27)秦,而猶有可以(28)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29)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國下矣。
“以地事秦…火不滅”:語見《史記魏世家》和《戰國策魏策》。4。終:最後。5。與:親附、親近。6。既:已經。7。免:倖免。8。義:形容詞作名詞,堅持正義。9。速:招致。10。再:兩次。11。連卻之:動詞的使動用法。12。洎:及,等到。13。讒:小人的壞話。14。殆:快要。15。智力:智謀和力量。16。使:假如。17。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勝負存亡的命運。數,天數。理,命運。18。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19。事:侍奉。20。禮:禮待。名為動。21。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下:下。名為動。咽:咽喉。22。勢:形勢。23。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24。削月割,以趨於亡:,每天,名為狀。月,每月,名為狀。以,而。25。為:治理26。劫:脅迫,挾制。27。勢弱於秦。於:比。28。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可以:可以憑藉。29。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以:憑著。30。故事:舊例。31。遷:改變32。是故:因此33。始:才34。當:如果
“悲夫”等情強烈的嗟嘆,就是在夾敘夾議的文字中,也溢著作者的情,如對以地事秦的憎惡,對“義不賂秦”的讚賞,對“用武而不終”的惋惜,對為國者“為積威之所劫”痛惜、憤,都溢於言表,有著強烈的染力,使文章不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人。再加上對偶、對比、比喻、引用、設問等修辭方式的運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歐陽修語),不僅章法嚴謹,而且富於變化,承轉靈活,縱橫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勁,具有雄辯的力量和充沛的氣勢。
“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曾鞏也評論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託喻”
“煩能不亂,肆能不”(《蘇明允哀詞》),這些說法都是比較中肯的。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於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宛轉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鍊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水相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即是一例。蘇洵論文,見解亦多闢。他反對浮豔怪澀的時文,提倡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寫“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
“言必中當世之過”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寫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格和藝術特,例如《上歐陽內翰第一書》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當。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樸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石林詩話》)。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為佳作,但總的成就遠遜於散文。蘇洵著作,宋代以多種版本免費,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嘉佑集》15卷。(郭預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