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面目全非的世界格局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940年11月22,徐陽秘密從阿爾卑斯山脈的鷹巢回到柏林,政治的需要讓他必須向“存在”的國會彙報1940年所取得的成就。
眾所周知,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國會經過一連串的“改革”之後本沒有權利了,國會的存在只是一種“民主”形式,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國會從阿道夫-希特勒上臺的連續打擊中已經變成“裝飾品”現今的國會已經無法干涉政府的決策,它在斯達克家族上臺後成了分贓協會,德意志第三帝國在戰爭中所掠奪到的利益一般是在國會以飛公開的形式瓜分殆盡。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一套合理的行政機制,良好的溝通成為行政機構迅捷頒佈指令的前提,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內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重複費的行為,從而國會的存在發揮了重要的最用,他們就是在溝通中協調,減少重複
費的損失。
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只要是“群體社會”就會有**的集團,強大如德意志第三帝國也有“蛀蟲”的存在,如果按照歷史上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走到1940年末的一連串大勝,國內的**正是面臨“轉折點”的關鍵時刻。
所謂的“轉折點”就是有大部份官員將戰爭掠奪來的資源貪墨,這些原本應該用來支撐接下來戰爭的物資憑空蒸發了,進而讓本來就缺乏資源的第三帝國變得更為“貧窮”以至於進行的是一場“泡沫”式的戰爭,強大的外表下是一個須有其名的塔羅牌,稍微碰到挫折就轟然倒下。
所幸,徐陽早有預防措施,雖然無法完全除**,但是總算將損失壓制到最小,那些自喻“功臣”的傢伙們無法肆無忌憚地進行自肥的貪汙,一些不良動機的“佔領區懶惰學說”
“次品費資源言論”沒有市場。當然,事情也不是全部順利,佔領區的消極怠工和資源
費無法百分百避免,強硬措施也就起到了效果,對於圓滿完成任務的進行豐厚獎勵,惡意破壞的則血腥清除。強烈的差別下,願意和小命過不去的人,那是越來越少。
“1933年到1939年9月的收入和開支情況彙總:國內稅收、海關關稅和其他來源818億帝國馬克;冶金研究所證券105億帝國馬克;稅收債券31億帝國馬克;短期信貸69億帝國馬克;長期信貸167億帝國馬克;總計1190億帝國馬克。”帝國財政部長沃爾特-芬克環視臺下議員一圈,語氣平淡:“軍費開支600億帝國馬克;其他所有開支590億帝國馬克。”大量的數據讓數學不的人一聽就覺得頭暈腦脹,可是他們依然需要聚
會神地專注傾聽,那些數據關乎的不但是帝國的整體實力還是他們的切身利益。
“到目前為止,我們將帝國的領土擴張到戰前的七倍,北起格陵蘭海、東至維斯瓦河、西達比利牛斯山脈、南到地中海。在海外我們擁有整個北非,在亞洲我們還佔領了印度尼西亞和大量的島嶼,澳大利亞也在攻略之中。”沃爾特-瓦克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七倍!我們缺乏原材料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
“我們還有領先領先於世界的十項實用軍事技術!”沃爾特-芬克神情充滿驕傲“世界上最大口徑最大威力的火炮,德國800mm多拉,ap彈重7。1噸,能遠距離穿透1米厚的鋼板、7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30米的地面;世界上最高初速最遠程的火炮,310mmk5,151.3千米;世界上最遠
程的海戰命中,德國沙恩霍斯特號24175米命中光榮號,並且在隨後的24175米—23450米距離間,沙格兩艦連續命中光榮號5次以上!”的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技術真的領先於世界,這不但是驕傲也是科技實力的體現。
“坦克火控!裝甲材料!發動機技術!潛艇技術!火箭技術!飛機生產技術!化梅技術!”沃爾特-芬克注視前來旁聽的軍部系統將領:“還有我們無人可及的戰爭經驗和優秀的指揮官們!”
“我們的i。g。法本公司!我們的克虜伯公司!我們的萊茵金屬集團!我們的亨舍爾、歐寶、亨克爾、西門子、man、瑟、哈諾馬克、威廉港造船廠、戴姆勒奔馳、布洛姆-福斯造船廠…”一個又一個公司的名字還有出
的科學家沃爾特-芬克唸了足足有五分鐘,難以想象他是怎麼將那些牢記:“‘數字計算機之父’康拉德-楚澤,火箭專家沃納-馮-布勞恩,坦克設計專家費迪南德-波爾舍…”那些被唸到和沒有被唸到的,他們是德意志的菁華更是崛起的支柱,沒有他們就沒有強盛的德意志。一個民族的崛起過程從來都離不開含辛茹苦的付出,在各個領域勞動的人們,他們將永遠被歷史牢記!
徐陽站了起來,他“啪——啪啪——”節奏緩慢地率先鼓掌,隨後國會大夏被掌聲所淹沒。
“這些人註定會被尊重,他們將被歷史所牢記!”徐陽鏗鏘有力地一揮手:“我提議在巴黎廣場(柏林)豎立一塊豐碑,將他們的名字刻上去…”話聲未落馬上被水般的掌聲所打斷,他矜持地等待掌聲漸落:“人們每路過那裡必將停下來昂視高達八十八米的豐碑,看著上面的名字就會想起他們的貢獻!”偌大的會議廳變得落針可聞,站立的人無分年幼老少表情上滿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專門豎立豐碑以前一直是國王式的榮耀,還沒有任何政權做過這樣的事情。現在元首提議為有專門貢獻的人豎立豐碑,這是鼓舞人心士氣的一步,也必將是跨時代的一大步。
“同意!”
“贊成!”
“元首萬歲!”徐陽向右側的做臺舉手致敬,那裡坐的是各家公司、集團和科學家的代表。他又看向左側,提高聲線:“我們還需要在蘭登堡門的前方豎立一塊勝利碑!”有人心裡嘀咕“
蘭登堡門前面不是公路嗎?”他們沒明白元首今天是怎麼了。
“勝利碑!”徐陽的表情很莊重似乎還有一些哀痛:“上面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一份赤誠,陣亡的將士無分軍銜,只要他們是為民族國家戰隕疆場都有資格將名字雕刻上去!如果一個碑不夠,我們就豎立第二個,第二個還不夠就豎立第三、第四…乃至於無數個!他們的犧牲不會毫無價值,在崛起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將被永遠牢記!”明白了,那是專門為軍人設立的紀念碑,元首選擇豎在蘭登堡門前方也極其有意義,
蘭登堡門所代表的是普魯士的崛起,他或許是想表達這一次的戰爭不是毫無意義,經過這一次的戰爭比較超越過去的榮耀。
提議順利通過,在場人士高聲喊著各式各樣的口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將心裡的動發洩出去。
作為旁觀的軸心國代表們大多時間是在面面相覷,他們經過一連串事件後心裡產生很多想法和慨。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沉淪,她的國民們時刻盼望國家變得強大,可是盼望需要經過付出和努力後才能實現,有的時候哪怕是付出了和努力了都不一定會有結果。
代表們現在又多了一層理解,不管是民主國家或者是**國家,想要崛起永遠無法缺少一個掌舵者,然而能夠帶領國家變得強大的掌舵者總是不那麼好出現,他們覺得德意志是運氣極好的國家,以前有俾斯麥將散亂的德意志團結起來,近期有阿道夫-希特勒將一戰戰敗後的德意志整合起來,現在有斯達克作為掌舵者將先輩們所努力的積累巧妙的運用。
強大需要積累,世界上沒有所謂的一步登天。積累的過程或許會出現有卓越貢獻的人才,但是如果沒有能夠巧妙運用積累資源的人也是枉然,世界上有豐厚積累的國家很多,她們沒有能夠善加利用的掌舵者,以至於長年累月的積累被自己人無視被其他人掠奪。所以,積累是必要的,沒有運用的人是悲哀的。
雖然戰爭還在繼續,擋在面前的國家也是無法累計,坐在現場的人們卻稍微看到了未來。他們強烈覺得,只要掌舵者一如既往的睿智,強盛不會是曇花一現;如果國家強大,他們得到的將會比現在要多得多,一些短視的利益爭奪需要為“大方針”讓步,而這也是掌舵者一再強調的事情。
過去,無視“大方針”的個人或集團被無情的消滅了,還留在“利益分享階層”的個人或集團充分認識到什麼叫鐵血。他們現在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瞭解到帝國未來一年的發展計劃後更是堅信當初的選擇沒有錯誤,元首雖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可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利益都被照顧了。在這種合理的分贓條件下,他們有什麼理由不配合呢?
平衡!一個合格的領袖,他不但要帶領國家走向強大,還要保持內部的利益平衡,沒有這些…一切都是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