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百三十章霸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由此,海軍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核打擊能力,並且在洲際彈道導彈與戰略型核潛艇問世之前成為了空軍戰略航空兵的有力補充。

當然,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攻擊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二十七噸。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中國海軍最重的艦載機也只有十噸,大部分艦載機的重量都在十噸以內。

結果就是,海軍需要更大的航母。

可以說,正是艦載機的大型化,推動了航母的大型化,而中國海軍也正是因此徹底放棄了建造小型航母的念頭。

當然,對中國海軍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德全面對抗。

事實上,在劉伯恩發表著名的“雅溫得講話”之前,中國海軍就在為中德全面對抗做準備了。

從一九五一年開始,中國海軍就把重點轉向了北大西洋。

當年,剛剛當上參謀長會議主席的顧祝同就批准了一項工程,即動用四億華元擴大中國在北大西洋上的海軍基地。

三年之後,中國在北大西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的容納能力擴大了兩倍。

在一九五二年,顧祝同還簽署命令,正式把第四艦隊與第六艦隊合併為大西洋艦隊,並且為之保留了九艘艦隊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

到一九五七年,顧祝同再次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時候,中國海軍還通過與埃及簽署同盟條約,獲得了亞歷山大港的使用權,隨即就在此大興工程,修建了中國海軍在地中海上最大的海軍基地。

更重要的是,還建造了在大西洋上唯一能夠對航母進行全面維修的大型船塢。

從此之後,亞歷山大港就成為了中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也是大西洋艦隊最重要的母港。

除此之外,中國海軍還在馬耳他、直布羅陀、卡薩布蘭卡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

在英國通過全民公決擺脫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佔領,恢復了正常國家權力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朴茨茅斯港與斯卡帕灣。到一九六八年,在挪威加入了由中國發起的泛大西洋公約組織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歐洲大陸上的港口。到此,中國海軍完成了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的戰略包圍。

說白了,在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之後,中國海軍已經能夠封鎖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甚至是封鎖整個歐洲大陸。

當然,大部分行動都是在中德全面對抗,也就是中德冷戰爆發後進行的。

對中國海軍來說,中德全面對抗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雖然中國的三大軍種與海軍陸戰隊都從中獲益,但是相對而言,海軍獲得的好處超過了其他軍兵種。

主要就是,海軍依然是唯一能夠全球到達與全球作戰的軍種。

在中德冷戰初期,中國的四大軍兵種有明確分工。陸軍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本土防禦,並且為盟國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戰略威懾,為最主要的戰略打擊力量;海軍陸戰隊是中國進行勢力擴張的急先鋒,主要承擔在海外熱點地區的軍事行動;海軍則是中國對外擴張的支柱,全面負責對外擴張,可以說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中國海軍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戰後,中國奉行的是擴張戰略。

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略重點不是守成,而是要利用在大戰期間建立起來的威信,迅速擴大勢力範圍,完成對主要競爭對手的壓制與遏制,壓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不給競爭對手發展壯大的機會。

這樣一來,海軍自然在四大軍兵種中穩居第一的位置。

從軍費分配上,就能看出海軍的地位。即便在陸軍與空軍參謀長擔任主席期間,海軍分到的軍費都佔了軍費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超過了陸軍與空軍,更是海軍陸戰隊多出了將近兩倍。在顧祝同擔任主席期間,海軍軍費所佔比例一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主要用來推動大型裝備項目。

可以說,中德冷戰,讓中國海軍進入了戰後的黃金髮展時期。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為核心的“歐洲大陸集團”土崩瓦解,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慘烈的軍備競賽中敗下陣來、曾經統一的德意志分裂成多個國家。

雖然在這數十年之內,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抗並沒有演變成戰爭,但是世界局勢並不穩定,各種各樣的戰爭此起彼伏,而幾乎每一場戰爭都是中德對抗的產物,更是中德利益鬥爭的縮影。

顯然,核武器沒有終結戰爭,只是改變了戰爭的形式。

對於已經獲得霸權的中國來說,維護霸權是一件更加艱鉅的任務,也將因此受到更多的挑戰與威脅。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