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認祖歸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504年中舉,1508年進士及第,馮裕中進士後,先任今上海市松江縣知縣,後調安徽蕭縣。
1511年升為今河北晉縣知州,1515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嘉靖六年暨1527年調往甘肅平京知府,嘉靖七年調任貴州石矸知府,嘉靖十二年暨1533年升任貴州按察司副使。
一年後,就是嘉靖十三年,馮裕也58歲了,到了告老還鄉的年齡。
馮裕就致仕歸裡,定居青州,主要是讀書講學與詩友唱和啥的。
他歸裡的第二年,成立了“海岱詩社”唱和之詩由馮裕四世孫馮琦編為《海岱會集》12卷,此集被收入《四庫全書》。
嘉靖二十四年就是1545年六月二十四,馮裕67歲時,病逝於青州。
埋葬於青州城西北堯王山下。這裡就是遠近聞名的馮氏祖塋。馮氏祖塋是龜趺地,屬於極其珍貴的龍。
龜趺,又名霸下,贔屓,形似龜,是龍之六子,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是他的遺像,龜趺具豐碑和長壽之象徵。
馮氏的祖塋,以堯王山為後樂玄武,以北陽河為朱雀。
原來在堯王山左右還有兩條小河包圍著祖塋。但是現如今,小河已經乾涸為大土溝,溝內還種了果樹。
因此場龍虎不顯,缺則補之,這也許就是龍虎水庫名稱的由來。
馮裕是臨朐馮氏文學世家的始祖,他的文名政聲啥的對後代子孫影響極大,馮氏家族也因此形成了勤奮為學,正直為人,清廉為官的家風。
祖先垂範,子孫積極效仿,馮氏家族就在這種宗法傳承中逐漸的發展起來。
而馮氏祖塋的風水就把宗法傳承凝結,馮氏的文化傳承能量也是無以倫比。
馮裕生前,除惟健、惟重、惟、惟訥四子已成才外,孫子輩也已有很多人。
後來成為進士的惟重之子子履已長大,馮氏家族的核心因此形成。
藉助祖塋等環境,馮裕的儒家風格得以非常有效的傳承,馮家注意自身楷模與人格力量的召與薰陶,馮氏家族也充滿了成勤奮為學、正直為人、清廉為官的家風。
馮裕晚年除與友人詩賦唱和外,主要就是居家讀書講學。
由於他為官清廉,所以家徒四壁,囊中羞澀。
《光緒臨縣誌》說他:“官囊蕭然,不能自給。”好在長子惟健持家有方,善於經營,馮裕才得以溫飽。
再加惟重,惟,惟訥三個兒子先後中舉,惟重,惟訥並於嘉靖十七年暨1538進士及弟。
後代學有所成,使馮裕到無比欣。不幸的是嘉靖十八年暨1539年次子惟重客死今合肥市,幼子惟直也於次年病死家中,老年連喪兩子,使晚年中的馮裕無比憂傷。
半生為官的榮耀,隱居田園的閒適,時常織著清貧生活的困擾及喪子的悲痛。
在這種複雜的心境中,嘉靖二十四年暨1545年六月二十四,在他67歲時,病逝於青州。
就葬於青州城西北堯王山下,自馮裕後,馮氏祖塋才開始設立在這個風水寶地。
馮氏自馮裕始至七世馮協一,前後七代,共有20名舉人,12名進士。
作為一個家族,為官者如此之眾,學術成就如此之高,實不多見。
馮氏家族伊宗法家族為紐帶奉行儒家經典文化教育,而馮氏祖塋的風水則把宗法傳承凝結,使馮氏的文化傳承能量無以倫比。
現如今,馮氏家族之一還繼續居住在現青州市廟子鎮長秋村。
老爺爺還是第一次聽說祖先盡然有如此榮光,大驚奇,對馮全更加好奇了“年輕人,你家裡的人呢?”聽到老爺爺問到這個問題,想到自己穿越後,再也見不到父母的馮全,想起慈祥的雙親,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悲傷地眼淚一再在飛。
見到這個情景,表示有點尷尬的張縣長以及石保長,編了個理由,先行告退,到村公所去了。
這次帶來的12個小夥伴,擠滿了這個小院,也突然間想起了給小盆友,實際上是馮全的爺爺及其兄弟共三人。
馮全老看到哭的這麼悲傷的馮全,也頗有些悲天憫人的趕腳,了自己溼溼的眼角,遞給馮全一個布巾。
馮全接過這個布巾,擦了擦眼淚,撲騰一聲跪倒在地,眼含熱淚,很動的說到。
“老爺爺,老,往上數幾輩,我們家也是從青州遷到嘉祥來的鳥。後來,我們全家遠渡重洋,到了花旗國,後來趕腳那裡也不好混,人生地不的,就坐船打算回華夏。
沒想到,遇到大風暴,整個遊輪上面2000多人全部罹難。
幸虧我腦子轉得快些,抱住了一塊大木板,才活了下來。
家譜也不見了,好像家譜十五年一續,我記得家譜上面就寫著你老的名字。家譜上面就咱們的關係還近一些,我就找到了這裡。
我現在在華夏舉目無親,就想認祖歸親啥的,我好孤單憂傷鳥!老爺爺答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