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飄逸高古淳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書房裡,掛著一幅張良勳先生的書法,風神飄逸、高古淳厚。每天凝神觀賞,心靈會獲得一種平和寧靜的覺。
張良勳出生在書畫之鄉——安徽宿州市埇橋區。早年從梅純一、孔小瑜、童雪鴻學習書畫。1964年,23歲的他就以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版畫《麥收時節》和《鄉村姐妹》參加建國十五週年全國美展。此後,作品屢見於《人民報》、《解放軍報》等重大報刊,並赴歐、亞、非等國展出,年輕的他成為美術界引人矚目的青年才俊。
十年文革,張良勳的繪畫藝術被迫中輟,但心中放不下對藝術的追求,在不足40平方米的陋室中,他孜孜追求書法藝術。上溯魏晉,下至明清,他翰墨世界裡暢遊博取,特別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顏真卿、張旭、懷素、王羲之等人,更是他取法學習的對象。臨帖學習,墨盡三缸,在廣泛博取的基礎上,用筆、氣勢、意境都有他獨特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特徵。落筆空中取勢,大起大落。其書作講求整體與局部的呼應,筆與筆、字與字、行與行,無論是細曲直還是乾溼濃淡,都是恰到好處,一氣呵成。他的行書如其人,溫文爾雅,草書或婉約或奔放,皆是妙趣天然。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有評:“韻味氣勢,直追宋唐。”張良勳讓人稱道的,不僅是他取得的書法成就,還有他的高尚人格,儒雅、平和、樸實,走到哪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態。他摒棄浮躁和喧囂,不去湊書坊的熱鬧,不喜觥籌
錯,更不會去攀附鑽營,而是把自己的身心完全
給了書法藝術,幾十年如一
,淡泊名利,追求內在的文化底蘊。我覺得,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文情懷,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人們常形容與學養深厚的人談如沐
風。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11月16
,大雪瀰漫,在他當時位於合肥長豐路的書齋裡,我與他促膝
談,聆聽他對藝術、對安徽書壇的高見。窗外鵝
大雪,室內
意濃濃。我驚歎他在哲學、文學、美學、社會學諸多領域都有卓越見識,同時又折服他為人的謙遜與豁達。
因為崇仰,我特意把房子買到他一塊,成為近鄰。雖不能天天見面,但心中常想,隔壁住著一位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這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