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渡江吧決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因為這種誤差,本陸軍在此前幾個月的部署中居然一直處於積極進攻的態勢,在東北軍積極進行渡江準備時,軍實際上也很積極的做著同樣的工作,直到近期的半個月,隨著東北軍各地暴的巡防軍兵力規模遠超出軍最初估測的極限數量,軍才緊張的加強沿江的工事防禦。
還是情報工作的問題。
東北軍在很多地方的故意暴兵力和組織渡江工事的準備,讓本滿洲陸軍也連續錯估了東北軍的強渡點。主要防範的地區是丹東和義州,直到一週前,軍才意識到東北軍最有可能的渡江點是河口島。
駐守朔州的第五師團在過去的幾天中大量調動至河口島對岸的沿江防線,以及在周邊的高地駐防,重新建立炮兵陣地。
負責在這裡渡江的是第三步兵師和第十四步兵師。後續跟進的部隊是第十五步兵師和七個新編團,同時有六個民兵團協助第一工兵旅負責搭建兩條浮橋。
因為軍不能過早的暴炮兵陣地,從江堤到河口島的四座沙袋橋早已搭建起來,在島上修建的防線則設置了三十多個機槍堡壘,在渡江時可以對南江岸實施軍火壓制。
渡江時間就在眼前,宋彪到河口島上的時候。已經兩個民兵團的六千多名民夫在工兵科尉官的帶領下,協助工兵旅準備著修橋的材料,僅僅是沙袋就準備了十幾萬袋,足夠在六百米寬的江面上搭建兩千個臨時橋墩,足以保證四個浮橋通道同時修建起來,而這樣鋪設的臨時橋樑即便遭遇軍炮襲也能快速修復。
在江面上,一千多艘大小不一的木船和汽輪停泊在江邊,正在等待最後的總攻時間。
天空已漸漸顯出灰白的光華,晨光微熹,朦朧的光亮中,宋彪站在島邊的堡壘中用望遠鏡觀察江側的這些船隻,他知道這將是一場真正的大渡江戰役,規模會超出軍預估的幾倍,而後續參與進攻的部隊數量以及火力和裝備水平,包括其他各個方面都會大幅度的超出軍的預估。
軍最大的錯誤就是低估了東北軍,只用一個師團扼守朔州,如果是一種正確的戰術部署,軍在朔州只需要一個步兵聯隊,即便被進攻,也可以快速後縮,將主力聚集在中朝鐵路的兩側,利用海軍威懾東北軍,沿海遏止東北軍的強攻,並且逐步後縮整個防線,將主力集中在平壤地區決戰,拉大東北軍的補給線,因為軍隊的規模越大,補給越困難,補給線越長,被打敗的概率就越大。
此時的軍即便想調整戰略也來不及了。
距離最後的炮襲和渡江只剩下二十分鐘,宋彪在隨行官兵的保護下離開了河口島,回到前線臨時指揮部的蘇甸屯。
軍最初未能預估到東北軍會在河口島強渡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河口島北岸的中國領土這一側都是群山峻嶺,只有蘇甸屯這樣一個小屯子被群山環繞。
東北就是這樣,有山就山溝子,有山溝子就有屯。
從寬甸到蘇甸,中間還有甸、永甸等幾十個小屯子,幾十裡方圓都是這樣山嶺和山溝錯之地,而東北軍選擇在這裡強渡也是因為這些地方更容易隱藏軍隊。
有編號的各個師是軍情報關注的重點。自然不可能隱藏起來,但東北軍真正兵力規模最大的巡防軍各支隊重編為zhōngyāng陸軍的新編團後,長期在山林裡訓練、駐紮的這些部隊可以很輕易的隱匿起來,讓軍難以覺察。
在蘇甸的指揮所裡,通信員來往不斷,超過二十臺的無線電報機不斷接收著來自京師和本溪指揮總部的各種新情報,在朝鮮秘密活動偵察的情報隊、間諜也不時的發回情報。其他各分支部隊則通過電話彙報最新的情況。
軍滿洲陸軍總司令官大島義昌的水平相距大山岩和兒玉源太郎那樣的人總是有差距的,如果不是因為黑木為幀和野津貫道的戰亡,以及奧保鞏是非長薩系出身的陸軍大將。這個總司令官的位置真的輪不到他。
大島義昌完全被東北軍的虛假情報和自己的判斷混淆了思路,錯誤的判斷了東北軍的整個作戰規劃,以至於將第五師團孤零零的安置在朔州這種前線。表面上第三、第五、第六師團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相互支援態勢,實際上因為山地延綿的問題,想要支援第五師團是比較困難的。
宋彪的對策是將西線集團軍分成兩個集團軍,同時做出強勢的進攻態勢,但在情報上,有意識的洩漏了進攻新義州,沿路奪取鐵路的計劃,重演俄戰爭的遼陽會戰舊局,通過切斷鐵路,攻佔定州。將駐守在朔州和龜城的第五、第六師團包圍起來,切斷這兩個師團的退路,迫軍主力大規模北上救援,而東北軍則利用泰川郡、博川的丘陵地形和大寧江建立龐大的工事阻截軍主力,在這一帶重演一場遼陽會戰。通過防禦作戰消滅軍主力部隊。
這個情報和各種表面上異常真的部署簡直就是非常之宋氏風格,讓大島義昌和軍信以為真,遲遲未能調動第六師團北上支援第五師團,同時將滿洲陸軍第一軍僅有的一個預備旅團派上新義州。
實際上,這個方案是一半對,一半不對。
總之。宋彪的戰略佈局將會極大超出軍所能想象到的範圍。
天漸亮。
從長甸到永甸連綿二十里山嶺間,各地隱藏著的火炮突然開始發力,超過1500門的身管火炮集中對沿江防禦工事進行覆蓋式的強攻打擊,沿江對岸部署的加農炮也隨之發力,甚至連河口島上也不斷髮一些炮擊炮彈。
第五師團曾經是真正的鋼軍,在被滅一次之後,主力喪盡,軍官大規模從其他後備師團調,實際作戰力已經不如以前,此時由福田雅太郎中將擔任第五師團的師團長,但福田雅太郎中將並不在防線上,負責鎮守沿江防線的是第9旅團的旅團長山田隆之少將。
突然迸發的大面積炮襲讓正在指揮所附近的山嶺上,用望遠鏡觀察陣地的山田隆之少將嚇了一驚,距離他只有幾百米的沿江岸上在一瞬間就被一千餘發炮彈所覆蓋,四公里長的江岸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據守點都在打擊範圍。
只是聽聲音,山田隆之都能確認敵軍的火炮不僅多,威力還更大,程更遠,口徑差別較大,3英寸、4。8英寸和更大規模的150mm口徑重炮都有,大約分散成十四個炮兵陣地進行強攻,在如此數量規模的火炮之前,本方的火炮是絕對不可開火的,因為一旦開火暴陣地就會被迅速壓制,甚至是直接遭到毀滅式的反擊。
這樣的情況山田隆之徹底的震驚了,他忽然覺得對手的實力簡直高出第五師團和本滿洲陸軍幾倍,這仗本就無法打下去。
山田隆之急忙打電話給師部直屬的第5野炮兵聯隊,讓聯隊無論如何都不能直接予以還擊,但就在他讓牧達森一副官給師部發電的同時,東北炮軍的炮火開始跟隨口徑的不同向陣地內側延伸,迅速波及到了第5野炮兵聯隊的陣地,雖然位置不夠確,還是將第5野炮兵聯隊和山田隆之驚出一身冷汗在連續十幾輪的炮襲之後,東北第一炮軍的火炮攻擊逐漸從最初的攻堅、覆蓋擴大到縱深攻擊,對整個沿江防線工事和山地防線進行毀滅式的壓制。而東北軍就在軍的眼皮之下大規模渡江,同時派出幾萬名民兵和一個工兵旅修建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