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特立獨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三八年,美國海軍制訂了一份戰術計劃書,其中明確提到,大西洋艦隊必須具備在一週之內橫跨北大西洋、太平洋艦隊得在半個月內到達東京。從諾福克海軍基地到朴茨茅斯的航線大概為六千五百海里,而從舊金山到東京的航線大概為一萬海里。如此一來,就要求美國海軍的戰艦得擁有二十四節以上的航速。
更重要的是,在大西洋與太平洋上,美國並沒有太多的基地,也就不大可能讓戰艦在航行途中頻繁補充燃油,因此需要戰艦具有足夠大的續航力。
這份戰術計劃…書,還對美國海軍的基地建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一直把德意志第二帝國視為最大威脅,而且英國皇家海軍沒有恢復元氣,加上中戰爭對〖
〗本外
政策的影響,所以美國海軍一直側重於大西洋。在一九三八年,美國海軍百分之六十的戰艦、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主力艦,都部署在大西洋。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在更加廣袤的太平洋上,美國海軍沒有足夠多的戰艦,而〖〗本海軍後繼乏力,〖中〗國海軍卻後勢強勁。
要用有限的戰艦發揮出足夠大的戰鬥力,就得建立更多的海軍基地。
原有的基地體系,顯然無法滿足新時代的戰略需求。
別的不說,不管美國艦隊從舊金山、還是靠近墨西哥的聖迭戈出發,前往〖〗本與菲律賓都過於遙遠,中途沒有一座基礎設施完善的海軍基地。如此一來,等到美國艦隊跨越了太平洋,到達戰區的時候,恐怕也沒有多少戰鬥力了。別忘了,
俄戰爭期間,俄國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就是這麼覆滅的。
一九三九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立法,把原本屬於自治領的夏威夷群島升級為美國的第四十九個州(阿拉斯加在二戰後才升級為州)。隨後,美國海軍就宣佈將把珍珠港建設成為太平洋艦隊的母港。
隨後幾年,藉助大基搞礎建設的,珍珠港的基礎設施迅速完善,到大戰爆發前,已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
美固太平洋艦隊轉移到珍珠港,等於把前往西太平洋的航程縮短了數千海里。
當然,從珍珠港到東京、與到馬尼拉的距離,都超過了從諾福克到朴茨茅斯的距離,美國海軍依然需要高航速、大續航力的戰艦。
如此一來,美國海軍的主力艦就不可能早得太小。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海軍發展大型巡洋艦,要在航速與續航力上達到要求,噸位就不會小到哪裡去。由此就會產生一個極為明顯的結果,即大型巡洋艦的造價難以降低,還不如建造快速戰列艦。
這個問題,在“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上表現得極為突出。
當美國海軍準備建造大型巡洋艦的時候,這種標準排水窶為三萬噸、滿載排水量超過三萬四千噸,配備了九門十二英寸主炮的大型巡洋艦的造價,幾乎是“依阿華”級快速戰列艦的百分之八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依阿華”級的排水量超過了四萬噸,而且擁有九門十六英寸主炮,裝甲防護更是遠超過大型巡洋艦。
從作戰效能上講“阿拉斯加”級還不到“依阿華”級的一半。
正是如此“阿拉斯加、,級最終只建造了三艘。美國海軍在取消了後三艘的訂單後,增購了兩艘“依阿華”級。
顯然,美國海軍本看不起大型巡洋艦。
有趣的是,〖〗本海軍最初也看不起大型巡洋艦。
雖然這與〖〗本的財政有很大關係,即兩艘堪稱空前絕後的“大和”級戰列艦幾乎掏空了〖
〗本政府的
包,加上持續五年的戰爭賠款,〖
〗本
本沒有多餘的資金來建造價格並不算低的大型巡洋艦,但是這也與〖
〗本海軍的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即〖
〗本海軍認為重巡洋艦就能勝任大型巡洋艦所承擔的任務。
事實上,〖〗本海軍
本沒有認清大型巡洋艦為何物。
要知道,從一開始,馮承乾就給了大型巡洋艦極為明確的戰術定位,即這只是一種高效率的防空作戰平臺,其主要使命就是為防空火力薄弱的艦隊航母提供防空掩護,而不是去與主力艦決戰。
可惜的是,〖〗本海軍把大型巡洋艦看成了“主力艦”或者說是高於重巡洋艦的“次主力艦”從這個觀點看,〖
〗本海軍的認識也沒錯。
不管怎麼說,大型巡洋艦肯定不是主力艦的對手,在對付重巡洋艦的時候也佔不到多大的便宜,自然沒有理由耗費寶貴的資源。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前,〖〗本沒有建造大型巡洋艦。
等〖〗本海軍認清楚大型巡洋艦的戰術價值時,〖
〗本已經沒有能力建造大型巡洋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