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章說到肖小俠取道嵩山,至少林寺去見元濟大師,共商團結武林,以御魔頭,以防浩劫。由於少林寺數以來,正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際,肖承遠適逢其時,才引起數場爭鬥。肖承遠雖然不致傷及少林僧人的命.但是以少林寺在武林中領導群倫的地位,竟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生,連闖數關,已是足以蒙羞。所以當知客僧人以一禪杖敗走肖承遠小俠之後,少林寺閃出一十八位高手,擺出名震武林,列為少林群鬥之絕的羅漢陣。正是一觸即發之時,元濟大師及時聞訊趕至了寺外。才化解了這場拼鬥,將肖承遠小俠引到寺後小築。
但是,少林惜入卻因此引起了猜疑與驚異,知客僧人是寺中一高手,一禪杖揮動一百零八招降魔杖法,武林之中.尚鮮有高人能將其擊敗。職司少林寺的知客僧人,豈同兒戲?元濟大師如何聖明?一聽小沙彌說是“達摩院求見”便自嘆息說道:“嗔念未除,靈臺未淨。”肖承遠小俠不便嘴相問.然而,元濟大師卻向肖小俠說道:“小俠此次遠來嵩山,竟隻身連闖數關,少林僧人震懾。老衲若再遲至一步,一十八位聯手圍攻的羅漢陣,小俠雖勝之不易,但是,兩百招之內,小俠必破羅漢陣無疑…”肖承遠小俠一時不明白元濟大師如此說話,聞意如何?俊若冠玉的臉上,泛起一陣微紅,嚅囁著說道:“晚輩冒昧之至,事出誤會。大師請為寬容,晚輩自當謝罪。”元濟大師呵呵笑道:“少林寺僧人決不如此量狹,自引以為羞則可.若記恨於別人則無由。”肖承遠小俠忽然抬起頭,想起一件事:“晚輩忽有一事不明.要冒昧向大師請教。”元濟大師呵呵笑道:“肖小俠可是還有疑心嗎?少林寺數十代以來,以七十二種絕技,領袖武林如許年,武林之中,視之為泰山北斗,如何這樣不經一敵?而徒具虛名?”肖承遠臉上一紅,囁嚅未作答,心裡卻暗自佩服元濟大師眼光凌厲,明察秋毫。
元濟大師忽而一正顏,極其嚴肅地說道:“自達摩祖師爺一葦渡江,惠然東來。我少林脈則自成一派立足於武林。七十二種絕技,雖不敢自詡為天下無敵,本寺僧人行腳保身,足夠遍行天下矣。”肖承遠小俠此時凝神傾聽,不覺拱手作容,正待答話時,元濟大師舉手止之,復又含笑搖頭說道:“小俠之心為此不安,老衲從實直言,毋庸介意。老衲在沂山海惠寺初識小俠之時,便深知小俠必為當前絕世高人之親傳門人,天生奇才。少林寺七十二種絕藝,傲視當今,獨步武林則可,想要以此難住小俠,並非老衲自謙,尚無此可能。小俠一身功力,已不是當今武林技藝所能擅加衡量。”肖承遠小俠聞言,惶然起身.拱手道:“大師如此謬獎,後輩不勝汗顏。”元濟大師低喧佛號,合十說道:“者衲自認老跟尚未昏花,小俠毋庸過謙。方才寺中弟子來告,達摩院遣人求見,小俠能知其來意否?”肖承遠心裡為之一動,立即搖搖頭說道:“晚輩不敢妄加揣測。”元濟大師呵呵笑著說道:“小俠宅心寬厚,不願直言,老衲只好明說了。小俠隻身直闖數關,在僧人心中難免有不服之意。…”話還沒有說完,肖小使便接著說道:“晚輩無意冒犯,但願當面謝罪。”元濟大師呵呵笑道:“少林寺領袖武林這些年代,假若如此一恁戒律不存,豈非為武林不齒?小俠此來,為老袖之嘉賓.少林僧人豈能稍有些微不敬之意?只是老衲別有用心,乃藉此一邀小俠一展神功,讓寺中僧眾瞻仰,至少也可以讓少林寺僧入能知警惕。武功一道,人外有人。若能由此稍殺一些不肖徒眾從狂妄之心,則少林一派,獲益不淺,而小俠之德不盡矣。”元濟大師說到最後,神莊嚴,態度肅穆,兩眼神光,直望著肖承遠。
肖小俠知道元濟大師自從沂山海惠寺為扶桑一叟所侵佔以後,便深自到少林一派如不發奮自勵,終必漸自沒落.所以,此刻所說的話,確是字字出自肺腑,句句有無限隱痛。
再則,肖小俠從元濟大師口氣當中,也約略可辨為自己樹下威望.後邀約天下武林之時,少林僧人甘願聽命出力。
當時.肖承遠略一思忖,便拱手說道:“晚輩恭敬不如從命,能以此瞻仰少林絕技,亦為晚輩不世之緣。”元濟大師合掌說道:“老衲奉應先為小俠引見方丈,為今之計,老衲少不得要甘冒戒律之責,為少林一派稍盡綿薄,能使少林徒眾,知所警惕,從此痛下苦功,為光大少林聲譽而潛修,老衲雖蒙戒律加身.亦無憾事!”肖小俠瞠然而視,心裡不閃電一轉想道:“未經方丈,此行是為私鬥。雖位尊如元濟大師,看來亦難免身遭戒律責斥,我又何必有此不智之舉?”元濟大師含笑向肖小俠說道:“小俠不必猶疑,若有背天理,悖人情之事,老衲斷不敢陷小俠於不義。”肖小俠知道事情已無可挽回,便點點頭,隨著元濟大師走出這寺後小築,向寺中走去。
這一去竟使一場團結武林之盛舉,險些付之東,少林寺的長老,身受十年面壁之苦。此係後話,按下不表。
肖承遠小俠隨元濟大師穿廊過道,一路默默無語。在這默默無語的行走當中,發覺到少林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沉寂.偌大的一座叢林,彷彿靜悄得沒有一個人影。
肖小俠不時而回過頭來,看著元濟大師。
元濟大師神極其嚴肅地低喧佛號,說道:“少林寺數十年以來,少有如此大事發生了。”肖小俠想到寺中僧人,想是都去圍觀這場武功較量。因而心裡睹暗躊躇不定頗為不安。
這場比武,勝則難免令少林寺惱羞成怒,雖然元濟大師站在身側,彼此不致破顏相向,但是,寺憎心中難免存有芥蒂。敗則有辱師門令譽,肖承遠斷不願如此而為。
因而,肖承遠低頭走去,心神分馳。不覺間隨著元擠大師走進一間廣大殿堂,佛號如雷貫耳,肖小俠自然停下腳步;抬頭看去,空曠一無所有的大殿內,站滿了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大小和尚,個個合掌低頭,排列整齊地站在四周.此時低誦和南之聲,不絕於耳。
元濟大師慢步緩行,走到大殿中央,垂眉閤眼,雙手合掌當,寶相莊嚴,屹然而立,狀若入定。良久,元濟大師才抬起頭來,兩眼神光如電,緩緩地向四周回視一遍,然後沉重如雷地低喧了一聲佛號,說道:“印證武學.勝要更求進.敗則痛切反省.不存芥蒂於心,空、空本可曾聽見?”但見在行列裡,閃出兩個六十多歲左右.眉發已然蒼白的老和尚,站在元濟大師面前.合掌躬身,齊聲應道:“師伯法諭,弟子謹領。”肖小俠站在殿外心裡暗自忖道:“當初老化子哥哥說道,元濟大師為少林寺當代掌門入之師伯。這兩位老和尚也口稱師伯,分明是掌門人的同門兄弟,這兩人的功力,自是不可低估,我要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就在這一轉念之間,肖承遠小俠已經打定主意,正好此時元濟大師高聲說道:“老衲元濟,有幸請肖小俠入殿一見。”肖承遠小俠邁步走進大殿中,頓時引起大殿上數百位僧眾,打從心底一陣讚歎。在這數百位憎眾大殿中,包括了少林寺幾代弟子,個個都是高手。一見肖小俠竟是如此英俊瀟灑,年未及冠的少年相公,竟能在山門之外,隻手震退知客僧座,已是冠絕武林。
可是,在表面上卻一點也看不出肖小俠有任何異樣之處,難道是如此偌小年紀,竟修練到三花蓋頂、五氣朝元的境界嗎?
可是,無論如何,以他如此年輕,面對武林泰斗,少林寺的數百高手,那份從容不迫,氣宇軒昂的神情,斷非常人所能做到。
肖承遠走到大殿之上,先對元濟大師頂禮一躬.元濟大師合掌答禮,口喧佛號,然後說道:“肖小俠當世奇才,身懷不世之武功,抱仗義行使除暴安民救人救世之大志,天生奇才數百年難能一見。老衲有幸遨約肖小俠蒞臨少林,作客數。既然有入藉機瞻仰小俠不世功力,以開眼界,老衲得肖小陝之應允,會本寺門人於達摩大殿。但望深體老衲甘冒戒律之用心,警惕深戒自滿招損之道,則不虛肖小俠嵩山此行。”元濟大師說話-畢,大殿響起一遍佛號,肅穆、莊嚴.人至深。
肖承遠小俠此時忽然解劍於地,籠扇於袖,抱拳向四方拱手為禮,朗聲說道:“在下應元濟大師老前輩之約,專程前來貴寺,得瞻貴寺風光,一了在下夙願,衷心私慶。在下此行原與元濟大師老前輩有事聆教,而且時不我與,未能久留。在下未料到在此短暫停留期間,貴寺高僧尚願不吝賜教,駐私心自忖幸也何如!”說到此處,肖承遠忽然一頓,閉口不言,兩眼停留在空、空本兩位達摩院的老和尚身上。
空臉沉重,合掌打著問訊,說道:“肖施主!少時招下留情,老衲先行謝過。”肖小俠拱手還禮,突然向元濟大師說道:“動手過招,拳腳容或間有收招不住的地方,萬一如此,則有失印證武學之本衷。晚輩斗膽提出淺見,大師可否容晚輩一言?”元濟大師倏地睜開眼睛,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肖小俠存心厚道,老衲就此心謝了.小俠有何高見,老衲願聞。”肖承遠小俠緩緩轉過身,對達摩院的兩位高僧拱手說道:“在下有兩點淺見,就教於大和尚之前。這場印證武學,若以拳腳兵刃,互見高低,在少林寺達摩大殷上,難免是有辱聖地.且貽笑後人。故而在下以為,彼此各作一事,對方如法行之則可,不行則負。”空聞言搶上一步,先對元濟大師頂禮,然後回過身來向肖小俠合掌,說道:“如此老衲拋磚引玉了。”肖承遠小俠拱手說道:“在下願此一開眼界。”空和尚轉過身去,向大殿中問走了幾步,抬手向右側行列當中招了一下,從行列裡立即飛來一禪杖,宛如出海蛟龍,飛奔而至。空和尚伸手一撈,輕飄飄地抓在手裡。
肖承遠小俠站在那裡,凝神貫注。他知道空和尚既為達摩院內高於,這內外功夫,必然臻於絕之境。尤其肖小俠為人敦厚仁恕,從不輕視於人。他雖然知道達摩院首座尚且在沂山海惠寺敗在扶桑一叟之手,但是,肖小俠斷定是敗在扶桑一叟陰謀詭計之下.若論真正功力,以少林寺達摩院的首座高憎,斷然不輸於扶桑一叟。所以,空和尚必有不凡的表現。
空和尚接杖在手,單手向上一打問訊,既而隨手將禪杖向地一“呼”地一聲,撣杖入地盈尺,聞風不動地在那裡。
空和尚這一個舉動,立即引起大殿上下僧眾,心裡一陣意外。這達摩大殿建築宏偉,地面都是用肯石鋪砌而成.禪杖一頓入地盈尺,而青石不裂,這份功力運用自如的境地,雖然驚人,但是,擱在此時此地,就截然不同了。
目前較量功力高低的對手肖承遠是元濟大師譽為不世奇才的人物,這點功夫震攝-般武林高手則可,若要以此來較量高低於肖小俠之前;芑非賠笑大方嗎?
大殿上所有僧眾,連同閃身而出的空本和尚在內,都以一種奇異的眼光看著這位少林寺的高手,怪他為何如此輕敵。尤其知客憎,更是驚詫不已。他親眼看見肖小俠以一樹枝,入石道之內,這禪杖入石.有何了不起的事呢?
只有肖小俠兩眼神光如電,注視著站在那裡屹然不動的空和尚,神情嚴謹,沒有-絲譏笑或輕視之意。
空閉目垂眉站在那裡半晌,忽然慢慢地退後兩步,每退一步,都是撤如磐石,大殿地下的青石,都留下淺淺地腳印。這時候,大家看在眼裡,才知道他是在行功斂氣,還有未出手的一招,這時候,大殿上突然呈現一種極其嚴肅的氣氛,肅穆而沉重。
正是大家摒息靜氣,凝神以待的時候.突然,空和尚兩眼遽地一睜,兩股眼神凌厲如劍的一,大家的心情都為之一震。就在這一瞬間,空吐氣出聲,石乒忽地一抖一拂,右手那一隻大袖,平展而出,宛如一面板刀,向禪杖橫截過左。
只聽“卡喳”一聲,袖過如刀切,鴨蛋細的水磨純鋼禪杖,競樁空和尚大袖一拂之際,則削為兩截。半截水磨撣杜掉在地上“常啷啷”一陣亂響,震得在場的人心,都為這怦怦直跳。
空和尚了這一手功夫,震驚了大殿上所有的僧眾,乃至肖承遠小俠。
少林憎眾驚詫的是:空老和尚方才那一手拂袖斷杖的功力,絕不是一般外五門偽功夫可以做到,分明是練就了“達摩易筋經”的至高功力。達摩易筋經為少林寺鎮山之寶,列為不傳之秘,空老和尚何時習得這項功夫?少林僧眾能不為之驚詫?
肖承遠小俠雖然不明白這一手是“達摩易筋經”中大力劈空的罡力表現,但是,他也暗暗心驚空和尚競憑二隻大袖拂斷水磨純鋼撣杖,這外五門的功夫,已是傲視當前,武林獨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