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主動應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月三十由數艘輕巡洋艦掩護的補給艦隊離開了亞歷山大港。[]雖然田黛芳是第四艦隊司令官而且他在當天就登了第四艦隊旗艦即第42艦隊的“霍去病”號艦隊航母在兩天之後也就是六月一率領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駛出了卡薩布蘭卡港但是顧祝同也沒有閒著他也在六月一離開了卡薩布蘭卡搭乘運輸機去了馬耳他。
六月二顧祝同登了隨同補給艦隊到達的“青島”號旗艦。
把“青島”號派來是馮承乾的主意而不是顧祝同的要求。
最初顧祝同並沒有打算到“青島”號指揮戰鬥畢竟此次作戰行動以制海為主且有兩艘旗艦他與田黛芳一同指揮所以協同作戰的難度並不大用不著“青島”號那樣的專業旗艦。只是馮承乾認為讓顧祝同去第四艦隊的任何一艘戰艦指揮戰鬥都不妥因為顧祝同的第一身份是第六艦隊司令官而當時大西洋艦隊司令只是個虛名本沒有實際指揮權甚至連司令部都沒有。這樣一來顧祝同在“青島”號指揮戰鬥就不會跟田黛芳發生衝突了。
顯然馮承乾的安排很恰當。
主要的問題不在田黛芳身而是在他手下的軍官那裡。
要知道就算田黛芳對顧祝同的到來沒有意見也不表示其他人沒有意見。顯然任何一名軍官都想成名而不會心甘情願的當一輩子的小卒也就需要建功立業的機會而顧祝同的到來降低了這個機會。
說白了多了一層指揮關係讓下面的軍官獲得晉升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了。
更要命的是。顧祝同使用的是他的參謀而不是第四艦隊的參謀也就讓第四艦隊司令部的參謀軍官到非常不滿。
顯然讓顧祝同去直接指揮第四艦隊顯然行不通。
所幸的是問題主要集中在艦隊司令部再往下的話。[找小說素材就到]問題反而沒有了。這就是對於艦長、以及各艘戰艦的軍官來說。不管是聽從第四艦隊司令部的指揮來是聽從“空降”而來的顧祝同的指揮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的職責是執行命令完成任務而不是參與艦隊的作戰決策。
事實基層軍官對顧祝同的到來是抱歡態度的。
新增的三支戰鬥艦隊就不用多說了。在太平洋他們就一直跟隨顧祝同作戰獲取了極為豐碩的戰果因此希望繼續由顧祝同指揮他們作戰打贏這場戰爭中最後一場大規模海戰。
即便是第41艦隊的基層軍官也很歡顧祝同。
別忘了第41艦隊的前身就是第33艦隊而這支艦隊在之前就受顧祝同指揮而且在太平洋戰場參與了多次海戰。
顯然這正是顧祝同的優勢。
說白了。在中國海軍特別是在基層部隊中顧祝同是認同率與支持率最高的鍵隊指揮官沒有人不願意在他的手下作戰。
相對而言田黛芳的人氣值就低多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顧祝同成名的時候田黛芳只是他的參謀長而大家知道的肯定是司令官。而不是參謀長。
此外顧祝同獲得的機會最多田黛芳卻一直顯得有點默默無聞。
甚至可以說。就算當了第四艦隊司令官田黛芳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主要是第四艦隊就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海戰。相反不管顧祝同去哪哪裡就有大規模海戰而且他總是勝利者。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
歸結底還是個人的才能。
顧祝同的才華是無用質疑的絕對稱得是中國海軍中的頭號艦隊司令官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李向龍只是資歷不及李向龍而已。*與之相比田黛芳就差遠了雖然他也在多場海戰中做出了貢獻但是卻很少表現出獨擋一面的才能更嚴重缺乏長遠目光對戰局的總體把握能力遠不如顧祝同。
對此田黛芳有自知之明所以也就心甘情願的再次充當顧祝同的副手。
也許這也正是田黛芳最聰明的地方。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顧祝同接替馮承乾出任中國海軍司令之後他才會任命田黛芳為中國海軍參謀長而沒有選擇當時呼聲更高的卓宇凡更沒有出李向龍與魯志剛主要就是田黛芳是一個更懂得服從與合作的將領。相比之下卓宇凡太桀驁不馴而且膨脹的野心讓他變得很有攻擊也就未必能夠處處都服從顧祝同的安排。李向龍與魯志剛則是資歷在顧祝同之兩人寧願拿著海軍元帥的軍銜退隱田園也不可能甘居顧祝同之下而且顧祝同也未必有能力去命令他們做什麼。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六月五“青島”號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大西洋。
此時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已在前方等候而第43艦隊與第44艦隊則在後方預計在當天夜間就將進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