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逼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次,孔家輝的態度更加強硬,明確提出,只有〖〗本滿足了〖中〗國提出的前兩個條件,並且答應就第三個條件進行談判之後,〖中〗國軍隊才會暫時停止針對〖〗本的作戰行動,並且在談判結束之後,解除對封鎖。
顯然,這樣的要求,仍然超過了〖〗本的底線。
只是,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有點不耐煩了。
說白了,〖〗本已經戰敗,而且沒有翻本的可能。那麼趁著〖中〗國的要求還不是很高,接受停戰條件,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會晤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約見了〖〗本駐美大使。
八月七,東條英機在東京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面對那些依然不肯服輸的內閣成員,東條英機以辭職相威脅,最終使內閣在停戰問題上達成一致。
當天晚上,東條英機覷見天皇,正式提出與〖中〗國停戰。
天皇在名義上是〖〗本的國家元首,但是實權在首相手裡。更重要的是,〖〗本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因此首相在得到內閣支持之後,幾乎可以單獨決斷所有國家政策,而不需要得到議會批准。
事實上,此時的〖〗本議會中,大部分議員都是軍國主義份子。
換句話說,如果停戰需要得到議會准許,那麼東條英機提出的任何停戰方案,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在絕大部分軍國主義份子看來,寧可拼得妾死網破,也不會接受恥辱的停戰條約。
所幸的是,東條英機並沒失去理智,也不是那種衝動的軍國主義份子。
他非常清楚,打到這一步,別說跟〖中〗國拼個魚死網破,繼續打下去,甚至不大可能對〖中〗國造成太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大規模地面戰爭已經結束,〖中〗國可以通過封鎖與海上打擊徹底打垮〖〗本,而且不需要耗費太多的國力。相反,〖〗本在賠上了所有老本之後,也未必能傷〖中〗國分毫。
只有及時停戰,〖〗本才能獲得復興機會。
更加幸運的是,〖〗本天皇也有類似的認識。
得到天皇御準後,東條英機在八月八通知駐美大使,答應〖中〗國提出的前兩個條件,並且就第三個條件進行談判。
八月十,中外官進行了第三次會晤。
在〖〗本做出全面妥協後,美國國務卿正式出面,提出在十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二十舉行正式談判。
推遲十天,主要是中雙方都需要組建談判代表團。
趁這個機會,美國國務卿提出,〖中〗國應該暫時停止地面軍事行動,並且降低對封鎖級別,准許第三國向〖〗本運送糧食等基本生活物資。
既然〖〗本已經全面妥協,〖中〗國就沒有理由繼續施加壓力。
八月十二曰,吳鐵生宣佈暫時停火八天。
當天,馮承乾也給海軍下達了命令,准許實現通報了的、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須物資的第三國船隻前往〖〗本。
正式談判地點不在華盛頓,而是在馬尼拉。
原因很簡單,十天之內,中雙方的高級官員只能到達馬尼拉,到不了華盛頓,當時還沒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線呢。
八月二十,中停戰談判第一次正式談判在馬尼拉舉行。
代表〖中〗國進行談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長。
做為戰勝方,周仁康沒有費太多的時間,在上午的第一次會晤中就提出,〖〗本必須割讓奄美諸島、大隅諸島與南庫葉島,並且在今後二十年內,向〖中〗國支付五點四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這個要求,讓〖〗本談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簽署的《馬關條約》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戰談判差點在當天上午就結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戰的是美國。
當天下午,協助談判的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就積極鼻動,在當晚舉行宴會,藉此機會給雙方做工作。
參加宴會的,還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對周仁康來說,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
直到這個時候,馮承乾才意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捲了進來。
說得準確一點,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希望〖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獲益太多,因為這已經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
問題是,〖中〗國不能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持。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能否實現工業化、能否成為世界級大國,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或者說是由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決定。顯然,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也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因此不管用什麼辦法,必須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良好關係。
同樣的道理,此時的〖〗本,不能沒有美國的支持。
也正是在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撮合下,這場關係到近五億人的停戰談判,才沒有在八月二十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