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紀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艱難的入關2005年9月30早7點,我們乘坐延邊文化國際旅行社的大巴從延吉市出發,準備從琿口岸出境前往海參崴。導遊張先生先向我們介紹了海參崴的概況和俄羅斯人的風俗習慣,還教了我們幾句簡單的俄語。遊客中絕大多數人沒有學過俄語,按照漢語的發音來學習這幾個簡單的俄語詞彙更到詰屈聱牙,只一個“你好”就讓大家讀了半天也記不,“茲——得——拉——斯——特——威——接”抻得好長好長,不知讀成這個樣子,俄羅斯人聽了能不能明白。有個遊客說這麼多詞兒我是學不會了,我只把“借武師嘎”(姑娘)和“可拉西哇呀”(漂亮)學會就夠用了。
車過圖們,汽車開始順著江岸行駛。右側是並不寬闊的圖們江,江的對岸是朝鮮的地界。朝鮮的山上幾乎沒有樹,大約30度以上的斜坡都開墾成了耕地,有的山坡耕地甚至超過40度。可想而知,水土失會有多麼的嚴重。這些耕地上長的莊稼也非常矮小,玉米的高度只有一米左右,當然也不可能收穫太多的糧食。回頭再看我國的山,植被雖也不算太好,但總比朝鮮的山好多了,時值秋季,山上真是一個彩林的世界,綠葉的松柏、黃葉的柞樺、紅葉的槭,還有很多說不上名字也說不準顏的樹木相輝映,把連綿的群山裝點得奼紫嫣紅,煞是好看。這時,我的心中忽然產生了一點自豪,在這裡,我們有資格嘲笑鄰國對自然環境的掠奪破壞。
同車的遊客有42人,我們結伴的一組12人,是最多的,還有延邊州某單位的一組接近10個人,其餘都是三三兩兩的小團體和一些散客。這些遊客中有大約10人以上是朝鮮族,他們之間是用朝鮮語談的。我們還沒有出境,就被這聽不懂的語言搞得一頭霧水。
大約9點,我們到了琿口岸。沒想到旅行社的工作疏忽竟讓我們耽擱了兩個多小時。旅行社為我們代辦的臨時護照中,有兩份護照上的姓名與身份證的姓名不符,其中一個矇混過關,另一個是我們一起的老李,護照被退回補辦。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我們下車拍了一些照片。口岸東邊100多米的地方,就是國界線了,兩旗杆上分別懸掛著中俄兩國的國旗,雖然兩面國旗在一起飄揚,但我還是覺得我們的五星紅旗不如俄羅斯的白藍紅三旗飄揚得更舒展。朝四周望去,是一片連綿的低山丘陵,東南方向的一些山嶺已經是俄羅斯的地界了。
補辦的護照終於送到了,導遊辦完了手續,帶領我們奔向俄羅斯的口岸檢查站,中間還有一道關卡,擁了一串的車輛。導遊說是俄羅斯方面有很多人持“中國人口擴張威脅論”擔心中國人入境多了會使這片土地中國化,他們不希望有太多的中國人到俄羅斯去,就採取一種消極抵抗的態度,故意在通關的過程中磨磨蹭蹭,拖延時間,以此來減少中國人過境的數量。
我們坐在車裡又等了一個多小時,大家都覺得有些餓了,就提議用這段時間吃午飯。導遊也覺得這個意見有理,就下車把午餐盒飯分發給大家。沒想到進入異國領土的第一餐竟是站在風中吃盒飯。我們很快就把盒飯下肚,然後把飯盒和其它垃圾收拾好都扔到垃圾箱裡。我打趣說,看來還是要經常出國啊,經常到國外可以使我們為了國家的榮譽而改掉一些原來的壞習慣啊。
吃完飯坐到車上,前面堵著的車就都通過去了,我們的車也很順利地過了這道關卡,面而來的是俄方口岸檢查站,檢查站正對著我們來的方向牆上懸掛著俄羅斯的“雙頭鷹”國徽。導遊說這座俄方檢查站的鐵皮房是中方出資修建的,從口岸到扎魯比諾的鐵路和從口岸到克拉斯基諾的公路也都是中方出資修建的。看來在這裡,俄羅斯人利用中國人急於在此地出境的心理還是狠狠地刁難了一下中國人的。
俄方口岸檢查站的入口處張貼著一張限制攜帶物品的公告,俄文的,文字看不懂,但看圖大致可以明白,主要限制野生動物、動物製品及一些能引起神經興奮的藥品。在俄方口岸檢查站還算順利,只二十多分鐘的功夫,我們就通過了。剩下的兩道小關卡也沒費什麼勁,這大大小小的五道關口一共耗費了我們大約五個小時的時間。過了這最後一道關卡,我們都長出了一口氣。
二、連綿的荒原進入俄方一側,導遊告訴我們說這裡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哈桑區,這個哈桑區的級別相當於我們的一個縣,它的行政中心設在前方不遠的斯拉夫揚卡。可是近來斯拉夫揚卡出現的口蹄疫疫情,止旅遊車輛通行,貨車經過也要經過嚴格的檢疫。俄方旅遊公司的大巴也只能在斯拉夫揚卡附近的公路路口接我們。
俄羅斯境內一側景緻與中方一側大不相同。在中方一側,人的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還是較大的,平原全部開墾起來,部分山坡地也被開墾起來了。而在俄方一側,連平原還都荒蕪著,只能在漫無邊際的荒草中搜索到幾小塊耕地,這幾塊種著莊稼的耕地也荒蕪得很,莊稼和雜草和和睦睦、親密無間地共同生長著。如果不仔細分辨,還真看不出哪裡是耕地,哪裡是荒地。在這一塊地方,最明顯的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就是我們正走的這條由中國人修建的公路和公路邊的一溜電線杆。我們乘坐延邊旅行社的大巴沿著這條公路先後穿越車鹿河、巖杵河、格拉得卡亞河、阿吉密河的沖積平原,到達斯拉夫揚卡附近的路口換乘俄方旅遊公司的大巴,又穿越西吉密河、大蒙古河、埃裡杜嘎河,然後沿綏芬河下游平原的西緣北上,到瓦西利耳耶夫卡附近跨過綏芬河。從琿口岸到瓦西利耳耶夫卡大約有近300公里,在這將近300公里的行程中,我們僅僅看見七、八個居民點和三個在田間勞動的農民,其中有的居民點只有三五座木板房,可想而知這一帶的人口稀少到什麼程度。
在這幾塊小平原和低山丘陵間,遍佈著各種野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短莖的野生蘆葦,雪白的蘆花,橙紅的蘆葉,大片大片地在平原和較平緩的山坡上鋪陳開來。還有一些開著藍小花的野草從車窗下掠過,讓你無法仔細端詳它的姿容。更多的野草是我叫不上名字的,它們默默地在這裡自然生長,自然消亡,共同創造著這片美麗的荒原。荒原中地勢低窪處由河汊和池沼構成了大片溼地,有一些野鴨和鸛在自由自在地捕食和嬉戲。在丘陵稍高些的地方,是一些稀疏的樹木,很自然地點綴在五顏六的草地之中。還有很多的野鳥在林間低迴盤旋,但我能認出的只有喜鵲和烏鴉。我相信,這片草地中一定還有很多野生動物,只是林深草茂,車又飛掠而過,難得一見罷了。
有一群馬在草地中悠閒自得地吃草,大大小小的一共有十幾匹,沒見有籠套,也沒見牧馬人,不知它們究竟是由人飼養的馬還是野馬。
中間換車的時候,我曾到路邊的草地上站一會兒,腳下覺很暄,低頭看去,全是腐爛的草。原來這裡一直無人開發,已經積攢了厚厚的泥炭。此時我真有一種衝動,想在這草地上打幾個滾,然後靜靜地躺一會,盡情享受一下這裡潔淨的空氣和溫煦的陽光。
路途中間也有幾段山勢較為陡峻,盤山公路在密林間穿行。樹木品種很多,但都是闊葉樹。由於我多年在平原地區生活,對樹木的瞭解很淺,所能認出的只有柞、樺、楸、槭、山榆等幾種。高樹稀疏的地方,往往生長著一些一米左右高的灌木,大片大片的,葉子紅黃綠夾雜,就像是誰用巨幅油畫在公路兩側裝飾了長長的畫廊,讓車上的遊客只是呆呆地觀看。
從琿口岸到海參崴一線最大的平原還當屬綏芬河下游平原。綏芬河在這裡分了很多的河汊,還有很多由於河改道而遺留下來的牛軛湖。平原的邊緣也開墾出一條一條的用樹壕間隔的整齊的耕地,但好像也是多年沒有耕種,如前面看到的荒原一樣,生長著各種雜草。這時大約為北京時間下午5點左右,天有些暗了,看不清這片平原上都長著什麼草,生活著什麼動物,只能看見河汊和一些小湖泊反著黯淡的天光。
走到這裡,上午在中朝邊境萌生的一點對於環境的自豪已蕩然無存了。
平原對面,燈光多起來了。查看地圖,這裡是塔夫裡昌卡到臘茲多耳諾耶一線,這一線是濱海邊疆區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了,從海參崴到雙城子(烏蘇里斯克)和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的公路也在這裡通過。
三、克拉斯基諾大巴車駛過巖杵河上的一座橋,就進入了克拉斯基諾小鎮。克拉斯基諾這個名字,相信每一個關注東北前途的人都不會陌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克拉斯基諾可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名字。
1991年10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報告認為,圖們江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周邊的幾個國家中、朝、俄能夠實現資源的勞動力的互補,而且可以引、韓兩國的資本。並且提出了“再造一個香港”的長遠目標。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首先得到中國方面的支持,1992年,中國批准吉林省琿市為邊境開放城市,設立經濟合作區。接著俄羅斯宣佈符拉迪沃斯託克、納霍德卡為自由經濟區,朝鮮宣佈羅津、先鋒為自由貿易區。1995年12月,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組織下,中、朝、韓、俄、蒙五國簽署了《關於建立圖們江經濟開發區及東北亞開發協調委員會的協定》和《圖們江經濟開發區及東北亞環境準則諒解備忘錄》。中國在圖們江開發上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與俄方協商,出資修建了琿口岸至扎魯比諾的鐵路和從琿口岸至克拉斯基諾的公路,國家和吉林省政府以及個體投資者在琿開發區也投入了鉅額資金。
但是,這項合作開發計劃進展得並不順利。首先是俄羅斯不希望中國人過多地進入俄遠東地區,也不希望中國人在此順利出海,他們認為中國人過境過多也可能會導致遠東領土危機,而中國人通過圖們江口一帶出海也可能會導致海參崴在遠東地區戰略地位的削弱。本在這一地區的開發上也持保守的態度,因為他們不希望增加一個能夠在本海沿岸出海的國家,特別是強大的中國。所以直到圖們江合作開發計劃運行十餘年之後的今天,克拉斯基諾依然是一個僅有2000人口的小鎮,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
今天,我們再經過這個小鎮,看到它非但不像我國媒體曾經宣傳的那樣火熱,反倒顯得有點冷清。居民的住宅很分散,街上也沒有幾個行人。有一片空地上還立有兩個足球場的球門,但中間卻不見平整的草坪,各種本地蒿草在瘋狂地生長著,看來已經好久沒有人在這裡踢足球了。路邊有一些坍毀的房屋,幾年也沒有人清理,牆裡牆外都長著小樹和蒿草。這裡的土地很充足,沒有人願意出力把這塊房基地清理出來再蓋新房。有幾個老人悠閒地坐在路邊的長椅上,盡情享受著沿海地區並不多見的明媚的陽光。從人們的悠閒程度看,這裡倒真是一個適宜人居的小鎮。
去年以前,這裡還曾以另一種方式火熱過一段時間。在我國政府未明令止境外賭博的時期,這裡建有一個賭場,生意很不錯,東北三省特別是延邊州有很多私企老闆和政府官員到這裡來賭博。雖不如朝鮮英皇賭場那樣豪華,但也著實風光了一陣子。今天,我們也從克拉斯基諾的賭場旁邊經過,前後兩棟外牆漆成紅的二層小樓樓門緊閉,院子裡長滿衰草,牆上的宣傳招貼“一‘賭’風采”幾個字也已經斑駁脫落,絲毫不見昔風光。
今年9月2,中、朝、韓、俄、蒙五國又在吉林長舉行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項目第八次政府間協調會議,五國一致同意,將1995年簽署的項目協調委員會協議再延長10年,同時將合作區域擴大到整個圖們江地區。但願克拉斯基諾能夠借這個機會重新熱起來,因為這個小鎮的冷清與熱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圖們江經濟開發的晴雨表。
四、波謝特灣克拉斯基諾南面有一個海灣,這就是波謝特灣,中國舊稱“摩闊崴”最裡邊的這個小海灣又被稱作“厄克斯別的青灣(即探險隊灣)”也是一個殖民者強加給它的名字。向南望去,有一個半島伸入海灣中,這就是波謝特港所在的那個半島。我們在半島的北面,看不到波謝特港,只能看到波謝特港北面的小山和山上高聳的鐵塔。而目光越過這個小半島,遠處有一座較陡峻的山,這應該就是達託依山,達託依山的西面是一望難收的平川,美麗的塔爾密湖就橫臥在那裡。
波謝特灣的地理環境是極具特的,我多次從衛星圖上察看過這個地方。三個小半島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向一起攢聚,在波謝特灣底部又分割出兩個小海灣,一個叫“厄克斯別的青灣”一個叫“諾夫哥羅得斯康灣”三個半島也各具特,波謝特半島是陸地山脈伸入海灣中形成的半島;米諾諾斯卡半島則本是一個獨立的海島,後經海作用在海島與陸地之間形成連島沙堤,從而變成半島;南面的一個不知名的細長的半島的則是一個由海作用形成的長長的沙嘴。
波謝特灣一帶的美麗是讓你無法抗拒的。周圍的幾座小山雖然不高,但都滿山披翠,也有一些紅葉黃葉點綴其間,與大片的綠相映成趣。海灣的周圍分佈著幾大片河口溼地,遍佈著野生的蘆葦,紅葉白花綿延數十里,彷彿一張剛剛被清洗梳理過的地毯,沒有一點被踐踏過的痕跡。海灣東北角的格拉得卡亞河河口溼地更是獨特,幾條河汊、幾汪湖泊、幾塊洲渚,都是那麼自然,除了兩座橋樑,我再看不到一點人工疏浚或壅之類的干預。也許由於幾個小半島的層層阻隔,也許是風向的緣故,海灣裡水波不興,平靜得就像一個深處內陸的湖泊。海邊也沒有那種在別的海濱常見的寬闊的沙灘和礫石堆,荒草一直長到海邊。在這片平靜的水面上,既無一舟一帆,也無在我國沿海常見的養殖網箱,安靜得讓人覺得有些寂寞,有些失落。
我是一個自然主義者,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不贊成對自然的過度索取,常常面對滿目瘡痍的土地慨嘆人類的貪婪。可是,對於這一片顯得過於安靜、過於荒涼的土地,我還是覺得費得可惜。我認為,國內某些地區對於自然的過度開發和過度破壞,是走入了一種資源掠奪的極端,而這一地區的過度荒涼,則是走入了另一種資源閒置的極端。而這兩個極端,或過或不及,都是對社會正常形態的背叛,也都是我所不喜歡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就對這裡的山川心馳神往。曾經到處搜尋圖們江口及波謝特灣一帶的地圖欣賞把玩。最近又下載了googleearth軟件,用它多次搜索過這一地區的地面衛星圖片,圖片很清晰,能夠看到山脈、河、道路、耕地和村莊。可是,這次隨團出行,沒能有機會到波謝特灣周圍轉上一圈,認真踏查一下這裡的山川形勢,充分欣賞一下這裡的自然風光,將是我此行的最大遺憾。
2003年,中國政府曾向俄羅斯政府提出請求,希望能夠長期租借波謝特港和扎魯比諾港,但俄方沒有同意。我覺得中國政府不應放棄租港的請求,可改租借現有港口為租地另建新港,達託依山東邊就有一個很好的港灣。而達託依山及塔爾密湖附近地區,自然地理特徵具有多樣,山嶽、平原、湖泊錯分佈,海岸還擁有較長的沙灘,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氣候溼潤,冬暖夏涼,是建設海濱城市的絕佳位置。就中國現有沿海城市而言,還沒有哪個城市的綜合地理環境可以與波謝特灣西岸地區相比,就是拿世界主要沿海城市的自然地理環境與這裡相比,也無出其右。如果租地建港計劃能夠實現,“再造一個香港”的目標才能成為一個現實的目標,中國東北地區也才能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出海口,“雄雞之喙”才能從束縛中解放出來。
五、夜中的山城大巴在那捷金斯克區的瓦西利耳耶夫卡小鎮轉向東南,跨過了綏芬河下游的一座橋,到達臘茲多耳諾耶小鎮又轉向南行駛。這是進入俄羅斯境內以來經過的最大的城鎮。公路上的車明顯多了,原來我們已經走上了俄遠東地區最繁忙的公路,這條公路是連接海參崴和遠東地區其它大城市的最主要的幹線公路,從這條公路的周邊環境和重要上看,類似於我國的沈大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