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大裁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入一九四六年中國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本的解決。*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獲得了更多嶄新的戰艦。
在一九四六年初中國海軍接受了第二批四艘“白起”級艦隊航母使艦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九艘。到了一九四六年中期隨著第三批八艘“白起”級付艦隊航母的數量達到了二十七艘。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海軍最多能獲得八艘、最少能獲得五艘“白起”級艦隊航母。
當然不管是三十三艘、還是三十六艘中國海軍都有足夠明顯的兵力優勢。
可以說當時中國海軍造的艦隊航母已經多得有點出頭了。
在一九四五年底也就是中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中取得了決定的勝利之後就有人提出沒有必要繼續保持現有的造艦強度甚至應該取消那些還沒完成的戰艦從而降低戰爭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在當時這只是提議。
只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這就不僅僅是提議了。
隨著同盟國集團的內部矛盾得到解決把擊敗美國確定為最高目標而且戰略優勢又如此明顯中國確實沒有必要花大力氣來增強軍備了。要知道以中國在一九四六年初的軍事力量擊敗美國絕對不是難題。
只是首先遭到削減的不是海軍而是陸軍。
一九四六年初中國的最高戰爭委員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把陸軍的總兵力由現有的二千三百萬裁減到一千八百萬也就是在一年之內裁軍五百萬以此增強社會生產提高工業產量。
可以說。裁軍是必須走的一條路而這只是走出的第一步。
相對而言這五百萬復員軍人還是好的。
要知道在復員之後他們都得到了合適的安置而且大部分復員軍人的年紀都在三十歲以在服役之前就已經參加了社會勞動因此在復員之後。[找小說素材就到]大多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也就能夠重新融入社會。
此外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需要這支勞動力大軍。
首先裁減陸軍的原因也很簡單紅俄早已戰敗。連英國都投降了因此不存在攻打印度的問題。在登美國本土之前中國陸軍已經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對手了而攻打美國本土本需要不了這麼多的陸軍官兵。即便找最高標準估計即中**隊單獨承擔了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任務。且最終目的是佔領美國全境也只需要投入大約八百萬地面部隊而中國陸軍保留了一千八百萬兵力顯然還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也不是陸軍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後一次裁軍。
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陸軍總共進行了三次裁軍。最終只保留了一千二百萬兵力且這個數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就縮減到了五百萬。到戰爭結束後的第五年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僅剩下了三百萬。
緊跟著陸軍裁軍的是空軍。
在宣佈陸軍大裁軍的消息後不到一個月空軍也開始裁軍而且主要裁減的是戰術航空兵。
按照計劃中國空軍將在一年之內把兵力由三百四十萬裁減到二百五十萬。
看絕對數空軍的裁軍規模並不大可是要看相對比例的話空軍的裁軍規模遠超過了陸軍。
完成裁軍之後空軍將保留大約一萬架戰術飛機。
有趣的是空軍中的戰略航空兵與運輸航空兵不但沒有裁減反而有所增強。
如果裁軍行動沒有變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空軍將保有一萬四千架轟炸機與八千架運輸機。
事實這個規模算不大。[找小說素材就到]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國空軍擁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轟炸機與近萬架運輸機。只是當時有很大一部分轟炸機與運輸機編在遠征軍裡面而遠征軍在編制受德軍管轄不在中國空軍的編制之內。
與陸軍不同中國空軍裁軍與戰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裁軍來明確了戰後的發展方向。
從某種意義講這也是中國空軍在糾正曾經犯下的錯誤。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之前中國空軍的主要學習對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即以發展戰術航空兵為主而空軍的真實地位是陸軍的支持者即空軍的發展完全圍繞著陸軍的裝甲化進行。在戰術使用空軍的主要價值就是為陸軍的裝甲集團提供支援增強裝甲部隊的突擊能力。
大戰爆發後中國空軍才走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