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平安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

他就像耳聾的貝多芬一樣,在內心深處聽見了所有的旋律: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

牧羊人,在曠野。

看見天上榮光降下,眾軍齊唱哈利路亞。…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這是救恩黎明光芒,救贖恩典降臨四方。…白雪覆蓋了大地,街頭巷尾充滿了新年的氣氛“叮叮噹——叮叮噹——叮玲隆叮噹——”的音樂聲中混雜著孩童快樂的笑聲,幾乎每家每戶門旁都放著一個用常青樹藤做成的圓圈,它上面被鑲上花朵和會閃閃亮亮的裝飾襯托過年的氣氛。

有人說,平安夜由來來自阿爾卑斯山脈下的奧地利小村莊,那裡的人們愛好音樂,曾經出過不少鄉村詩人。他們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穌基督。所以每到聖誕節,在這崇山峻嶺的一些小鎮和鄉村裡。許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紀的遊詩人,不斷的把聖誕歌的詞句和樂曲,加以改進或創新。他們很多人,長於彈奏樂器,而且幾個人聚在火爐邊,就能當場作出新的聖誕歌,成了後來聖誕歌的寶藏。有一些歌曲,也許當時唱唱,或唱過一兩年,就被新的聖誕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傳下來,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聖誕歌,它就是大家悉的平安夜。

實際上,不但是平安夜,其實聖誕樹也是來自耳曼民族,就像聖誕起源於異教的習俗,聖誕樹也有悠遠的歷史,併成為很多文化中冬季的普遍現象。據稱,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耳曼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聖嬰。隨後,耳曼人人把12月24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聖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佈置一顆裝著蠟燭的聖誕樹。不過,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免費著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農民,在聖誕節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名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樹枝cha在地上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民說,每年今,樹上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盛情。所以,人們所見的聖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小禮物。

耳曼人極富創造和想象力,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近代科學起源於歐洲,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在德意志產生,然後席捲整個歐洲再擴散到世界,歐洲人一度將德意志視為近代文明的搖籃,從這裡就能想象出影響力。歷史到底怎麼樣很難說清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耳曼人有他們驕傲的理由,至少在創造和“舶來”完善方面沒有人比他們做的更好。(本或許比得上?)在接新年到來的最後一天,按理說不管是民間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會有一段假期,可惜的是現在是戰爭狀態。很多人依然需要留在崗位無法與親人倒數新年的到來。作為勝利態勢的一方,軸心國特別是德意志第三帝國雖然很多人沒有假期,但是他們的處境一定要比那些敵對國的人們要好上許多,至少他們接的是新年,而盟國的人們接的卻是炮彈和死亡。

奔跑在柏林街道上面的孩子臉上有歡笑,他們還小並不瞭解世界的殘酷,與之過年氣氛濃烈的柏林和德意志各個城市相比,英國的倫敦卻已經成為一座廢墟,那裡的孩子或許有幸存者,但是他們註定臉蒼白,忍著乾癟的肚皮問自己的父母親:“今天不是平安夜嗎?我想念麵包,想要火雞,想要火腿…”與那些躲避在每一個旮旯地方瑟瑟發抖的倫敦小孩相比,賣火柴的小女孩可以稱得上幸福,她還有手裡的火柴可以燃燒並做各種幻想,倫敦的小孩卻只能在冰天雪地裡看著急促或者突兀出現的閃亮,炮彈帶來了震動和氣,蒼白的小臉瞬間凍結帶著懷念麵包、火雞、火腿徘徊在平安夜永遠離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不是你們的敵人,請放下武器進行體面投降。我們這裡有麵包有牛,在特殊的節裡我們還為你們準備了火雞…。”

“…德意志的但澤是戰爭的導火索,你們現在是在為已經戰敗的波蘭前政府賣命,為對你們不負責的丘吉爾內閣買單,後果是美好的人生和不會失而復得的生命。德意志第三帝國不是你們的敵人,我們都是被迫拿起武器反抗暴力的一份子,英國和法國首先向德意志宣戰,我們被迫來到這裡…”擴音器裡的聲音雄壯威武,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那些話,這樣的事情在英倫的戰場隨處可見。

跑到別人的國家喊“xxx不是你們的敵人”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如果是在以往使用這種戰術效果或許不大。但是在特殊的節裡卻起到了效果。

很多人已經看不見英倫三島勝利的可能,特別是倫敦被夷為平地之後,丘吉爾原本以為軸心國聯軍的“暴力拆遷”會引起本國人的憤,博得國際的同情…結果卻是稱霸兩百餘年已經安逸久了的英國人怕的要死要活,國際社會看見英國連自己的首都都沒了更不想招惹軸心國。

現在德意志航空兵扔炸彈的次數變少了,他們改變策略丟的不是炸彈而是雪花般的傳單,傳單的殺傷力或許在某方面來說要比炸彈的威力大得多,炸彈殺傷的是**和神,傳單殺傷的卻是心靈。

英國人真的安逸太久了,他們享受了兩百餘年的全球霸權,長時間的“英帝國至上”不但讓他們變得驕傲自滿更讓他們失去了最原始的本能——勇氣。他們現在做得最多的事情有兩樣,其一是瑟瑟發抖地等待報復,其二是懷念以前的榮光。

在歐洲,英軍節節敗退,從阿登山脈敗到家門口,又從家門口被揍得鼻青臉腫不斷龜縮,最後連首都都丟了。

在非洲,曾經被奢望能夠拯救敗局的蒙哥馬利拼死掙扎,他不是掙扎著去戰鬥,而是扭曲臉龐狂吼:“不是我軍太無能,是德軍太狡猾!”沒命地狂奔再狂奔,在掙扎中失去北非、失去埃及、失去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在亞洲。蒙巴頓前一刻還在醉生夢死,下一刻蒙巴頓有點愣神地問部下:“你們為什麼這麼緊張?”部下答曰:“黃種人入侵了!”蒙巴頓lou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噢——上帝!中國人被本人驅趕到印度來了嗎?”部下再答:“是本人,他們恨我們英國人,放著中國不侵略跑來搶我們的‘鑽石’了!”末了可能再加一句“這是不對的。”蒙巴頓慌神“啊——上帝!本人?不是耳曼人?聽說本小鬼子很殘忍,我不能讓那些小夥子們去對付他們,趕緊…趕緊從緬甸撤退。退到印度來(保護我)!”唔…從此在亞洲的英軍過上了狼奔豸突的美好生活。

在澳大利亞,無數人惶恐不安地從這裡搬到那裡,明天又從那裡搬到這裡,人群混在袋鼠中逃竄,每個人都在歇斯底里地吼:“快跑啊!德國人殺過來了!”事實上德軍還在幾百裡外。他們不跑不行,怯弱的澳大利亞沒多少軍隊,就算是有軍隊也是三軍隊,估計只能打得過本地的考拉(一種很可愛和無害的小熊)!這還是考拉睡覺的時候,不然…。只要是個人都覺得如果阻擊登陸可能還有戲,但是要讓本沒戰鬥力的三軍隊去和傳說中的超一德軍打仗?那還不如讓那些可憐的小夥子們自殺來的痛快(或者讓考拉的小手拍死,如果能死的話)。所以,澳大利亞的每個人都在逃跑,儘管他們只能在一片大陸上繞來繞去…

好吧,不可一世的英國人變成了可憐兮兮的英國人,似乎是沒幾天功夫全世界都在和他們過不去,好像全球的國家都在欺負他們似得,只要有英國人的地方(殖民地)都在燃燒戰火。

在慕尼黑,燒鯉魚的香味撲到假寢的徐陽鼻尖,他睜開眼睛看到的是自己的子溫和的笑容,誇張地說:“噢——親愛的雅安,我的子,你的手藝一點都沒變,飄來的香味比幾百萬的大軍更有攻擊力,簡直要征服我了。”莉莉-雅安-伯德里希,這位本文一百二十萬字中關於她的還沒兩章厚內容的女主角,她對著作者也就是榮譽我靦腆地說:“非常謝,終於又讓我出場了。”事實上是…她保持著幸福的笑容,柔聲:“是嗎?這世界上沒人能征服我的丈夫(包括我)。”猶豫著:“你再休息一會吧?”她是一個好女人,從來都沒有抱怨過什麼(其實是作者沒寫…)一直在默默付出著。

徐陽看向外面餐桌,上面擺著不下於十道佳餚,平安夜無法缺少的傳統大菜燒鯉魚位在其中“今天,我是單獨屬於你的!”麻麼?呃…要你們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