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從自以為是說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謂“自以為是”就是覺得自己正確,做法比別人高明。

“自以為是”恐怕是人諸多劣中,最叫人無奈的病。此類角,常常處於盲目的自信之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優越”一般人也就不放在眼裡了。與這類人理論,很是費力,猶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縱有千條理由,他聽都懶的聽,總是一口否定。大凡“自以為是”者,多少也讀過一點書,在人群裡算的上是個“人物”其所言所語也能切中要害,於是,便以“高人”自居。因為自我覺良好,常常是不求甚解、不了了之,屬於“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貨

“自以為是”者,無論怎樣表現,目的就一個,我比你高一招。最經典的做法就是不屑於聽別人的意見,常常以藐視的眼光與人討論問題,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彷彿整個世界都沒他明白,頗有些“天下大事,捨我其誰?”的意思。此等人物,由“自信”而狂妄,由狂妄而淺薄,好在這僅僅是個人格問題,於大局無礙,也不會給他人帶來什麼損失,旁觀者也就笑笑而已。只是此種做法太淺薄,叫人厭惡,便顯得很低級,稍有些文化的人大都不用。於是,便有了稍微高級一點的做法,比如某人就任新的官職,上任後先燒上三把火,前任的東西無論好壞先否定一番。於是,已有的政策統統廢止,重新出一套東西來,其實,所謂的新東西比前任新不了多少,因為貼上了自己的標籤,便以為是天下最好的東西了。不幸的是這類人物大都掌管著一方土地,他的一番作為,多是勞民傷財,損失也就涉及眾人,旁觀者自嘆無奈,只好聽之任之了。否定前任,另起爐灶,恐怕是中國英雄們的一貫做法,一旦擁有權利,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是消除前任的影響,把前任的東西打個稀巴爛,比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別人家的書不好再讀了,都得讀我老贏家的,不聽話的就砍你腦殼;再有項羽,打進咸陽城,一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中國曆代皇帝或準皇帝有個通病,打破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前朝的典章條文一廢而止,地面建築一推而倒,試圖把舊朝代的影響從老百姓心裡徹底剷出,所作所為,就是要人覺得過去的東西一無是處。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被英雄們所忽視,一個朝代、一種習俗、一座建築,所以可以存在、延續數百年,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一把大火燒掉了表面的東西,但是神的東西是永恆的,無奈的是,英雄們常常看不到這一點,天真的以為一道政令就可以消除前朝的所有影響,此種做法大概也應該列為“自以為是”的範疇吧?否定前朝、推翻舊制,建立所謂新秩序,以顯示自己的高明,成了歷代王朝興起的千古不變的定式。於是,新皇帝的到來,舊的東西通通不要,另起爐灶,大興土木幾十年,如此週而復始,到頭來苦了老百姓。漫漫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有數百個王朝建都,遺存下來的宮殿也就一座紫城,悲耶?嘆耶?

歷史上的英雄們多是飽讀詩書之輩,但他們往往容不下前輩豪傑留下的絲毫影響,都以徹底否定乃至徹底摧毀為快事,這恐怕不僅僅是“破舊立新”的問題了,看來應該在產生英雄的機制上找找原因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倡導的“忍讓”

“含蓄”與“平和”所謂天子、諸侯、大夫、庶民等各安其位,遵守禮制,不得僭越,於是,莫談國事成了幾千年來,中國小民的明哲保身的處世準則,縱有報國之志、迴天之能,也只能埋藏心中,有大志的英雄們只能在壓抑中覬覦著天下,人中渴望表現的成分得不到排遣。所以說,曹劌請見魯莊公,推銷禦敵之策,其鄉人曰:“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不解之態溢於言表。可見,當時社會已是單向運作,上情可以下達,下情不得上傳。曹劌妄談國事,幸虧是兵臨城下,魯莊公才給了曹劌一個面子。否則的話,曹劌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有表現的機會,以曹劌的天資,也是個不甘居人下的角,若不是此次戰爭給了他一次表現的機會,不知道會出什麼亂子來吶。中國文化的禮法制度,“食者”高高在上,主宰著天下臣民的命運,為臣、為民者唯“食者”是天,不敢有絲毫怨言,建立起所謂的“太平盛世”

食者”便“自以為是”起來。然而,天下不乏“心有異志”之輩,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便如火山爆發,徹底砸毀過去的東西,建立起自己的東西。如此惡循環,中國的都城在一次次焚燬中,又艱難的重建。所以,有著數百個王朝的中國歷史,其宮殿卻少之又少,也就不足為怪了!20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