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論劍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國陛下怎樣到會面場所來。騎馬還是乘輦?騎什麼馬,駕什麼車?你們的馬叫的聲音大了,驚了我們的馬怎麼辦?地上的安全要顧及,天上要不要管?天上來了一頭鷹,箭不到,刀砍不著,這頭鷹內急,‘吧嗒’將那汙濁之物撒到遼國陛下的頭上,我等豈不是犯了殺頭之罪?就是老鷹不內急,口水也是萬萬不行的。所以說啊,不能為了省事,傘蓋得帶著。那不是擺設,是有實際用途,老祖宗用了千百年,好不容易傳下來的東西,都是有深意的,您說是不是?”
“當然,當然!”朱孝莊口若懸河,足足說了一個時辰,把大遼侍中、拔汗那王蕭刺阿不,徹底帶到溝裡去了。
臨了,孝莊道:“臨行之際,我國陛下說,人家遠來是客,能讓就讓一讓,讓了也扯不到丟臉面,失國體上面去。到現在我也沒明白,你說我國陛下這麼說是出於本意還是另有所指?你說,我們耗盡心力,做這些事情,兩國陛下在乎嗎?如果不在乎,我們歇一歇再來商量,行是不行?”這時候,蕭刺阿不有點明白了:要是雙方計較起來,那就沒個完,兩國皇帝的會面就遙遙無期了。如果,皇帝陛下都不計較,咱們扯那淡作甚?
於是,談判終於走上了正確的軌道,有商有讓,你退一寸,我讓一尺,很快達成協議。
會面地點:甘州西門到遼國大營的中心位置,設立一座牛皮大帳,大帳最高的兩點,懸掛兩國皇帝的龍旗。
時間:大宋靖康九年,大遼康國元年,十二月十四,巳時整。
陪同人員:八名儀仗:止鼓吹,不能少了明黃傘蓋,為了那頭內急的老鷹,也要帶上。
更衣:於距離大帳東西十丈的位置,各設立一處小帳,作為皇帝陛下更衣之所。
茶:各喝各的膳食:各吃各的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那個萬眾矚目的時刻來臨。
早上睜開眼睛,立即發現,寢殿內站著很多人,來得這麼早,莫非又出事了?
秦檜笑道:“陛下早,今天高雲淡,豔陽高照,難得的好天氣呢!”張浚:“喜鵲枝頭叫,天地萬物都在為盛會喝彩啊!”朱孝莊:“聽說曹廂指給陛下準備了十分稀罕的東西,陛下一個人也吃不掉,費了好東西,將與陛下一直所堅持的節儉原則相背離,臣的肚子是小,陛下的名節是大,所以,臣就來了!”曹沅則還算說了一些有用的廢話:“一切準備就緒,請陛下放心!”王德嘴笨,本來修煉得也能說上幾句不鹹不淡沒營養的廢話,但是自己能想到的都被這些人說過了,王德無可奈何,只得什麼都不說。
這,不過就是與遼國的皇帝見見面,說說話,喝喝酒,用得著這樣?
趙桓懶洋洋地起來,道:“諸卿退下,朕要更衣!”幾人同時搖頭,異口同聲道:“億兆黎民、萬里江山都繫於陛下一身,萬萬馬虎不得,伏請陛下聽臣等的建議,否則臣就不起來了!”我就說嗎?說的輕飄飄的,還是有事吧?難道,朕要穿什麼衣服,他們都要過問?
趙桓猜對了,不僅穿衣服要過問,就連穿哪件靴子,騎什麼馬都不能自己做主呢!
今天的衣服,倒也簡單,按照秦檜的說法,遼國極盡華麗之能事,咱們就給他來個反其道而行之,簡單就是美,簡單就是力量!
臉上還略微撲了一點粉,不是為了更白,而是為了更黑。黑一點,陽剛之氣,皇帝之威就撲面而來了。
多餘的修飾全部去掉,只在玉帶上掛一塊玉佩,平一直由內侍捧著的開疆劍,今天則懸在畔。朱孝莊千叮嚀萬囑咐,這就是一個擺設,即使非要出劍,也是不能拔出來的。您這麼一拔劍,全餡了,甭說您,我們這些臣子的臉面都沒處放啊!
足足收拾了半個時辰,其實沒什麼麻煩的,完全是因為出主意的人多,內侍們本不清楚到底應該聽誰的,他們早已經糊塗了。
早膳也不能多吃,湯能不喝就不喝,免得剛說幾句話就出恭。理由更是充分:您看哪,把人家晾在那等您,您自己痛快去了,人家好歹也是皇帝,不能太不當回事了不是?
今天的靴子,非常擠腳。趙桓眼睛一瞪,剛想發作,裴誼陪著笑臉道:“陛下,是朱學士的建議,在靴子底下墊些軟紙,不是可以看著高些嗎?”再看朱孝莊,人家雙手一攤,一副無辜的表情,分明在說,臣都是為您好,您也要為大宋負責啊!委屈一小會兒,換來千古芳,您自己掂量掂量吧!
不用想,也是這些話,唉,不知道把他帶來到底是福還是禍啊!
御馬呢,因為別的原因,最鍾愛的赤電馬被第一個淘汰,只剩下一匹“玉追”馬。玉追馬也不錯,趙桓還喜歡,這一點倒是沒怎麼在意。
一路上,朱孝莊不厭其煩,在趙桓耳邊嘮叨著,就連前幾句話該說什麼都說到了。哎呀,難道朕連話都不會說了?大冬天的,耳邊飛著一隻蒼蠅,比夏天還煩人!
吉時已到,大宋皇帝趙桓率領尚書右丞秦檜、籤豎樞密院事張浚、翰林直學士朱孝莊、虎賁軍團都指揮使、駙馬都尉王德,兩名班直岳雲、鄭七郎,再算上裴誼和一名內侍,正好八名隨從,出城會晤大遼國皇帝耶律大石。
遠遠地就看到了會面的大帳,大帳東側,還矗立著一個小一點的帳篷,雖然是帳篷,可是從外觀來看更像是一座雅緻的亭閣,嗯,這個東西建得不錯,既實用又突出了民族特,好!
卯時末,巳時起,趙桓自大帳之東,踏著猩紅地毯,轉向正南,行十九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正好是事先標定的雙方會面之地。幾乎就在同時,耶律大石也出現在視野之中。
看耶律大石,年紀在四十歲上下,面貌儒雅,如果再配上一身漢服,那就是一名風瀟灑、學富五車的俊朗翰林了。
大石今天穿一身契丹本民族服裝,披朱紫大氅,鯊魚皮大帶,懸寶刀。頭頂中部的頭髮剃得光禿禿的,兩邊的髮髻自然垂下,編成整齊的小辮子,耳垂金環,金環上掛水晶玉串。下身著朱紫長褲,蹬烏皮靴。一身再平常不過的打扮,不過,人卻非常神,全身上下充滿了力量,如同蓄勢待發的豹子一樣。而今靜靜地立著,一旦發作起來,必是雷霆之威。
趙桓抱拳拱手,率先說道:“久仰陛下大名,只恨未曾謀面,今天一見,平生之幸也!”這些都是雙方使臣事先商量好的,將來要載入史冊的,一個字都不能差呢!
大石抱拳回禮,道:“聞名不如見面,很好,當得起我耶律大石的對手,請!”嗯?這個耶律大石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啊!這些話可不是孝莊說的那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