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節隱世後墨再出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下臨淄外墨。”魯仲連心中一動,突然說了一句隱語。

“法同,則觀其同。”停頓片刻,真切的聲音又飄了過來。

“法異,則觀其直。”

“賞,上報下之功也。”

“同,異而俱於之一也。”突然,真切淡漠的聲音變成了一陣動人的笑聲:“果然千里駒,來得好快也。”笑語還在山谷迴盪,一個白身影便從峽谷倏忽飄了上來,堪堪地落在了魯仲連對面。魯仲連只是留心盯著對面山林,突覺眼底白影一閃,定睛一看,竟大是愣怔——面前竟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白紗裹身長髮披肩,半身隱在花草之中,竟活活一個仙子在前!

“你?是方才與我對話之人?”魯仲連終於開口了。

少女一陣笑聲:“空山幽谷,能有何人?”魯仲連正道:“音有定,分明不是一人。”突然便是冰冷真切的聲音:“小技耳耳,豈有他哉!”分明便是面前少女在說話。

魯仲連再不疑心,一拱手道:“既是如此,魯仲連請見南墨鉅子。”少女一點頭:“這個譯吏,卻是不能入山。”魯仲連躊躇道:“我不諳越語,沒有譯吏豈不誤事?”少女笑道:“誰個與你說越語了?自找累贅罷了。”譯吏在一旁笑道:“無妨無妨,先生自去便了。”魯仲連道:“荒險山地,出了事我卻如何心安?”少女便是冷笑道:“荒險山地?也只你說了。”說罷伸手一指“左走二十步,山崖下便有一客棧?”

“客棧?當真?”魯仲連與譯吏皆大奇,竟是異口同聲地驚訝發問。

少女也不說話,白影一閃,倏忽便到左手崖下,說聲:“看好了。”腳下一踱,地面齊身的草木便隆隆分開,竟赫然顯出一條寬可容車的石板道!石板道盡頭便是一面光潔的巨石,巨石右側卻是一個灰的凸起,活生生一個大紐扣。少女上前在紐扣上“啪!”地一拍,便聽轟隆一聲,巨石下方竟滑開了一扇大門。少女指點道:“這是客棧,機關最是簡單,就這兩處,客官記下了。客棧內一應物事齊全,你只闔上山門,便是萬無一失。”譯吏只驚愕得發愣,猛然醒悟,連連點頭:“開眼開眼!先生便去了,小吏樂得生受一番這山腹奇趣了。”魯仲連也不想耽擱,對少女一拱手道:“如此便好,請帶我入山。”少女遙指瀑布:“便在五洩之後,跟上了。”只一轉身,便輕盈飄上了方才魯仲連看瀑布的山頭。魯仲連大是驚愕,世上果真竟有如此飛昇自如的輕身功夫,況且還是個纖纖少女,當真匪夷所思!當下也顧不得多想,憋足一口氣便大步登山,上到山頂,卻見少女咯咯笑道:“還千里駒呢,山龜一般。”魯仲連卻是大著氣:“你這輕身功夫,不,不是人了。”少女一撇嘴笑道:“呀,自己苯還罵人了!”魯仲連臉便紅了:“我是說,你雲霧飛昇,仙子一般了。”少女一伸手道:“我來幫幫你,否則呀,落也到不了。”魯仲連一擺手:“不用。五洩峰不就在峽谷對面麼?”少女一皺眉頭道:“對面?就你這苯走,落還不定能到呢?來!”說罷將脖頸上搭著的白紗拿下,一伸手便綁在了魯仲連間的牛皮板帶上“記住,你只提氣常步便了,無須使出蠻牛力氣呢。”魯仲連生平第一遭與女子如此接近,更兼好勝心極強卻要被一個少女“提攜”不覺便有些窘迫,卻又無話可說,便只點頭道:“好了,試試。”少女卻道:“第一次,閉上眼了。”魯仲連高聲慷慨道:“不就翻山越澗麼,閉個甚眼?不怕!”少女便是一笑:“人苯脾氣還大,好了,起——!”驟然之間便從山頭飛起,向峽谷中飄來,但遇大樹與山崖伸出的岩石,少女便是落腳一點,起起落落,總在魯仲連覺得身子沉重時便恰倒好處地落在一個樹梢或岩石上,倏忽之間便又飛起,不斷地貼著山崖向那高天瀑布飛去。魯仲連原是文武雙絕的名士,輕身功夫堪稱一,今卻也是大開眼界。他竭力想讓間白紗不能著力,卻總是不能如願,任他提氣飛躍,那幅白紗總是繃得筆直地趁著他,使他能堪堪借力而不至於落入谷底的森森塵寰。

大約半個時辰,兩人降落在一處山坳。魯仲連一打量,這個山坳恰恰便在夾著瀑布的東山山,回首看去,遙遙的一柱青峰天矗立,分明便是清晨觀賞瀑布的山峰。如此看去,兩人方才竟是貼著那座大山飛了一個巨大的弧形,抄了個直線捷徑。若要走來,便要順著山嶺翻越,無論如何也得一路程了。魯仲連不由衷讚歎:“姑娘天馬行空,魯仲連佩服!”少女臉上一紅笑道:“沒有你賣力笨走,我也帶不動了。”魯仲連哈哈大笑:“實話實話!魯仲連今才知道一個笨字,是笨!”少女不莞爾一笑:“笨漢天心,好著呢。”魯仲連卻猛然驚呼:“噫!對面五道瀑布,如何只剩兩道了?”少女咯咯笑道:“真笨呢,中三道被上下兩道遮蓋,只在那座高峰看得見了。”一時之間,魯仲連竟大是慨:“要觀真山,須得登高。信哉斯言也!”少女揶揄道:“說過一回了,還說?”魯仲連大為驚訝:“這卻奇了,姑娘如何知道我說過一回了?”少女卻只一笑:“走吧,莫得我師等煩了。”說罷便向山坳深處走去。

走到山坳盡頭,又攀上一道山崖,便聞瀑布雷聲轟鳴如近在咫尺,卻偏偏不見瀑布。少女笑道:“不用打量,瀑布在山前,出去時自然看得見了。”魯仲連便又是一番慨:“墨家多奇思,這南墨院又是鬼斧神工也!”少女目光便是一閃:“比神農大山總院如何了?”魯仲連笑道:“姑娘沒有去過墨家總院?”少女搖搖頭,魯仲連便也不再問了。

上得山崖,便是一座寬闊的岩石平臺,除了腳下石板道,岩石山體竟是綠樹蔥蘢,將平臺遮掩得嚴嚴實實,與周圍山體竟是一般無二。少女道:“你且稍待,我去稟報鉅子了。”說罷一閃身便消失在山崖之中。

片刻之後,少女出來笑道:“請隨我來。”魯仲連跟著少女進了一座幽暗的山,曲曲折折大約走了百十來步便豁然明亮。魯仲連一打量,眼前竟是一個巨大的天坑。天坑方圓足有三五畝地,恍若一片寬廣的庭院,錯落有致地佈滿了花草竹林與奇異的高大樹木,四面石壁高逾百丈,卻是青亮光潔寸草不生;仰頭看去,廣袤的天空竟變成了一方碧藍的畫框,幾片白雲悠然地浮動其中,竟是說不出的高遠清奇。饒是魯仲連見多識廣,也為這天成奇觀驚歎不止。

穿過一片竹林,便見綠草如茵,草地中央一座竹樓懸空而立,竹樓下卻是一座茅亭,依稀竟是墨家總院老墨子的天竹閣。少女將魯仲連領到茅亭下笑道:“有涼茶,你且稍坐,鉅子便來。”說罷竟飄然去了。魯仲連只一點頭,便捧起石几上的陶壺咕咚咚猛飲了一陣,竟是清涼沁香,一抹嘴便盯住了那座竹樓,等待著那個自立南墨的老人出現。

天下事忒也奇怪,墨家是以對天下兼愛為本的學派,又是紀律最為嚴明的行動團體,按說最應該傳承有序,最應該凝聚不散。然則,老墨子死後,墨家卻是迅速分解,非但是當初的四大弟子各成一派,連稍有成就的年輕弟子也出了總院自立學派。聲威赫赫的墨家,竟是星散為各種墨派。這南墨,便是墨子四大弟子之一的鄧陵子的墨派。

鄧陵子原是楚國江東漁人子弟,少時聰穎靈慧,只是家貧難以求學,只有隨父母在漁船上漂泊打魚為生。有一年,墨子帶著幾個弟子南下楚國,在雲夢澤畔恰遇鄧氏漁船,便將這個聰明少年收做了墨家弟子。鄧陵子刻苦勤奮,天分又高,不幾年便成為墨家弟子中的佼佼者。墨家不求入仕,只奔波天下布學除暴,墨子便常常與幾個得力弟子分頭率領一撥人馬行動,久而久之,便磨出了四大弟子——禽滑釐、相里勤、苦獲與鄧陵子。鄧陵子最是年輕,非但學問見識不凡,劍術更是墨家之冠。在老墨子晚年,發生了秦國的商鞅變法,墨家以商鞅變法為暴政,暗殺商鞅以拯救庶民苦難,鄧陵子便是反對變法暴政最堅定的大弟子。幾經曲折,墨家與秦國冰釋誤會,與法家一起,變成了支持秦國變法的最大學派。

老墨子溘然長逝,天下大勢驟變,六國合縱抗秦一時成為。對於歷來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的墨家,曾經有過的歧見便重新發作了。鄧陵子幾次提出南下,扶持楚國變法,聯合六國抗擊暴秦!相里勤與苦獲卻主張遵從老師決斷,支持秦國統一,在天下推行秦法。資深望重的大弟子禽滑釐卻是猶疑不決,主張“靜觀其變,徐徐圖之,毋得躁動”如此一來,墨家的分立便成了無可挽回的必然結局。

便在此時,少年成名的魯仲連進了墨家總院。

魯仲連是院外弟子,原本不該對墨家決策發生影響。不想,墨家四大弟子卻因爭執不下,便提出了遵從墨子的“尚同”法度,開設論政臺,讓全體墨家子弟論戰而後決斷。墨家本來就有濃烈的開放論戰傳統,論政臺一開,便是歧見百出,本無法尚而同之。若是論戰學問,魯仲連自會虛心聆聽,然則一論及天下大勢,他便大有主張,忍不住跳上高臺慷慨昂地一口氣說了半個時辰。歸總卻是一句話:效法蘇秦,以合縱為山東六國爭取變法時機,秦法失之於暴,不足效法!

如此一個年青的院外弟子,魯仲連的侃侃大論,在墨家起了強烈反響。鄧陵子當即而起:“院外弟子尚且有如此眼光,我墨家兼愛天下,如何竟要擁戴嚴刑峻法?竟不能為天下大義另謀大道?”接著便是振臂一呼“扶持楚國變法者,左袒!”呼啦一聲,墨家的南國弟子兩百餘人齊齊站起,人人拉下了左臂衣袖。

至此,墨家的分立便是任誰也無法阻擋了。

誰知恰恰又是魯仲連身而出,站在鄧陵子面前氣昂昂道:“反對秦法,不等於扶持楚國!楚國舊族基太深,不足為變法表率!”鄧陵子打量一番這個偉岸青年,揶揄地笑了:“我曉得,你是要說,齊國有兩次變法基,墨家當扶持齊國為抗秦盟主,是麼?”

“正是!”魯仲連昂昂高聲。

“後生,再過十年,你要改了主意,還可以來找我。”鄧陵子輕蔑地一笑拂袖去了。

光陰荏苒,齊湣王即位秉政,魯仲連的拳拳報國之心竟一天天地冷了下去。

終於,魯仲連開始回味蘇秦對屈原申君的期望,開始回味鄧陵子對楚國的賞,也開始尋覓真正將變法當作生命的強毅人物。幾年下來,魯仲連終於認定:山東六國之中,此等人物只有一個,那便是屈原!屈原雖然被放逐南楚,但他的威望卻在楚國與俱長,只要扶持屈原上臺,楚國便可撐持天下與秦國分庭抗禮。魯仲連與申君謀劃了一個扶持屈原的周密方略,只是需要一股特殊力量來完成。

魯仲連便想到了墨家,想到了當初力主扶持楚國的墨家大師鄧陵子。鄧陵子創立了南墨,若有他援手,此事便大有成算。然則,魯仲連一直都不明白:鄧陵子南下十餘年,為何扶持楚國變法的大事卻始終是泥牛入海?

“禹陵茶天下獨有,魯仲連品嚐得出?”一個蒼老舒緩的聲音便從身後飄來。

魯仲連驀然回首,卻見一個清越矍鑠的白髮老人正站在廊柱之下,頓時恍然,連忙莊敬地深深一躬:“在下魯仲連,拜見南墨鉅子。”老人笑著一伸手:“無須客套,仲連坐了說話。”魯仲連一拱手:“謝坐。”便坐在了石案右手的石墩上。老人卻只走進廊柱下,便悠然踱著步子道:“月前,老夫接到禽滑子的飛鴿信,不想你卻是隨後便到。如此急迫,卻有何大事要南墨襄助?”倏忽之間,魯仲連竟是一個靈!這個當年以凌厲越著稱的墨家大師,眼下竟是一副出世風骨,魚龍變化,卻是令人實在難解。心念閃動,魯仲連卻仍是肅然拱手道:“啟稟鉅子:仲連與申君謀劃得一個方略,要扶持屈原重新出山,刷新楚國,領袖天下!”

“難得也。”老人沒有絲毫的驚訝,捋著長長的白鬚悠然笑道:“十餘年之後,千里駒還是跑回來了。不錯。老夫沒有看錯齊國了?”

“當年不聞道,原是仲連偏狹。”魯仲連卻是坦然“今方悟,仲連願追隨大師,共同扶持楚國,為天下一張非秦大道。”老人默然良久,卻是搖頭嘆息:“刻舟求劍,晚矣哉!”

“大師此言,仲連卻是不明。”老人沉重地嘆息了一聲:“楚王昏庸顢頇,屈原心志已失。今楚國,已成水之舟,老夫縱有當年刻痕,然沉舟側畔,如之奈何?”

“大師差矣!”魯仲連心中一沉,不便有些急迫“屈原雖久經滄桑,多有悲愴憤,然卻雄心未改,今秋還上書楚王,力主變法!若屈原秉政,申君輔之,若楚王昏庸,何不能另立新王?還有…”魯仲連驟然壓低了聲音“以屈原當年暗殺張儀、斷然與秦國開戰之膽略,安知他不會取而代之?”老人輕輕地搖搖頭笑了,似輕蔑又私嘲笑:“魯仲連啊,你可曾讀過屈原的《懷沙》篇?”見魯仲連搖頭,老人便是輕聲哦:“伯樂既歿兮,驥將安程兮?人生稟命兮,各有所錯兮。知死不可讓兮,願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哦得罷,竟是喟然一嘆“如此灰冷頹喪,談何雄心未改了?”魯仲連一陣愣怔,沉道:“賦詩作詞,原是傷懷者多,大師似乎太得當真了。”老人大是搖頭:“言為心聲。老夫雖與屈原只一次謀面,然自信看得不差,此人詩情有餘,韌長卻是不足。總歸一句:屈原者,奉王命變法可也,要抗命變法甚或取而代之,便是異想天開了。”魯仲連默然良久,站起身一拱手:“大師如此說法,後學不敢苟同,告辭。”

“且慢。”老人一招手“老夫並沒說不幫你啊?”

“大師不出山,卻是如何幫法?”

“仲連少安毋躁。”老人笑了“南墨不同總院,弟子大體都在三楚之地散居。老夫派一名得力弟子隨你下山,南墨力量便你調遣,如何?”魯仲連大是驚訝,實在不解這老人心思。就實在說,如此做法魯仲連是十分滿意的,甚至比鄧陵子本人出山更滿意。若是老人出山,行動未必親臨,卻還要事事商討,他要不贊同,你便寸步難行。南墨弟子魯仲連調遣,便沒有了諸般掣肘,可放手實施謀劃,自然便是上上之策。可是,老人何以如此放心自己呢?要知道,墨家歷來是行不越矩的,將大批弟子到一個院外士子手裡,當真是非同尋常。心念及此,魯仲連不:“大師究竟何意?不怕魯仲連失手麼?”

“老夫不願出山,卻不想屈了你等心志。”老人便是一嘆“仲連啊,你但能證明老夫錯料屈原,便是天下大幸了。老夫生平無憾,只是太想犯這個錯了。”

“大師…”剎那之間,魯仲連竟是猶豫了。

老人卻已經轉過身去,啪啪啪拍了三掌,一道白影便倏忽飛到了亭外,竟是方才的少女。老人正吩咐道:“小越女,你持我令箭隨魯仲連下山,南墨三楚弟子盡聽魯仲連調遣。”少女道:“請老師示下,南院事務付何人?”老人道:“你不管了,我自安排便了。記得多報消息。”少女興奮地拱手:“是!弟子明白!”老人轉身又對魯仲連道“你便帶她去吧。”魯仲連卻大是沉:“大師,她,太小了。”老人目光一閃:“太小?只怕你這千里駒走眼呢。去吧,諸事毋憂了。”說罷竟是飄然去了。

“我叫越燕。”少女咯咯笑了“笨!還愣怔?走啊!”魯仲連無可奈何地笑了笑,大手一揮,便徑自大步向院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