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六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庚寅,以青唐大首領包順為西頭供奉官。
辛卯,王安石以王韶書進呈;韶言已拓地千二百里,招附三十餘萬口。帝與安石論人有才不可置之閒處,因言漢武亦能用人。安石曰:“武帝所見下,故所用將帥止衛、霍輩,至天下戶口減半,然亦不能滅匈奴。”帝曰:“武帝自為多耳。”安石曰:“亦不能害政。如齊桓公亦多矣,而注措方略,不失為霸於天下,能用人故也。”帝曰:“漢武至不仁,以一馬之故勞師萬里,侯者七十餘人,視人命若草芥,所以戶口減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豈可如此!”壬辰,以趙尚寬等前守唐州闢田疏水有功,增秩,以勸天下。
丙午,太白晝見。
行保馬法。
王安石始建此議,文彥博、吳充以為不便,安石持論益堅。乃詔開封府界諸縣保甲,願牧馬者聽,仍令以陝西所市馬選給之。於是曾布等上其條約,凡陝西五路義勇、保甲、願養馬者戶一匹,物力高願養馬二匹者聽,皆以監牧見馬給之,或官與其直,令自市。先行於開封府及陝西五路,府界無過三千匹,五路無過五千匹。襲逐盜賊外,乘越三百里者有。歲一閱其肥瘠,死病者補償。在府界者,免體量草二百五十束,加給以錢布;在五路者,歲免折變緣納錢。三等以上,十戶為一保,四等以下,十戶為一社,以待病斃補償者。保戶馬死,保戶獨償;社戶馬死,社戶半償之。其後遂遍行於諸路。
六月,壬子,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永興軍曾公亮以太傅致仕。
甲寅,遼賑易州貧民,以次及於中京及興中府皆賑之。
癸亥,詔分經義、論、策為四場,以試進士。
丙寅,作京城門銅魚符。
甲戌,遼以樞密副使耶律觀參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事。時北府宰相楊績累表告歸,遼主不許,封為趙王。
樞密院言仁宗時嘗建武學,乞復之。乙亥,詔於武成王廟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
丁丑,高麗遣使貢於遼。
是月,河溢北京夏津。
秋,七月,己卯,遼以慶州靳文高八世同居,命賜爵。
壬午,詔以榷貨務為市易西務下界,市易務為東務上界。
辛卯,詔“在京商稅院、雜賣場、雜買務,並隸提舉市易務。”丙申,遼賑饒州饑民。
丁酉,遼主如黑嶺。
壬寅,以曾孝寬為史館修撰兼樞密都承旨。都承旨舊用武臣,以文臣兼領自孝寬始。
是月,編修三司敕條例刪定官郭逢原上疏曰:“陛下固以師臣待王安石矣,而使之自五鼓趨朝,僕僕然亟拜,守君臣之常分,臣之所未喻也。”又曰:“宰相代天理物,無所不統,當廢樞密府,並歸中書。今安石居宰輔之重,朝廷有所建置,特牽於樞密而不預,臣恐陛下所以任安石者蓋不專矣。”疏奏,帝甚不悅。它,謂安石曰:“逢原必輕俊。”安石問:“何以知之?”帝曰:“見所上書,並樞密院。”安石曰:“人才難得,如逢原亦且曉事,可試用也。”丁未,遼主以手書《華嚴五頌》出示群臣。
閏月,庚戌,遣中書檢正官章惇察訪荊湖北路。帝思用兵以威四夷,湖北提點刑獄趙鼎上言峽州峒酋刻剝無度,蠻眾願內附。辰州布衣張翹亦上書言南北江利害。遂詔惇察訪,經制蠻事。
時北江則彭氏主之,有州二十,南江則舒氏有四州,田氏有四州,向氏有五州,皆自太祖以來受朝命隸辰州入貢者。及惇往經制,蠻相繼納土,願為王民,始創城砦,比之內地矣。
辛亥,帝因河溢,語輔臣曰:“聞京東調夫修河,有壞產者,河北調急夫尤多;若河複決,奈何?且河決不過佔一河之地,或西或東,利害無所校,聽其所趨如何?”王安石曰:“北不,佔公私田至多。又水散漫,久復澱。昨修二股,費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澙滷,俱為沃壤,庸非利乎?況急夫已減於去歲,若復葺理堤防,則河北歲夫愈減矣。”帝以為然。
章惇經制夔夷,狎侮郡縣,吏無敢與共語。知南川縣新津張商英,負氣倜儻,豪視一世;部使者念獨商英足抗惇,檄至夔,與惇相見。商英著道士服,長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隨機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為上客,薦諸王安石,得召對,除光祿寺丞,尋加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裡行。商英上疏曰:“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改造者數十百事,其最大者三事:一曰免役,二曰保甲,三曰市易。三者,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為害。願陛下與大臣安靜休息,擇人而行之。苟一事未已,一事復興,雖使裨諶適野而謀,墨翟持籌而算,終莫見其成也。”壬子,詔:“武學生員以百人為額,遇科場前一年,委樞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監及文臣轉運判官以上,各奏舉堪應武舉者一人,其被舉人遇生員闕,願入學者,聽。”丙辰,權監察御史裡行張商英言:“判刑部王庭筠立法,凡蝗蝻為害,須捕盡乃得聞奏。今大名府,祁、保、邢、莫州、順安、保定軍所奏,凡四十九狀,而三十九狀除捕未盡,進奏院以不應法,不敢通奏。夫蝗蝻幾遍河朔,而邸吏拘文,封還奏牘,必俟其撲盡方許上聞。陛下即於此時恐懼修省,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隱,亦晚矣。”御批:“進奏院遍指揮諸路轉運、安撫司,今後有災傷,令所在畫時奏聞。”王安石曰:“諸路安撫司有無限合經制事,又何暇管句奏災傷狀乎?”帝笑而不答。
先是內批付安石:“聞市易買賣極苛細,市人籍籍怨謗,以為官司浸盡收天下之貨,自作經營,可令但依魏繼宗元擘畫施行。”於是安石留身白帝曰:“必有事實,乞宣示。”帝曰:“聞榷貨賣冰,致民賣雪都不售;又聞買梳樸即梳樸貴,買脂麻即脂麻貴;又聞立賞錢,捕人不來市易司買賣者。”安石曰:“果爾,則是臣以聚斂誤陛下也。臣素行陛下所知,何緣有此事?”帝曰:“恐所使令未體朝廷意,更須審察耳。”安石曰:“此事皆有跡,容臣究勘會,別有聞奏。”辛未,遼主熊於羖羊山。彰國軍節度使耶律普錫謁於行宮。遼主問邊事,普錫曰:“自應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清寧間,邊將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內移,似非所宜。”遼主然之,拜普錫為北面林牙。
甲戌,徙知青州趙抃為資政殿大學士、知成都府。時成都以戍卒為憂,朝廷選擇大臣為蜀人所信愛者,故以命抃。召見之,抃乞以便宜從事,即辭去。既至蜀,治益尚寬,密為經略,而燕勞閒暇如它,兵民晏然。劍州民李孝忠聚眾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民為僧。或以謀逆告,獄具,抃不下法吏,以意決之,但處孝忠以私度罪,餘皆不問。
八月,甲申,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歐陽修卒。太常初諡曰文,以配韓愈。常秩方兼太常,與修相失,乃言修有定策之功,請加以“忠”字,實抑之也。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放逐至於再三,志氣自若。治郡簡而不擾,所至民便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獎引後進,如恐不及。曾鞏、王安石、蘇洵、洵之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遊其聲譽,謂必顯於世。為文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五代以來,文體卑弱,至是一變而復於古。修歿後數,詔求其所撰《五代史記》,後與官修《五代史》並行。
秦鳳路沿邊安撫使王韶引兵城渭源堡,破蒙羅角,遂城乞神平,破抹耳水巴族。初,羌各保險,諸將謀置陣平地,韶曰:“賊不捨險來鬥,則我師必徒歸。今已入險地,當使險為吾有。”乃徑趨抹邦山,逾竹牛嶺,壓賊軍而陣,令曰:“敢言退者斬!”使皆下馬少息。賊乘高下鬥,軍小卻。韶麾帳下兵擊之,羌潰走,焚其廬帳,洮西大震。會瑪爾戩渡洮來援,餘黨復集。韶命別將由竹牛嶺路張軍聲,而潛師越武勝,遇瑪爾戩首領瞎藥等,與戰,破之,遂城武勝。韶言:“措置洮河,只用回易息錢,未嘗輒費官本。”文彥博曰:“工師造屋,初必小計,冀人易於動工。及既興作,知不可已,乃始增多。”帝曰:“屋壞豈可不修!”王安石曰:“主者善計,自有忖度,豈為工師所欺也!”彥博不復敢言。自是韶進討,輒肆欺誕,朝廷不與計財。
壬辰,以武勝軍為鎮洮軍。
乙未,詔侍從及諸路監司各舉有才行者一人。
己亥,詔:“京西分南、北兩路,襄、鄧、隨、房、金、均、郢、唐八州為南路,西京、許、孟、陳、汝、蔡、穎七州、信陽軍為北路。”癸卯,貶太子中允、同知諫院唐坰為州別駕。初,王安石喜坰,令鄧綰舉為御史。數月,將用為諫官,安石疑其輕脫,將背己立名,不除職,以本官同知諫院,非故事也。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論時事;皆留中不出。坰乃因百官起居叩陛請對,帝令諭以它,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座前,進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請對陛下一一陳之。”乃搢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座前聽答刂子!”安石遲遲,坰訶曰:“陛下前猶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辣然而進。坰大聲宣讀,凡六十條,大抵言“安石專作威福,曾布表裡擅權,天下但知憚安石,不復知有陛下。文彥博、馮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無異廝僕。”且讀且目珪,珪慚懼俯首。又言:“元絳、薛向、陳繹,安石頤指氣使,無異家奴;張璪、李定為安石爪牙,張商英乃安石鷹犬。逆意者雖賢為不肖,附己者雖不肖為賢。”至詆安石為李林甫、盧杞。帝屢止之,坰慷慨自若。讀已,再拜而退。閤門糾其瀆亂朝儀,貶州別駕。鄧綰申救之,且自劾繆舉。安石曰:“此素狂,不足責。”改監廣州軍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