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截擊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行第三次攔截時最前面的那支美軍機群離巴拿馬的海岸線已經不到一百公里了。(找小說素材就到)這次參與攔截的只有第62艦隊出動的第二批防空戰鬥機數量在四十架左右本算不多。
只是這次需要攔截的只有一支轟炸機群。
戰鬥沒什麼兩樣防空戰鬥機趕到的時候首先遭遇的是美軍的護航戰鬥機。
雖然防空戰鬥機得到了警戒艦與預警機的支持總能夠找到美軍防禦薄弱的地方但是數量差距太大了美軍有近百架戰鬥機而前去攔截的戰鬥機在四十架左右數量差距在一倍以。
顯然數量的優勢讓美軍處於不敗之地。
只是為了阻止防空戰鬥機近轟炸機群美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這場完全是戰鬥機對戰鬥機的空戰中美軍用損失近七十架戰鬥機的代價只擊落了不到三十架中國戰鬥機。
這場空戰也證明了雙方飛行員的素質差距。
在這場戰鬥中很多時候美軍都有兩倍於對手的數量優勢可最終反而被中國戰鬥機佔了風。
要知道在第62艦隊派出的四十二架戰鬥機中有十一架的飛行員是雙料王牌即擊落了二十架以的敵機還有二十二名王牌即空戰戰果在十個以即便是最差的一名飛行員也有三個戰果。相比之下美軍飛行員就差多了九十八名飛行員中只有七名飛行員取得過戰果其中最多的只有六個戰果按照美軍的標準勉強算得是王牌而按照中國的標準離王牌還差四個戰果。更要命的是有三十四名飛行員是第一次戰場。而其他五十七名飛行員參加的戰鬥也屈指可數。
空戰中在戰鬥機的能相差不太大的時候飛行員的素質決定一切。[]也正是在這場空戰中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又增添了四名王牌飛行員而且其中一人就擊落了六架美軍戰鬥機。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四十二架防空戰鬥機並沒有打算去攔截美軍轟炸機。
說白了。這些戰鬥機去攔截美軍轟炸機的話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主要是數量太少了。
雙方戰鬥機的空戰還沒結束第四輪攔截開始了。
這次到來的是岸基戰鬥機而且全部是雙發重型戰鬥機或者說是在白天執行攔截任務的夜間戰鬥機。
大戰初期中國空軍也出資研製過重型戰鬥機。
只是中國空軍與海軍從來沒有裝備過只能在晝間作戰的重型戰鬥機反而是在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這種戰鬥機大行其道。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英德間的戰略轟炸持續的時間最久而且在最初兩年裡雙方都嚴重缺乏可以為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的戰術戰鬥機。當然關鍵是受技術限制當時還研製不出有足夠航程的單發戰術戰鬥機。結果就是為了解決護航問題英德雙方都著手研製、生產與裝備了大批雙發重型戰鬥機。
最有代表的自然是英國皇家空軍的“蚊”式戰鬥機了。
可以說。這種木結構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是大戰初期最為經典的一款截擊機其飛行能相當出而且比看去更加堅固。到戰敗的時候“蚊”式戰鬥機生產了數千架其中不少是偵察機有的還被改裝成了中型轟炸機而後期生產的則主要是配備了對空搜索雷達的夜間戰鬥機。
事實。[]到了一九四四年重型晝間戰鬥機就逐步退出了舞臺。
主要就是大批航程在兩千公里、甚至是三千公里以的單發戰術戰鬥機的出現。讓雙發晝間戰鬥機沒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解決了續航力的問題之後。單發戰術戰鬥機更適合在晝間行動。
只有夜間戰鬥機依然都是雙發重型戰鬥機。主要就是單發戰鬥機沒有辦法安裝笨重的對空搜索雷達。
當然嚴格說來夜間戰鬥機不是真正意義的戰鬥機而是截擊機。
說得簡單一點夜間戰鬥機的目標不是敵人的戰鬥機在夜間出動的轟炸機群也不需要戰鬥機護航。也就是說夜間戰鬥機的目標是敵人的轟炸機其主要使命就是對轟炸機進行攔截。
戰術使用決定了戰術能。
到大戰末期夜間戰鬥機都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配備了功率強大、探測距離更遠的對空搜索雷達而且部分夜間戰鬥機甚至有火控雷達。二是速度更快一些在大戰末期服役的夜間戰鬥機的最高平飛速度超過了每小時七百五十公里超過了當時飛得最快的單發螺旋槳戰鬥機。三是升限更高大部分都超過了一萬米部分專門以攔截像“超級空中霸王”與“超級空中堡壘”這種高空轟炸機為住的夜間戰鬥機的升限甚至達到了一萬三千米而這幾乎是螺旋槳戰鬥機的極限了。四是火力更加強大最差的都配有四二十毫米航炮最強的則有兩三十七毫米航炮與四二十毫米航炮即便是對付重型轟炸機幾枚炮彈就能將其擊落。五是更加堅固所有夜間戰鬥機都為飛行員座艙安裝了裝甲少數夜間戰鬥機還在油箱與發動機外面裹了一層裝甲。
顯然這些都是截擊機必須具備的特點。
這其中速度最為重要。
也正是如此夜間戰鬥機在作戰的時候很有特一般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從低級的後方進入以俯衝方式發起攻擊近敵機的時候俯衝速度往往在每小時七百公里以有的時候甚至能超過每小時八百公里攻擊完成之後同樣以俯衝的方式擺脫轟炸機。這樣一來轟炸機的自衛火力往往來不及發揮作用。如果沒能一舉擊落敵機則在敵機自衛火力之外重新爬升到達敵機空一千米的地方緊接著發起第二次俯衝攻擊。
顯然夜間戰鬥機不會與敵機糾纏。
當然這也是截擊機固有的特徵。
事實這也決定了夜間戰鬥機很難在白天發揮作用。
原因就是如果遭遇了能更出的單發戰鬥機夜間戰鬥機幾乎沒有勝算唯一的辦法就是憑藉速度擺脫敵人的戰鬥機。如果與單發戰鬥機糾纏的話夜間戰鬥機糟糕的機動將使其保輸不贏。
只是在白天對付轟炸機的話夜間戰鬥機同樣拿手。
這就是轟炸機的機動更加糟糕而且夜間戰鬥機的速度優勢使其很難遭到護航戰鬥機的攔截。
當然如果沒有護航戰鬥機那就再好不過了。
中國海軍的岸基戰鬥機投入戰鬥的時候就是這麼個情況負責掩護轟炸機的美軍戰鬥機已經被打散了。
面對洶湧而來的近百架重型戰鬥機近兩百架美軍轟炸機只能任其宰割。
可以說重型戰鬥機的每一次衝擊都伴隨著一架美軍轟炸機被擊落或者被擊傷。
要知道這些戰鬥機實際來自空軍只是暫時給海軍使用每一架戰鬥機都有兩門三十毫米航炮與兩門二十毫米航炮能夠在一分鐘內吐出千發炮彈即便是一個短點也能打出百發炮彈而只要被幾枚三十毫米炮彈擊中即便是b-29也有可能被打得凌空爆炸。
別忘了炮彈不是槍彈在擊中目標後都會爆炸。
一枚三十毫米炮彈的威力比一枚手榴彈都要大當幾枚這樣的炮彈在轟炸機的內部爆炸其結果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美軍轟炸機的自衛火力對這種戰鬥機似乎沒有用。
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中有一百二十多架轟炸機被擊落還有近六十架被擊傷剩下的十多架也被迫轉向返航。
與之相比戰鬥機付出的代價要低得多隻有十多架被擊落還有近二十架被擊傷。
更重要的是這批重型戰鬥機沒有返航而是直接殺向了第四支美軍機群而且都是以最高速度發起衝擊。
這下美軍慌了手腳。
雖然“野馬”的速度並不慢在俯衝的時候甚至能超過每小時八百公里但是護航戰鬥機在接敵之前往往都以巡航速度飛行。更重要的是這些護航戰鬥機要全程伴隨轟炸機活動的話在到達巴拿馬空之前就只能以巡航速度飛行。結果就是當美軍護航戰鬥機的飛行員發現了前來攔截的重型戰鬥機群的時候本來不及加速甚至來不及把編隊調整成戰鬥隊列。
僅僅一次衝擊就有數十架轟炸機被擊落而護航戰鬥機編隊也被衝散了。
顯然這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情了。
如果護航戰鬥機不能成群結隊的行動那也等於什麼都沒有因為單獨活動的護航戰鬥機同樣不可能阻止防空戰鬥機靠近轟炸機群。要知道掩護轟炸機是護航戰鬥機的職責而沒能阻攔防空戰鬥機就等於失職。
顯然只要有機會近轟炸機防空戰鬥機就不會理會護航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