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崔大回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積微學院?蕭南的學生?
安同握著匕首的手微微顫抖,這一路上發生了太多她事前沒有預料的事兒,此刻她的已經不再像最初時那樣篤定,相信自己和馮昭儀能順利達成目標。
這會兒又聽說蕭南的人也趕來了,她的心中愈發擔憂:“難道這件事蕭南也有份?”想到這種可能後,安同愈發緊張,說實話,在諸多堂、表姊妹中,她最敬佩蕭南。尤其那年被蕭南‘勸說’出家後,她對這個表姐‘翻手雲覆手雨’的能力頗為佩服,甚至還帶著幾分隱隱的畏懼。
這丫頭太厲害了,每一步都算計到了!
事後安同回到京城後,曾私下裡打探,得知她的好四叔確實想用她為藉口企圖彈劾李承乾夫婦治家無方、教女無狀,京中坊間已經有了類似的謠言,若不是安同動作快,定會被魏王的言所傷。
而到那時,就算安同再想出家,也已失去先機、沒什麼優勢了。
另外,還有一點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那便是蕭南曾經秘密給安同一個奇怪的小白瓷瓶,安同每
藉著給先帝誦經祈福的時候,都會偷偷的往先帝的藥盞中加上那麼一滴。
安同記得很清楚,她第一次偷偷加入這種神奇的藥後,昏
已久的先帝便有了反應。隨後先帝的身體便愈發好了起來,最後直至康復。
安同至今還記得當時自己內心是怎樣的驚訝,偏這件事她誰都不能說,因為一旦說了。她非但沒有功勞(名義上,先帝可是因為她誠心祈福才病情好轉滴)。反而有欺君的嫌疑。
安同也不敢去追問蕭南,因為她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難道就那麼大喇喇的問:“阿姊,你給我的白瓷瓶裡裝著的是仙家寶貝嗎?”蕭南若是隨便說點兒什麼打發了自己還算是好的,萬一蕭南生氣了,安同還真不敢想象自己該如何收場。
算了,安同默默的嘆了口氣,心裡把蕭南當做‘最不好惹’的人、直接拉近了她的重要人物檔案中。
心裡存著這份忌憚,之後安同才會對蕭南格外尊敬和親近,並不單單因為蕭南的‘救命’之恩啊。
如今猛然聽說蕭南也攙和進來了,她心中的小人已經開始顫抖了——嗚嗚。她這個好阿姊可是個算無遺策的人呀,既然旗幟鮮明的站在了阿耶這一邊,那是不是表明,阿姊已經有了什麼完全的計策。而馮昭儀和自己的那個‘妙計’註定會失敗?!
“小子程延壽、屈突通、秦之…參見聖人!”十幾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齊齊單膝跪倒,恭敬的向皇帝請安。
就著明亮的月,皇帝眯起眼睛努力辨認著,好一會兒才哈哈大笑兩聲,欣
的說道:“好好,朕記得你們。你是程老國公家的那個二郎,你是屈突家的,你是…”皇帝的記
真不壞,他竟將十幾個貴族少年一一認了出來。不止他們祖、父的官職、姓名,就連他們各自在家中的排行也都說得分毫不差。
只見他緩緩推開攙扶著自己的安同,微微彎。做出要攙扶的動作“你們的祖、父皆是朕的肱骨之臣。你們這些小郎也都是忠勇愛君的好孩子。好好好,都起來吧!”
“謹遵命!”十幾個少年沒想到皇帝還記得自己。又是動又是興奮,個個
起小
脯,扯著嗓子大喊道。
皇帝看著這一群神抖擻的小郎,愈發滿意,這次‘釣魚’計劃,因為他的一個失誤險些釀成大禍,
得他不得不愧狽逃離行宮。可也正因為這個失誤,讓他看清了許多人,也發掘了不少人才呀。
眼前這些小傢伙,個個出身豪門,且都是這般的忠君,相信用不了十幾二十年,他們便會成為朝廷的頂樑柱。只要後他善加利用、多多提攜,他們將成為第二個、第三個崔幼伯呀。
想到他的大忠臣、大功臣崔幼伯,皇帝猛然記起,對了,積微學院不就是崔家興辦的嘛,眼前這個什麼崔令文還是崔幼伯的親侄子咧。
有了崔幼伯的情面,皇帝又看在他們辛苦跑來救駕的份兒上,對崔令文也頗為和氣的說道:“崔令文,朕記得你,你是崔相公的嫡次孫。”崔令文眼中閃過一抹亮光,他躬身道“聖人好記。”皇帝微微擺手,笑道:“今夜韋氏逆賊作亂,爾率領學院的護衛、學生前來救駕,忠心可嘉。然他們畢竟是孩子,戰場上刀劍無眼,若是——”崔令文知道皇帝的意思,他這麼說不過是擔心他們這些人救駕不成反而成為累贅,忙將手裡的火銃展示出來,道:“聖人放心,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學院的蕭校長便命人秘密運來火銃、彈藥若干,某等雖不才,但有這些神器在,好歹能抵擋叛軍…某等願為聖人斷後!”
“是呀,陛下,小子願為陛下護駕!”
“咱們有火器,甘為陛下解憂!”十幾個領頭的少年紛紛舉著手裡的火器高聲吶喊著,不得不說,方才在學院的一番防禦戰,徹底點燃了他們骨子裡的血和剛
,此刻,他們彷彿剛剛出閘的小小猛獸,一個個
本不知道‘畏懼’兩字怎麼寫,只想著效仿自家祖先,奮勇殺敵、死戰為君!
聖人的眼眶溼潤了,他用力點點頭,道:“好好好,你們、你們果然都是真正的勇士,不過,朕也不能讓你們涉險,咱們一起走,只待過了這片山林,便會有援軍!”一聽‘援軍’二字,眾少年底氣更足,愈發表現出‘不畏死’的神勇,在分院崔院長的指揮下。幾個半大少年(亦是與皇帝有親戚關係的騷年們)手持火器、貼身護在聖人身邊,其它人則與安同帶來的二百鐵甲護衛一起朝山下奔去。
望著一群鬥志昂揚、血氣方剛的少年們。安同的心沉入了谷底,她知道。這次計劃是徹底失敗了,除非她能將這些身懷神器的少年全都誅殺乾淨,否則她本就不能傷害皇帝。
“安同,還愣著做什麼?一起走!”皇帝心情大好,全然不復方才離宮時的頹廢、病弱,他甩開袖子正要大踏步的往前走,眼角的餘光瞥到自家閨女還傻呵呵的站在那裡,忙伸手拉著她的胳膊,抓著她一起下山。
“哦。是,阿耶!”安同終於回過神兒來,嚥了咽吐沫,悄悄的將手裡的匕首再次收好。此刻她無比慶幸自己穿著道袍,寬大的袖子完全將手遮住了,否則她可就要餡咯。
臨行前,安同回頭看了眼遠處還在拼殺的羽林軍和千牛衛,三千人vs兩百人,居然還能堅持這麼久。
安同知道其中原因。並不是那兩百千牛衛神勇,而是李易故意放水——孃的,這年頭誰也不願意擔上‘弒君’的千古罵名呀,李易知道安同是‘殺手’。所以他寧肯表現得慫一點兒,也不願親手沾上皇帝的血。
殊不知正是因為他的這個顧忌,生生錯過了殺皇帝的最佳時機。皇帝在一干公主親衛、學生護衛的擁簇下,竟有驚無險的下了山。與早已等候多時的千牛衛匯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