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毅然決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俄國下達最後通牒後的第五天,即七月二十七,奧匈帝國正式向爾維亞宣戰。
導致奧匈帝國行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戰爭動員沒能按計劃進行。
在歐洲大陸上,由哈布斯堡皇室統治的奧匈帝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僅的二元制帝國。在這個帝國中,不但有多個人口眾多的民族,還有兩個地位相同的王國,即奧地利與匈牙利。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帝國中央政府之下,奧地利與匈牙利的王國政府也有很大的發言權。
顯然,這是一個鬆散的國家。
在政治上,不管帝國政府做出任何決定,都要同時獲得奧地利與匈牙利的支持,才能正式生效。
政治上的腐朽,決定了奧匈帝國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原本應該在七月二十完成的戰爭動員,拖到七月二十七才基本到位,而且動員僅針對爾維亞。
當天,奧匈帝國在爾維亞方向上的四十萬地面部隊進入了戰鬥狀態。
按照康拉德制訂的戰爭計劃,奧匈帝**隊將首先攻入爾維亞,爭取用很短的時間擊敗與佔領這個巴爾幹國家。如果一切順利,在俄國參戰之前,奧匈帝國就能把兵力轉移到對俄戰場上去。
必須承認,康拉德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戰略家。
或者說,康拉德如果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事統帥,他的戰略天賦就能得到全面發揮。
可惜的是,他是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
以奧匈帝**隊的素質,康拉德的那套宏偉的戰爭計劃本不可能實現,也就不可能一切順利。
七月二十八,奧匈帝國陸軍的先頭部隊越過邊境,進入爾維亞境內。
雖然爾維亞率先進行軍事動員,但是國力弱小,而且軍隊規模並不大,本不是奧匈帝國陸軍的對手。
當時,爾維亞的國內矛盾也極為嚴重。
這些因素,導致爾維亞陸軍沒有在邊境地區進行頑強抵抗,基本上是不戰而退,把邊境防線讓給了奧軍。
奧軍攻入爾維亞,標誌著一切和平努力都劃為泡影。
七月二十九,俄國宣佈進行戰爭總動員。
一天之後,奧匈帝國也宣佈進行戰爭總動員。
這天晚上,馮承乾再次接到德皇單獨召見,在半夜急匆匆的去了波茨坦皇宮。
下午的時候,馮承乾就得知,俄國已經與法國進行了戰爭談判,法國保證會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俄國宣戰之後立即參戰,並且積極說服英國參戰。雖然還沒有英國那邊的消息,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英國會在適當的時候參戰。更重要的是,俄國肯定會在八月一或者二向奧匈帝國宣戰。
還有挽回的餘地嗎?
見到德皇時,馮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就算德皇、沙皇、奧皇坐在一起,面對面的進行談判,也很難讓已經啟動的戰爭機器停止運轉。
德皇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切跡象都表明,即將爆發的戰爭,與他經歷與參與過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一樣。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建國四十三年之後,來了局勢最為嚴峻的生死考驗。
如果打贏了這場戰爭,腓特烈三世將超越他的父親,創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威廉大帝。
如果打輸了這場戰爭,腓特烈三世將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末代皇帝。
如此兇險的處境,德皇自然是高興不起來。
下午召開的御前會議已經結束了,大臣們都已離去,所以德皇不用急著跟馮承乾商討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