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章將軍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將軍祠說大不大,佔地也就是和赤村那間祖廟差不了多少,然而卻出奇的高聳,不知是因為初建者在建造之始,便是打算將此將軍祠建的如此偉岸,還是周圍百姓自覺得將自家的屋舍修在它的廟簷之下,總之在周圍眾多的樓宇中,恐怕再也找不出比它更高的建築了。

家鄉的祠堂是文定與小夥伴們兒時的天堂。初次出來討生活,也是在一座遠近馳名的關帝廟腳下,文定彷彿與祠堂廟宇有著不解的淵源,幾年下來總算是見過大大小小不少的廟宇。

在文定的印象中,只要是一般較為出名的廟宇,還沒走到門外,就可以瞧見那熱鬧的場面,一般百姓的集市、廟會都喜歡安置在廟門外。

小廟尚且如此,若是像武昌府那寶通禪寺、青菱古剎一般的大廟,門外沒幾步便是城裡的鬧市。可這將軍祠卻偏偏不是這般,門前是乾乾淨淨,一個擺攤的商販都沒有,大家只是安安靜靜的攜老扶幼而來,又悄然無聲的自行離去。

雖然這裡沒有那些個一步一磕頭的虔誠信徒,不過光只是這份安靜,就讓文定覺得肅然起敬。

文定大略的數了數,進香隊伍中少說也有不下三百人,若是在旁的地方,小孩哭,大人打,男人們闊論高談,女人們閒話家常會是如何喧鬧的景象,然而在這裡,在此刻卻是悄然無聲。

文定夾雜在人群之中,隨著城中的百姓緩緩步入將軍祠。一踏進大堂,抬眼便望見神龕上那尊比真人還要大上許多的塑像。

此無疑便是百姓們膜拜的那位將軍,神臺上他威武不凡,右手執寶劍,左手緊握著拳頭,雙目凝視著遠方,神態也是格外的凝重,讓人一見便能受到這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忠臣義士。

文定謹記方才大叔的提點,初一進門後,就隨著周圍的百姓們點燃了三炷香,必恭必敬的在了香爐裡。文定原打算就這樣夾雜在人群裡,靜靜地瞻仰一番,然後再靜靜地離開,可他那身與眾不同的衣衫,還是讓他顯得格外突出。

未幾,果然便有一位白髮長者找上了他。

“這位善客可是來自山外?”白髮老者沒有半點虛禮,直接就是這開門見山的一問,讓原本就倍受人側目的文定,越發被包圍在眾目睽睽之下。

在如此多人的子之下,文定還真是有些不太習慣,嘴角輕輕扯動了一下,想用淡淡的笑容來掩飾自己此時的尷尬,面向白髮老人回答道:“回老伯的話,小的來赤城確實不過幾。”這白髮老者大約就是方才門外那位大叔所說的廟祝。一般廟裡的廟祝也就是廟中司職香火者,乾的最多的差使也就是為香客們解籤圓夢,大多時候,那些小廟裡的廟祝,也就是那些行走江湖的遊方術士們,臨時在某個小廟掛單而已。就算在大廟之中,廟祝也不是頂重要之人。

可這位白髮蒼蒼的廟祝則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臉上既沒有那些小廟祝獻媚的神情,也沒有那些大廟廟祝們的桀驁之氣,全身充滿著一股折人的威嚴。在他面前,文定自覺得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時的廟祝看上去心情不佳,語氣中也帶著幾分嘲諷,道:“善客來到本城不過數,大王的宮殿、太子的東宮,還有諸位大人們的府上,那麼些富麗堂皇的去處定然還不曾一一拜訪過,何來的興致光臨這狹小的祠堂呢?”若是文定據實以告,自己是因為路才來到這將軍祠門前的,不消說這位白髮廟祝,就是旁邊這些來此上香的百姓也會大失所望。

這幾年下來,文定早已不再是那隻知低頭往前,也不管是不是會撞上厚牆的愣頭青了。

看的出這位白髮長者,對包括巴王與公子斐在內的那些本城權貴們,並不是十分的敬畏,甚至於從他口中,可以聽到些不屑的意味來。

這世上的人哪怕是相隔的再遠,脾依然是會有其相近之處,這白髮老翁就如同外面那些不容於朝廷、不容於權貴的清高之士似的,總是對當權者有著諸多的不滿,對權貴們的榮華則是不住的冷嘲熱諷,時不時的還會說出幾句驚世之言來,可正是這些人,往往都能得到低層百姓的愛戴。

自己等人如今是寄居於他人屋簷之下,文定可不願得罪於本地的百姓,惹上是非,忙撒了個小謊道:“小的這幾裡數次聽人說起,將軍祠乃是本城一處不可不來的神聖所在,是以今特來瞻仰一番。”聽聞將軍祠在別人口中是如此的重要,香客們自是欣喜不已,連白髮廟祝那張嚴肅的臉上也出一絲,欣的道:“總算是他們這些個大人們還有些良知,還知道這巴子國是仰仗誰,才有機會綿延至此的。”文定對這將軍祠的來歷可是充滿了好奇,趁著廟祝喜形於之時,藉機問道:“將軍的威名,小的只是聽人匆匆談起過,關於將軍的平生事蹟卻知之甚少,不知老伯可否為小的敘說一二?”作為將軍祠的廟祝,乃至於將軍的平生事蹟自然是不會有人稔如他,而向那些晚輩們敘述將軍的事蹟,也是白髮廟祝平裡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廟祝輕輕捋動著自己那幾綹雪白的鬍鬚,眼神開始變得離,彷彿看到的不再是這些活生生的百姓,而是那早已逝去的英靈。

此情此景,周圍的百姓早就是習以為常,自覺得圍坐成一團,為白髮老翁空出一塊空地來。文定初時還不曾領會,還是身旁的一個男童偷偷扯動他的衣袖才醒悟過來,也和大夥一般席地而坐。

漫漫地,廟祝張開了嘴,聲音似乎也透著一股憂鬱:“那是在距離現今大約二千多年之前,當時,我巴子國萬千臣民還生活在外面的大千世界,夷水兩岸佈滿了我國先輩們漁樵耕種的足跡,在夷水的滋養下,先輩們過著田園牧歌似的富足生活,江州更是這世上最為繁華、最為宏大的都市之一,而當時巴蔓子將軍擔任著我國的大將軍一職。”

“有一年,一幫叛臣賊子興風作亂,趕走了大王,殺戮了無數的臣公,驅散了營中的官兵,殘害我黎民百姓,把好好一個巴子國攪得暗無天。百姓們盡皆難以存活下去,對那些個歹徒都是深惡痛絕,可他們連大王都能驅走,虎賁營都可以遣散,百姓們有何能耐可以奈何得了他們呢!”

“眾人只好齊齊向巴蔓子將軍求援,說道:‘天塌得有長者出來頂,就請您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吧!將軍。’雖然巴蔓子將軍亦是憂患國民之苦難,然而巴蔓子手下的將士也已是亡的亡,散的散,實在是孤掌難鳴。”

“他兼權計了良久,能解燃眉之急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請求強大的鄰國出兵援助。那時我巴子國有一領邦,號為楚國,國土廣大,兵員充盈,光是將領便不下千員,最重要的是與我巴子國多有姻親往來。將軍暗藏寶劍,裝扮成落難的百姓,順夷水而下,晝伏夜行,不辭勞苦,好不容易到了楚國的都城。”

“這時候,他的衣服襤褸,已遮不住身體,草鞋早就磨穿,腳都著骨頭,鬍子頭髮老長,活像個行乞之人。可他一心急著救國於水火,也就什麼都顧不得了。他連夜會見楚王,直哭得兩眼滴血,訴說祖國、百姓正遭受的苦難,請求楚王派兵去援助水火中的人們。”

“楚國和我巴子國原是友好鄰邦,又有姻親之儀,按說一方有難,另一方應該毫無保留的竭力幫助。可巴子國當時已然是滿目瘡痍,楚王怕即便是一時間將巴國王室扶持起來了,後也是無力迴天,再加上原來時不時兩國之間還有些小摩擦,讓他更是舉棋不定,出難道:‘既已國破家亡,派兵過去又有何用呢?將軍不如留在我楚邦,後榮華富貴,絕不會比將軍在彼邦時短少半分。’”

“楚王乃是真心誠意的相邀,可是將軍卻不為所動,繼續請求道:‘大王明鑑,在下之所以跋山涉水的來到郢都,乃是應巴子國舉國上下萬千臣民的請求,正是因為人心尚未亡去,所以外臣方才敢來請兵。順人心者,敗能轉勝;逆人心者,勝亦會敗。只要上國能助一臂之力,叛亂不難平息。’”

“巴蔓子將軍的話說得懇切,環環入扣,絲絲入理,可楚王依然在猶豫不決,最後開出了讓我國割讓出三座城池的苛刻條件。在這家國存亡之際,將軍也顧不得那麼許多,道:‘請大王速降旨派兵,隨我西征。只要平了叛亂,什麼事都好商量。’”

“楚王在得到想要的東西后,終於肯出兵襄助了。外邊有楚國的強援,內有百姓們的接應,回國後,將軍很快就把叛亂平靖下去了。舉國上下都十分他,擁戴他,稱他是‘社稷重臣’。大王也委以國政,百姓也都樂意聽命於他。將軍理萬機,勤勤懇懇,上下一條心,終於將敗落的巴子國重新恢復了元氣。”

“然而就在此時,楚國卻派來了使臣,要求依照約定立即割讓三城,全國頓時譁然,議論紛紛。有的人說,將軍既然有言在先,就難以抵賴,只好將城池割讓給楚國;有的說,兄弟鄰邦,只能水幫魚,魚幫水,不該趁人有難藉機索要好處;有的衝動之人則準備刀矛弓箭,寧願拚死,也不肯割讓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