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六列傳二百七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弟泰吉,字警石。少孤,執喪盡哀禮。與儀吉以學行相磨,遠近盛稱“嘉興二石”為詩文原本情,讀其辭,知其於孝友最深也。以廩貢生得海寧州學訓導。居間務讀書,自經史百氏下逮唐、宋以來詩文集,靡不博校。以其學語諸生,諸生之賢且文者大附。嘗修學宮,以費所羨修海昌備志。既又得民間節孝行者千餘事為旌之,曰:“吾職也。”再三請,必得乃已。為訓導幾三十年,不以枝官自放曠。粵寇陷浙,往依曾國籓,卒於安慶。著曝書雜誌、甘泉鄉人稿。儀吉子寶惠,泰吉子炳森,皆能世其學。
包世臣,字慎伯,涇縣人。少工詞章,有經濟大略,喜言兵。嘉慶十三年舉人,大挑以知縣發江西。一權新喻,被劾去。復隨明亮徵川、楚,發奇謀不見用,遂歸,卜居金陵。世臣悍有口辯,以布衣遨遊公卿間。東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鹽諸鉅政。無不屈節諮詢,世臣亦慷慨言之。
初,海盜蔡牽犯上海,鎮道世臣閱沿海島嶼。見黃浦停泊商船千艘,遂建海運可救漕弊之議。遊袁浦,值河事亟,箸策河四略。是時鹽法以兩淮為大,私梟充斥,議者爭言緝私。世臣擬多裁鹽官,惟留運司主錢糧,場大使督灶戶,不分畛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州縣具詳,運司存核,則場官不能乾沒正課;而轉輸迅速,則鹽價必銳減;私鹽皆輸官課,課入必倍。以之津貼辦公,並增翰、詹、科、道廉俸,為計甚便。
其論西北水利曰:“今國家南漕四百萬石,中歲腴田二百萬畝所產也。有田四百萬畝,歲入與佃半之,遂當全漕。先減運十之一,糶其穀及運資置官屯,遞減至十年,則漕可罷,賦可寬。以其盈餘量加賦餉,而官可廉,兵可練。不然,漕東南以贍西北,浮收勒折,增一
,竭民力,積眾怒。東南大患,終必在此。”世臣能為大言。其論書法尤
,行草隸書,皆為世所珍貴。著有小倦遊閣文集,別編為安吳四種。
齊彥槐,字梅麓,婺源人。嘉慶十三年召試舉人,明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金匱令。毀祠,歲旱,勤賑務。擢蘇州府同知,陳海運策,巡撫召詰之,條舉以對,巡撫不能難,終以更張寢其事。後十餘年,改行海運,仍仿其法焉。嘗制渾天儀、中星儀,並各為之說,及龍尾、恆升二車,便民運水。又著北極星緯度分表、海運南漕叢議、梅麓詩文集。
姚椿,字木,婁縣人。父令儀,四川布政使,又屢參戎幕。椿高才博學,幼隨父遊歷諸行省,
知閭閻疾苦,慨然
效用於世。
以國子監生試京兆,與洪亮吉、楊芳燦、張問陶輩文酒高會,才名大起。顧試輒不遇。既,又受學於姚鼐,退而發宋賢書讀之,屏棄夙習,壹意求道,泊如也。嘗得寶應硃澤澐遺著,嘆曰:“此真為程、硃之學者!”親詣其墓拜之,申私淑之禮。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不就。主書院講席,以實學勵諸生。其論文必舉桐城所稱,曰:“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又曰:“文之用有四:曰明道,曰記事,曰考古有得,曰言詞深美。”其錄清代人文八十餘卷,一本此旨。著有通藝閣錄、晚學齋文錄。
顧廣譽,字維康,平湖人。優貢生,舉咸豐元年孝廉方正。寇亂,未廷試。廣譽慕其鄉張履祥、陸隴其之為人,刻意厲行。其治經一依程端禮讀書分年程遺法。著學詩詳說,用力至勤。又憫晚近喪祭禮廢,恩紀衰薄,婚娶僭侈逾度,乃變通古禮,酌時俗之宜,成四禮榷疑八卷。姚椿推為一時宗匠。有悔過齋文稿。卒於上海龍門書院。
張鑑,字冶,歸安人。巡撫阮元築詁經
舍西湖,鑑及同裡楊鳳苞、施國祁肄業其中,皆知名。嘉慶初,副榜貢生。元剿海寇,賑兩浙水災,一資鑑贊畫。時方議海運,鑑力主之。以為河運雖安,費鉅;海運費省,得其人
習海道,未嘗不安。乃著海運芻言,凡料淺佔風之法,定盤望星之規,放洋泊舟之處,考之甚悉,侍郎英和亟稱其書。道光四年,河決高家堰,漕運阻。英和遂奏行海運,多采用鑑說。卒,年八十三。著十五經叢說、西夏紀事本末、眉山詩案廣證。
鳳苞,字傅九。元編經籍篡詁,鳳苞與分纂。明季事,嘗為南疆逸史跋十二篇,傳於時。晚館郡城陳氏,其書室為鄭元慶魚計亭,人以為元慶復生雲。
國祁,字非熊。與鳳苞皆廩膳生。國祁病金史蕪雜,積二十餘年,成金史詳校。以其帙繁,乃列舉條目為金源劄記。又作元遺山集箋、金源雜事詩。國祁工詩文,善填詞。家貧,為人主計市肆中。有一樓,顏曰吉貝居,著書其中,毀於火,著述多燼。
黃易,字小松,錢塘人。父樹穀,以孝聞,工隸書,博通金石。易承先業,于吉金樂石,寢食依之,遂以名家。官山東運河同知,勤於職事。嘗得武班碑及武梁祠堂石室畫像於嘉祥,乃即其地起武氏祠堂,砌石祠內。又出家藏拓雙鉤鋟木。凡四方好古之士得奇文古刻,皆就易是正,以是所蓄甲於一時。自乾、嘉以來,漢學盛行,群經古訓無可蒐輯,則旁及金石,嗜之成癖,亦一時風尚然也。
瞿中溶,字木夫,嘉定人。為錢大昕女夫。尤邃金石之學。官湖南布政司理問,搜奇訪僻於人跡罕至之境,所獲益多。著有孔廟從祀弟子辨證、漢魏蜀石經考異辨正、說文地名考異、古泉山館彝器圖錄、錢志補正集、古官印考證、古鏡圖錄、續漢金石文編,凡二十餘種。
張廷濟,字叔未,嘉興人。嘉慶三年,舉鄉試第一。應禮部試輒躓,遂歸隱,以圖書金石自娛。建清儀閣,藏庋古器,名被大江南北。
沈濤,字西雝。與廷濟同邑。嘉慶十五年舉人。咸豐初,署江西鹽法道。粵賊攻南昌,隨巡撫張芾城守。圍解,授興泉永道,未到官,卒。濤尚考訂之學,喜金石,著常山貞石志、說文古本考。
陸增祥,字星農,太倉人。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至辰永沅靖道。踵王昶金石萃編成金石補正百二十卷,凡三千五百餘通。又著磚錄一卷。其訂正金石款識名物,何紹基服其。
董祐誠,字方立,陽湖人。生五歲,曉九九數。稍長,善屬文。遊陝西,成華山神廟賦,一時傳誦。其學於典章、禮儀、輿地、名物皆肆力探索,而尤歷算,盡通諸家法。特善深沉之思,書之鉤棘難讀者,一覽輒通曉。復能出新意,闡曲隱,補罅漏。嘉慶二十三年舉人。越五年卒,年三十三。
祐誠讀諸史歷志,因著三統衍補。復取三統以次迄明大統、萬年、回回各術,擬撰五十三家歷術,屬稿未成,其兄基誠取已成五種附水經注圖說刊之。其所著算學,有割圜連比例術圖解、斜弧三邊求角補術、堆垛求積術若干種。
基誠,字子詵。進士。由刑部郎中出知開封府。工詞章,與祐誠文合刊曰?多華館駢體文。
方履籛,字彥聞,大興人。與祐誠同年舉人,為令閩中。初試吏署永定,里豪胡鳳兆掘族人父棺,並殺其子,名捕不得。履籛至,為書諭之,鳳兆自首,遂論如法。調閩縣,會旱,禱兩烈中,體豐碩,中暑卒。履籛亦以駢文著稱。尤嗜金石文字,所積幾萬種,有伊闕石刻錄、富蘅齋碑目、河內縣誌、萬善花室集。
周儀暐,字伯恬,陽湖人。嘉慶初舉人,宣城訓導。擢知山陽縣,調鳳翔。能詩。有夫椒山館集。
其後又有吳頡鴻,字嘉之。道光中進士,官代州知州;莊縉度,字眉叔。進士,戶部主事;趙申嘉,字芸酉;陸容,字蓉卿;徐廷華,字子楞;汪士進,字逸雲;周儀顥,字叔程,舉人,即儀暐弟也。號“毗陵後七子”其名位亞於前七子。
俞正燮,字理初,黟縣人。彊記,經目不忘。年二十餘,北走兗州謁孫星衍。時星衍為伏生建立博士,復訪求左氏後裔。正燮因作邱明子孫姓氏論、左山考,星衍多據以折衷群議,由是名大起。道光元年舉人。明年,阮元主會試,士相謂曰:“理初入彀矣!”後竟落第。其經策淹博,為他考官所乙,元未之見也。房考王藻嘗引為恨。
正燮讀書,置巨冊數十,分題疏記,積歲月乃排比為文,斷以己意。藻為刻十五卷,名曰癸巳類稿,又有存稿十五卷,山西楊氏刻之。弟正禧,亦舉人。多義行,文學與正燮齊名。
趙紹祖,字琴士,涇縣人。年十二,受知學使硃筠,補諸生。筠授以說文,曰:“讀此無過十字。讀註疏,亦無過十葉。必
造乃已。”紹祖
於史事,嘗應布政使陶澍聘,修安徽省志,詳贍有法。道光初,年七十,舉孝廉方正。又十二年,卒。注有通鑑注商、新舊唐書互證、金石跋、安徽金石記、涇川金石記、金石文正續鈔。
汪文臺,字士南。與正燮同縣,相善。宗漢儒,以論語邢疏疏略,因取證古義,博採子史箋傳,依韓嬰詩傳例作論語外傳。見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謂有益於後學,然成於眾手,時有駮文,別為表識,作校勘記識語,寄示阮元,元服其博,禮聘之。又嘗纂輯七家後漢書、淮南子校勘記及脞稿,皆行於世。道光二十四年,卒,年四十九。
湯球,字伯玕,亦黟人。少耽經史,從正燮、文臺遊,傳其考據之學。通曆算星緯,恥以藝名。嘗輯鄭康成逸書九種、劉熙孟子注、劉珍等東觀漢記、皇甫謐帝王世紀、譙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球讀史用力於晉書尤深,廣蒐載籍,補晉史之闕,成書數種。同治六年,舉孝廉方正。光緒七年,卒,年七十八。
潘德輿,字四農,山陽人。年五六歲,母病不食,亦不食。父咯血,刲臂和藥進,父察其
動,泣曰:“固知兒有是也!”既孤,大母猶在堂,孝敬彌至。居喪一遵禮制,柴瘠劚然。著喪禮正俗文、祭儀,為家法。撫寡妹嗣子,教養盡二十年。其他行多類此。嘗以挽回世運,莫切於文章,文章之
本在忠孝,源在經術。其說經,不袒漢、宋,力求古人微言大義。其論治術,謂天下大病不外三言:曰“吏”、曰“例”、曰“利”世儒負匡濟大略,非雜縱橫,即陷功利,未有能破“利”字而成百年休養之治者。道光八年,舉江南鄉試第一。入都,座主侍郎鍾昌館德輿於家,語人曰:“四農乃吾師也。”大挑以知縣分安徽,未到官卒,年五十五。
初,阮元總督漕運,招之,謝不往。後硃桂楨、周天爵皆號為名臣,折節原納,德輿遠引避之,以為義無所居也,天爵喟然有望塵之嘆。其所與遊,若永豐郭儀霄、建寧張際亮、震澤張履、益陽湯鵬、歙徐寶善,皆一時之選。德輿詩文
深博奧,有養一齋集。
門人清河吳昆田,字雲圃。舉人,刑部員外郎。晚年家居,賊犯清河,團練防守,邑賴以安。著漱六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