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坐失良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戰後很多人都不明白“安森”號等四艘戰列艦為什麼沒能夠利用“前衛”號與“喬治五世”號爭取到的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近德艦從而獲得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艦隊的機會。(找小說素材就到)可以說這是很不可理解的事情。
要知道這是四艘快速戰列艦就算是速度最慢的“南達科他”級最高航速肯定能達到二十七節。在此之前德艦在二十二公里之外而且在“前衛”號與“喬治五世”號分出去引德艦火力的時候雙方的距離是十七公里。也就是說即便以十二節的速度航行四艘戰艦也能在一個小時之內近德艦。
顯然即便在狹窄的航道內這四艘戰艦的速度也在十二節以。
只是站在當時的環境四艘快速戰列艦沒能及時近德艦也不足為奇。
在發起突擊的時候四艘快速戰列艦走的不是最短的直線而是沿著法國海岸線向北航行。
這麼做主要就是為了與引火力的兩艘戰艦拉開距離。
要知道如果與“前衛”號、“喬治五世”號靠得太近不但無法讓這兩艘戰艦起到引德艦火力的作用還會產生更大的問題。這就是在四艘戰列艦突前之後肯定會擋住兩艘戰艦的界。更要命的是也會同時擋住德艦的界從而使德艦把炮火轉移到四艘突擊的戰艦身。這樣一來。引火力的就成為了四艘突擊的戰列艦。而留在後面的兩艘戰列艦就無法發揮作用了。
此外沿著靠近法國的航線北還有一個好處。
這就是不會引起德艦的注意。
以當時的情況坎寧安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德艦的對海搜索雷達也沒有開機因此也只使用了火控雷達。也就是說兩艘德艦的雷達只夠盯住兩艘引火力的英艦無法做大範圍搜索。[]如此一來只要突擊的四艘戰列艦離得足夠遠。就不會被德艦發現。
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本土艦隊分開之後兩艘德艦首先盯住的是跑在最前面的兩艘英艦。雖然當時德艦的雷達也探測到另外四艘英艦調整了航向但是炮戰打得異常烈兩艘德艦本不可能讓火控雷達去搜索另外四艘英艦。
結果就是。四艘英艦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被發現。
直到公海艦隊發起魚雷攻擊情況才有所轉變。
當時在攻擊“前衛”號與“喬治五世”號的四艘驅逐艦後方大約五公里處還有兩艘輕巡洋艦。這兩艘輕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驅逐艦提供掩護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為驅逐艦爭取到裝填魚雷的時間以便讓驅逐艦發起第二次魚雷攻擊。重要的是這兩艘輕巡洋艦都配備了對海搜索雷達。更重要的是兩艘輕巡洋艦不在雷達干擾的範圍之內因此其對海搜索雷達能夠正常工作。
結果這兩艘驅逐艦發現了那四艘從東面北的快速戰列艦。
顯然。這不是小事。
據公海艦隊的作戰記錄在收到報告之後希恩斯立即下達了一道命令讓退下去的四艘驅逐艦前去攔截四艘快速戰列艦。嚴格說來不是去“攔截”而是通過魚雷攻擊來阻攔這四艘快速戰列艦。
希恩斯這麼做沒有一點錯。
事實他當時也只能動用那四艘攻擊了“前衛”號與“喬治五世”號的驅逐艦。主要就是公海艦隊裡的其他戰艦都在兩艘快速戰列艦的北面前出的只有四艘驅逐艦與兩艘輕巡洋艦。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並不擅長執行魚雷攻擊任務與中國海軍的輕巡洋艦有很大的區別。(找小說素材就到)四艘驅逐艦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全速向東航行。
因為英艦的火控雷達都盯著對面的兩艘德艦而且英艦沒有使用對海搜索雷達所以沒有能夠發現這四艘驅逐艦。以及跟在後面的兩艘輕巡洋艦。
直到六點四十五分左右“安森”號的瞭望員才看到了從西面殺來的驅逐艦。
所幸的是。這次英軍瞭望員發現得非常及時。
當時四艘驅逐艦還在十多公里之外而德軍艦用重型魚雷的程在十公里左右正常攻擊距離不會超過八公里。
更重要的是四艘快速戰列艦都完好無損特別是左舷的副炮都能正常使用。
顯然這次德軍驅逐艦不可能輕易得手了。
要知道即便沒有巡洋艦掩護戰列艦也能對付驅逐艦。這就是戰列艦的副炮就是巡洋艦的主炮而且數量並不少。
“喬治五世”級總共有十六門五點五英寸副炮每側有八門“南達科他”級有二十門五英寸副炮每側有十門。也就是說每一艘戰列艦單側的副炮就相當於一艘輕巡洋艦。
對付驅逐艦五英寸與五點五英寸艦炮的威力都足夠了。
結果就是四艘德軍驅逐艦還沒來得及近到發魚雷的距離就被四艘戰列艦打來的炮火給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