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骨肉相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任民珊身為百鳳幫總宮護法,一身功力自不等閒,而且,因他對駱雙城的身份早有懷疑,表面上雖在對話,暗中卻早已提聚全身功力以備應變。

所以,當駱雙城欺身揚掌之同時,任民珊立即雙掌一推,擊出一股急勁威猛的劈空掌力。

可是,他所遇上的對手實在太強了,不但所發出的劈空掌力如泥牛人海,而且,在對方那“接引神功”全力施展之下,騎在馬上的身軀,竟不由自主地飛投而前“叭”的一聲,摔倒在駱雙城身前。

緊跟著駱雙城冷笑一聲:“放你回去也是死,老孃索成全你吧!”出手如電,一下子點了對方的死

變起意外,那王姓漢子與四個玄衣劍士各自愣得一愣,駱雙城震身大喝:“來卿,這幾個人一個也不能放走!”話聲中,與駱來卿雙雙飛身進撲,駱雙城雙掌翻飛,一下子就擊斃兩個玄衣劍士和那王姓漢子,駱來卿也一劍宰了一個玄衣劍士。

剩下一個玄衣劍士亡魂俱冒地策馬疾奔中,駱雙城已再度騰身追補。

就當那最後一個玄衣劍士危機一發的瞬間,那後來的四個黃衣番僧已適時趕到。

當先一人,讓過沒命狂奔的玄衣武士,大喝一聲,由馬鞍上騰身向駱雙城撲來。

“砰”的一聲大震過後,駱雙城飛撲的身形一滯,那黃衣番僧卻凌空三個筋斗,縱落三丈之外。

此時,那另外的三個香僧已飛身下馬,一字橫排,並立首先被駱雙城一掌震退的番僧身邊。

駱雙城一面揮手示意駱來卿護著何慧卿退到她後面去,一面凝注對方冷然一哂道:“能接我老人家五成真力的一掌而不死,你也足以自豪了!”那為首的番僧口齒啟動間,駱雙城又聲接道:“我老人家也懶得問你們是鐵木番禿手下的什麼人,為了省事一點,你們四個一齊上吧!”那為首的番僧閉目靜立,顯然他才發覺自己方才硬接駱雙城一掌時已受了不輕的內傷,此刻正在暗中運氣調息中。

第二個番僧左手一揚“嘶”地一聲,一支火箭沖霄而上,在半空中爆出一朵丈許方圓的紅雲。

駱雙城冷笑一聲:“番禿,遠水難救近火,縱有後援,也沒法救你們的命了!”那為首的番僧突然張開雙目,冷笑一聲道:“也許佛爺們四人聯手,都不是你的對手,但你這賊婆娘也…”駱雙城雙目中寒芒如電地一聲怒叱:“禿驢找死!”

“劈叭”兩聲脆響,打得那為首番僧連退五六步,而打人的駱雙城卻似本沒移動似的靜立在原地,連連冷笑不已。

那為首番僧嘴角沁血,雙手捂住被打得既青且腫的雙頰,目厲芒地恨聲道:“打得好,但…你也休想活過半個時辰去這回,他可不敢再罵“賊婆娘”了!

駱雙城冷冷地一笑,道:“老身本該立刻取你們四個的狗命,你既然如此說,倒要讓你們多活一會兒,教你親眼看到,究竟是誰活不過半個時辰!”

“砰回的一聲,遠處崇化鎮上空,爆起一朵同樣的紅雲。

駱來卿微顯不安的道:“伯母…”駱雙城扭頭問道:“什麼事?”駱來卿目注何慧卿道:“七妹神志未復,我看…還是早點打發他們比較妥當…”駱雙城漫應道:“不要緊,老身自有分寸…”遠處,黃塵滾滾,蹄聲雜沓,疾馳而來。

駱雙城舉目一掃,平靜地接道:“來卿,點住你慧妹的‘黑甜’,將她綁負在你的背上。”說著,已同時拔出了暗藏間的一支奇異短劍。

那短劍長約一尺,幾乎僅及普通長劍的三分之一,寬度僅約二指,如非其尖端呈劍形,很可能會被人誤認為系一支匕首。

這短劍雖小得出奇,但卻澄澈如一泓秋水,森寒人,顯然是一支吹毫斷髮的寶劍。

原來這短劍名為“心光”本是佛門降魔至寶,系一海外神尼贈與當年毒鳳幫開山幫主‘瀟湘鳳女’的禮物。

那位神尼贈劍時,曾向瀟湘鳳女特別代:此劍殺孽特重,如非江湖浩劫興起,無法收拾時,不許輕易使用,瀟湘鳳女一生,未曾經歷過什麼不能收拾的江湖大劫,所以她終生不曾使用過,而武林中也不會有人知道有如此一支寶劍在她手中。

瀟湘鳳女臨終之時,將此劍連同佛門“心光劍法”以及千年蜈丹,一併密封於鋼母鑄成的圓筒中,作為百鳳幫的旗杆,並於密藏遺柬中敘明經緯。

駱雙城於獲得瀟湘鳳女所留秘芨及遺柬時,雖然知道這一事實,但因當時武林中還算平靜,也不敢違背祖師遺訓而覬覦這一支前古仙兵。

嗣後,禍起蕭牆,駱雙城受了乃妹的暗算而被幽,接著毒鳳幫也煙消雲散,而那一面藏有心光劍及千年蜈丹百鳳旗也跟著歷盡劫難,而輾轉到了羅大成的手,終於物歸原主。

也因為這一項秘密和旗杆外層的鋼母封套,所以前此武揚等人獲知百鳳旗旗杆中藏有能解天忌老人等人所中奇毒的千年蜈丹時,卻是想盡了方法也沒開,而一直等駱雙城回到南部城郊的廢堡中時,才使這一佛門降異寶重見天

這些往事,就此代。且說駱雙城拔出心光寶劍之後,隨手一抖,劍尖上竟冒出尺許長的寒芒。

駱來卿業已點住何慧卿的“黑甜”睹狀之下,一面將何慧卿綁負於背上,一面脫口讚道:“好劍!”接著,又以惋惜的口吻道:“可惜太短了一點!”駱雙城淡笑道:“使用起來可並不比長劍差哩!”遠處塵頭大起,急驟的蹄聲隱隱地傳來。

駱雙城正容道:“來卿,記著,待來如敵勢太強時,莫離開我兩丈之外。”駱來卿恭聲應答道:“來卿記下了。”此時,那四個黃衣番僧,已一個個面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