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渡江吧決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田隆之是那種絕對不怕危險的將領,他就冒著風險站在指揮所附近的山坡上觀測局勢,透過蔡司公司的望遠鏡,他所能看到的這種大陣勢讓他無比驚悚。
東北軍同時修建四條浮橋的架勢實在是太猖獗和瘋狂,而第九旅團本無法阻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東北軍衝過來。
只是幾分鐘而已。山田隆之就徹底死心了,他知道自己今天恐怕是要橫著回到神社了。
他回到幾十步開外的指揮所裡,給上級福田雅太郎中將打電話。
接通之後。山田隆之少將簡明扼要的將情報彙報一番後,和福田雅太郎師團長稟告道:“師團長閣下,很遺憾的要和您死在不同的地方了。也許在您派兵支援之前,我部就將全旅一起覆滅了,所以請您儘快放棄死守朔州的打算,將部隊收縮回龜城同第六師團匯合,務必守住龜城,支那軍的作戰規劃必定是以為突破口,一路進攻定州。”
“這種事可不要你來教訓,山田君,請務必竭盡所能,天皇會庇佑皇軍和國運的。”福田雅太郎中將顯得有那麼些冷淡。確實覺得山田隆之說的太多了,現在可不是顯示自己是事後諸葛亮的時候,沒有聽到1500門火炮同時鳴響的他,實在有點不能理解山田隆之此刻的絕望。
強大的火炮部隊讓整個渡江戰役顯得異常順利,第5野炮兵聯隊被迫的幾次反擊都被東北炮軍迅速壓制。不管是度、程還是威力上,第5野炮兵聯隊的38年式75mm山炮實在不是三英寸野炮和122mm施耐德野炮的對手,很快就被不知道從哪裡打來的密集炮彈壓制住。
看著對岸向螞蟻一樣不斷湧來船隻和民兵,將四條浮橋都同時向前推進,而自己的前沿陣地則本無法動彈,一丁點的火力壓制都難以做到。山田隆之就只會覺到更深的悲壯。
他不是為自己難過,而是覺得他們真是太蠢了,居然會挑起這樣的戰爭,此前一直就不知道東北軍有這麼多的身管火炮。
戰爭就是這樣,強橫的實力總是能夠壓倒一切。
戰爭中的事情,很多時候也都不以意志為轉移,強就是強,弱就是弱,強十倍就是強十倍,本不是靠某個人的意志就能扭轉的。
很有前途的山田隆之君已經失去了任何有可能的應對之策,雖然他並不是秋山好古、兒玉源太郎那種異常聰明的人,但也知道本陸軍又一次的要完蛋了。
陸軍這種東西,從來都是火炮決定一切的傢伙們。
對手的火炮不僅多出幾倍,火炮的質量和口徑也有著絕對的優勢,甚至連炮兵的訓練和指揮水平也是第一的,至少超過了山田隆之所認知的軍水平。
這真是完蛋了。
在山田隆之君心灰意冷之時,東北軍第三步兵師的全體將士們卻像是打了雞血一般的興奮,在第十四步兵師的掩護之下衝上了岸,攻入清城,沿岸向東橫掃。
一旦讓第三步兵師上岸,就等於是讓老虎進入了山林,讓獵豹狂奔了起來,軍第9步兵旅團在兩側高地和中間的防線上所修建的溝壕防線本無法阻擋他們的進攻。
相對於本海軍,本陸軍簡直是不思進取的典型,而這一點的很多原因也要歸罪於本海軍在軍費上所佔據的驚人比例,不是隻有海軍需要高額的軍費,沒有充裕的軍費,陸軍也無法將新的戰爭理論落實於實踐行動中,甚至連支撐新戰爭理論的新式裝備也無法引入。
理論決定實踐,如果連普法戰爭時代的軍事理論都還沒有吃透,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新陸軍時代,任何國家的軍隊都會被時代迅速的拋棄。
雙方在作戰理論上的差距幾乎在第一瞬間就被暴出來,東北軍所貫徹的炮步協同作戰理論已經極其深入部隊的各項作戰細則,被每一名士尉官所悉和掌握。
炮火向前延伸,各排的迫擊炮班提供點式強攻和支援。正面是機槍的壓制,兩側是用波普寧衝鋒槍的突擊和側翼包夾,戰術從小的地方滲透,就像是肥皂水滲透到海綿裡,每一點點滴滴的滲透和突進就形成了整個步兵師的多個主力團的推進,以及軍第9步兵旅團的節節敗退和失守。
雙方在理論和裝備上的差距被急劇的擴大化,以至於第9步兵旅團六千多人的部隊在兩個小時裡就被消滅殆盡。而第21步兵旅團和一個預備步兵聯隊的救援則被快速入的第108步兵團擋住,隨即,第十四步兵師繞道攻擊第21步兵旅團的側翼。並且在122mm榴彈炮的遠程支援和縱深式打擊下,不斷將第21步兵旅團和預備步兵聯隊就切割成三個部分。
本陸軍和東北軍的差距,簡直就像是中國海軍和本海軍之間的差距一般大。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五師團遭遇到的畢竟是東北軍最為銳的第三整編步兵師,而第十四步兵師的前身則是北洋系的第四鎮和州巡防軍的兩個主力支隊。
戰爭之殘酷從不因為對手而變,也不會因為戰雙方的差距而變,戰爭只要一旦開啟,那就永遠都是殘酷的。
幾千門火炮在山嶺和平地之間連綿推過,一層層的向後縱深發展,狂轟濫炸,只有軍在山嶺高地上組織的防禦陣地可以抵擋這種進攻,但也擋不住榴彈筒和迫擊炮的攻勢。輕重機槍和衝鋒槍的叉壓制,讓軍痛苦不堪。
在軍第41步兵聯隊的駐守的泥嶺高地,第三步兵師遭遇了最頑固的抵抗,雙方的火力壓制和反壓制一直持續到了晚上,最後被迫調用了兩門37mm速機關炮和多名神槍手才將藏在堅固堡壘中的對手壓制住。
在高地上的防守永遠是佔優勢的。只需要幾不缺子彈的機槍就能瘋狂壓制一個步兵營的進攻。
在包圍泥嶺高地的同時,超過七萬人的部隊像水一般湧上,將整個第五師團包圍在朔州實施圍殲和分割,第六師團被迫提前救援,被同樣從後排上的第十五步兵師阻擋在大館嶺周邊地區。
雙方在作戰理論和裝備水平、人員規模上的差距都過於龐大,身為本滿洲陸軍的總司令官大島義昌陸軍大將完全沒有應對如此大規模東北軍的準備。在東北軍集中主力圍攻第五師團展開渡江攻勢後,第五師團、第六師團都被迅速的牽制住,在本滿洲陸軍第三軍從平壤增援過來之前,在太平灣西側渡口的第二次強行渡江的大攻勢又被拉開,在缺乏其他部隊支援的情況下,抵守義州和新義州的軍第三師團幾乎不能分兵阻截這一大規模的渡江攻勢。
在第三步兵師佔領了泥嶺高地之後,宋彪親自抵達前線視察。
戰場上狼煙燎燎,數以千計的傷員被緊急救送到沿江岸邊和河口島上的戰地醫院中,軍的俘虜則被押成一排又一排,押回在何家溝一帶的俘虜集中營。
勞動力總是很重要的資源。
在最初的計劃中,所有的俘虜都會被關押在寬甸一帶從事體力勞動,負責開山修路,運送石子和石料,利用這個機會在河口島修建一個永久的鐵路橋樑和石橋,將寬甸和朔州連起來。
東北軍之所以要修這樣的橋樑,原因和軍一定要在朔州駐防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佔據朝鮮朔州郡到泰川郡之間的這一片大金礦區,按照遠東礦業總公司的勘探估測,這一片金礦區至少蘊藏著超過一千噸的黃金。
不管是對本,還是對中國來說,這都是不可能放棄的資產,而本之所以冒險要打這一仗,很大程度上的直接理由也是為了佔據這片金礦區。
宋彪在山路上駐足旁觀,冷冷的看著幾百名軍戰俘和傷員相互攙扶著,在民兵隊的押送之下一路向南而去。
戰爭是多麼悲劇的事情。
不管是輸是贏,是死是傷,士兵們其實連半點金子都得不到。
如果說東北軍的將士們是為了保衛領土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光復而戰,那麼,軍的將士們是為了什麼而戰?
為了侵略和欺壓中國人民嗎?
多麼醜陋的民族啊!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