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轟炸與登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即便在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人口密度也算太高而且在中心大城市周圍有很多中小城市以及更多的城鎮。
也就是說如果大城市遭到轟炸美國的工廠可以轉移到中小城市去。如果中小城市也遭到轟炸還可以往城鎮與鄉鎮轉移。
顯然中國空軍還沒有強大到把美國本土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炸成廢墟的程度。
正是如此顧祝同才不得不懷疑戰略轟炸的有效。
當然還得考慮戰略航空兵可能遭受的損失。
在轟炸美國南部地區時候問題就暴了出來即部署在古巴的護航戰鬥機沒有足夠的航程無法對飛往得克薩斯州的轟炸機群提供全程掩護才不得不讓部署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的航空兵出動護航戰鬥機。
當轟炸範圍擴大到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護航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
要知道從古巴到紐約超過了三千公里別說是戰鬥機即便是普通的重型轟炸機也沒有這麼遠的作戰半徑。
更要命的是在此方向只有百慕大群島可以部署戰鬥機。
問題是美軍航空兵一直在壓制百慕大群島讓德意聯軍無法在這裡部署轟炸機。即便能夠在百慕大群島部署戰鬥機受島嶼面積限制以及與德意聯軍共用機場能部署的戰鬥機也非常有限。
這樣一來就得出動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為轟炸機群提供護航掩護。
只是艦載戰鬥機在執行護航任務的時候艦隊也將進入美軍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也就肯定會遭到打擊。
顯然這等於加重了戰略航空兵的作戰負擔。
這就是在轟炸工業目標之前戰略航空兵得首先炸燬美軍的軍事基地特別是海岸線附近的機場。
要不然就只能讓艦載航空兵去執行攻擊任務。
顯然這需要投入足夠多的作戰力量。
顧祝同沒有詳細計算過但是據以往作戰的經驗特別是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時的戰鬥情況有理由相信至少需要動用三十艘艦隊航母才有可能在攻打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戰鬥中掌握制空權。
問題是去哪裡找這麼多的艦隊航母?
雖然中國海軍有三十多艘艦隊航母但是並非所有艦隊航母都能執行作戰任務總會有部分艦隊航母在進行維護保養。
此外同時動用三十艘艦隊航母其後勤保障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顯然要對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進行戰略轟炸就需要獲得一處離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更近的前進基地而且規模足夠大至少能夠容納千架戰鬥機最好能夠有一座吐能力足夠大的港口。
問題是在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附近本就沒有大型島嶼或者說幾乎所有的島嶼離北美大陸都非常近近到可以在島嶼與大陸之間架橋樑近到可以讓美軍輕而易舉的挫敗任何攻打這些島嶼的作戰行動。
當然也不是沒有選擇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就不錯。
只是紐芬蘭島較為偏遠到五大湖地區的芝加哥有一千八百公里到紐約則有差不多兩千公里。
除了島嶼就只有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半島了。
這座半島就在緬因州的東面離美國本土足夠近而且離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的大城市都不到一千公里。
問題是這是一座半島而不是一座島嶼。
顯然攻打新斯科舍半島的難度不比攻打古巴與波多黎各低多少。如果得花一年時間才能佔領這座半島恐怕就沒有人選擇通過戰略轟炸來打敗美國馮承乾等高層領導更樂意派陸戰隊去登陸美國本土。
綜合這些因素顧祝同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馮承乾不會把寶押在戰略轟炸。
不管戰略轟炸的前景有多麼美好至少在這個時候無法迫使美國投降反而會給美國更多的時間來增強軍事力量。
拖下去的話恐怕需要和平的就不僅僅是美國了。
排除了戰略轟炸之後能夠擊敗美國的唯一辦法就是攻打美國本土佔領美國的核心地區。
顯然這才是馮承乾讓顧祝同回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