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母子團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普陀山普陀山位在浙江省之東的東海之中。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無數島嶼中的一個小島。
普陀山山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庵堂寺院,凡有一百數十座之多。
因之,普陀山無一居民。
因之,普陀山山中均是數千個唸佛茹素的僧尼比丘。
因之,普陀山就成為華夏著名佛教勝地之一了。
庵堂中住的都是尼姑,寺院裡則是和尚修行之所,涇渭清明,劃分嚴謹。
普陀山中並無出產,養活這些成千上萬的僧侶,全靠前來朝觀參拜佛陀的善男信女所佈施,不足之數,他們就行腳天下,託缽化緣。
普陀山的入山之處,有一座宏偉莊嚴的牌樓,牌樓上面的橫樑石碑上鑿刻著“普陀勝景”四個大字。
麥小云步入了苦陀山的大門這顫危危的牌樓,又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寺院大剎,他心中在想:“凡是得道的高憎、上人,既潛隱林泉,就不會耽在人眾聲雜之處所,他們孤僻,就得跳出世俗,他們高傲,就要遠離紅塵,衣、簞食,他們甚至不食人間煙火,每只以些微的山泉、松果,這樣即能延續下去了。
延續什麼呢?寶貴的生命!
你忍心責他們不近人情?你切勿譏他們自鳴清高,事實上他們的確比常人要懂悉得多、領悟得深。
因此沉默寡言,因此面壁靜修,他們談的稱禪語,他們說的屬天機。一般的芸芸眾生聽了未必個能瞭解,這就叫做“曲高和寡”水深,魚也就少了。
“法雨寺”是普陀山中一座規模極大的寺院,裡面和尚有二百個之多。別的不說,光是菜鍋、飯鍋,巨大得像是一隻牛車盤,這牛車盤可不是車輛的輪子啊!它乃是種田人家用來車水的車盤,牛隻拖著團團轉,把河裡的水車上來灌溉稻田,直徑大約有六七尺左右。
飯鏟、菜鏟,本就是鏟田溝用的坑銑,燒起飯來,一籮-蘿的米,二擔五擔之水;火種是拿鋼叉一捆一擱的將稻草、柴枝直往灶肚裡送,令人為之咋舌!
既然來了,總得進去瞻仰瞻仰,才不虛此行呀!
麥小云信步倘了進去,跨過了高高的山門地檻,兩旁分別的站著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金剛”四大金剛,加上臺座高盈二丈,它們降龍伏虎、它們嗔目努眉、神態威猛、氣勢*人,假如你戴有帽子,抬頭觀望時可要注意,不然的話,那帽子一定會掉!
正中央,哈哈!身廣體胖的坐著一尊彌勒佛,彌勒佛腦滿腸肥,彌勒佛凸肚,周身好像沒有一骨頭,張著口,裂著嘴,歡著每-個前去的人。
後面站的是韋馱菩薩,金冠金身,連面孔也髹上了黃金之,手中握著金鋼鞭,神勇威武,竭盡守護之責。
步下廓階,當然是一個天井,天井中的地面全用桃花石板拼鋪而成,美觀、耀眼、平坦、光滑。
再步上五級高高的石階,屋簷下、內廊中擺著一隻碩大如缸的古銅香爐,香爐中萬香齊揚,煙霧裊繞,薰人慾醉。
注意帽子!猛抬頭“大雄寶殿”燙金的黑匾映入眼瞼了,右上方還刻著年月吉旦,左下方則是奉獻的善男信女大名,尚有呢!書法名家的款條和印信!
大雄寶殿內供的是稈迦牟尼佛,它螺發、它垂耳,左手接待,右手指引,金身輝煌、莊嚴肅穆,令人塵念全消。
普陀山大致供奉的俱是觀世音菩薩,此地算是例外了。
轉出後屏,有迦藍菩薩鎮守著。
再進去,右邊是十八羅漢殿。十八羅漢,形態各異,有胖有瘦、或倚或臥,塑雕*真,栩栩如生,山鬼斧、入神功,叫人歎為觀止。
左旁是三宮殿,天、地、水三官菩薩並坐一起,它們安樣福祿。
麥小云是佛門弟子,每到一處,他皆躬身行禮,口中唸的,心裡禱的,當然全是願自己早查出出身來歷,早門找到生身父母,菩薩保佑,佛神保佑!
裡面還有屋舍,那是經堂、撣堂、客房、膳廳…
麥小云無心瀏覽,他轉向退了出來,退出了熙熙攘攘的法雨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