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仍由局勢向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憐香和許多丫頭一樣,很小就被買進周家了,從小就註定了人生的道路,先是做丫鬟,然後跟著小姐出嫁做小妾。
她進了張寧家之後便開始協助週二娘悉夫君的生活起居等瑣事。二孃從園子裡的奴婢那裡打聽到之前照料夫君起居的人是“徐大人”的女兒徐文君,於是差人找來了文君,詢問她一些瑣事,比如張寧的重要物品如何存放,平時有什麼習慣、穿什麼衣服,多久沐浴一次等等…
她很認真很努力地想融入新的生活和這個家庭。文君對答如,對張寧的臥房
悉得如同自己的閨房一樣,什麼小玩意都知道放在哪裡。
這讓週二娘有些不快,難免聯想到這個小娘以前是不是和她的合法丈夫在這間臥房裡纏綿做過什麼…不過週二娘心思很巧,她並沒有把自己的情緒肆無忌憚地表現出來對徐文君冷言冷語甚至大呼小叫。
相反她很謹慎,心裡好奇:既然這個文君是什麼徐大人的千金,為何像個丫鬟一樣在男人房間裡出入?她準備先清楚狀況再作計較,目前不宜輕舉妄動。自己不太方便,但是可以叫孃家的家奴幫著查探打聽。
雖然她已經嫁作朱家的人了,但孃家的人照樣會幫助她在夫家站穩陣腳的。***張寧天黑後才回家,娘子問他餓不餓,他有些疲憊地說在官署吃過了。
新婚後的頭天就這麼晚回來,叫週二娘好等,不過週二娘想起上午姚姬的話,心道他也不容易,便把苦等的煎熬忘了,轉而噓寒問暖。一整天在官署裡張寧把幾天的大小事都過問了一遍,大部分事他不會親自去處理,但總得心裡有數。
他的想法很簡單:要做好任何事,必要的條件是把時間泡在上面。直到回到家裡,他的思維還沒完全從公事上脫離出來,仍然在琢磨其中一件事:朱恆派人送了封信過來,不知是什麼意思。
信中沒什麼要緊的內容,大概就是別來無恙之類的,這老小子大老遠從南京派人送信過來,說一通廢話倒是很有意思。朱恆何許人也,就是漢王手下的重要大臣兵部尚書。對了,張小妹身邊那個小丫頭,以前就是朱恆府上的人。
待週二孃親手端茶過來,張寧才漸漸回過神來了,歉意地說道:“有點事耽誤,回得晚了。你今天和我娘在一塊兒,還相處得來…”
“婆婆人很好,懂得也多,教了我許多道理,像我娘一樣。小妹也親熱得很,要看我寫字,不過今天還有別的事,我就暫時推了待空閒時再去找她。”週二娘輕輕地說道著。張寧認真地傾聽著,又看了一眼旁邊她親手端來的茶水,不想起了初見週二孃的冷漠,甚至還故意上演了一場鬧劇以示反抗。而現在,她不僅屈服於自己了,且開始討好婆家的這些原本陌生的人。
這是她情願的嗎,十分有委屈?他便好言寬道:“不必太急了,慢慢來,就算什麼事沒做好,大夥也會體諒你的。”或許是晚上回來有點累了,他的聲音顯得很低沉,卻十分的溫和。週二娘卻非常喜歡這樣的低語,彷彿陷入了一種溫情脈脈的雲中,耳邊的聲音讓她十分舒服。
還有昨夜剩下的紅燭,曖昧溫柔的火光,如同旁邊這個男子的眼窩裡的深情。她一想到張寧是屬於她的,就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她又想起了姚姬說的話,起兵百般艱難,她也能想象得到。
如同以前聽聞的事蹟:石門縣之戰,以百多人一天破城。高都之戰,一千餘兵對抗近萬人。澧州之戰,三百常備兵和千人未經訓練的農民對付三千多官軍正規兵(敗)。
以及攻陷常德府…週二娘好奇如此一個溫和的男人,如何能忍受諸多艱難,他的內心一定很堅韌。他卻還可以這樣溫和地安自己,如同一個兄長。其實週二娘覺得,相比張寧的困難,自己
本是很輕鬆的。
她回憶起了昨在宗祠裡同一個瓢裡喝的酒,很苦的一種酒,意在同甘共苦。不過現在想來,好像那種酒餘味仍有些甜味。她喜歡現在張寧看她的目光,專注而帶著某種情意、寧靜而深炯,無須太多的做作的語言,讓她的身體軟軟的。週二孃的小手輕柔地放到了張寧的手背上。
“讓二孃服侍夫君早些就寢。”她羞澀地小聲說了一句。只需一句話就能表心跡,而無須多餘的。張寧的手指動了動,著實有些“受寵若驚”般的
覺,對比之前的她。
他一時間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子,也許納蘭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有一番道理的,剛剛相處的
覺確是甜
。他想了想說道:“也好,我先沐浴更衣。那事兒,咱們先歇兩天便不疼了。”週二娘聽罷臉上一紅,心道他真是個體貼的人…那裡確實還疼。不僅是一塊東西破了的關係,主要是內壁上第一回被外物磨蹭受傷了,一天時間還沒癒合。不過她又想,男子可能都很好
,家父那樣正直的人還養了幾個小妾…
我要是不佔據他,什麼顧姑娘、什麼仙子、文君之類要趁虛而入。她便把身子輕輕靠過去,故意把自己柔軟的酥挨著張寧的手臂,在他耳邊吐氣如蘭小聲說道:“夫君知道心疼我,昨晚都不怎麼痛,今晚再試試…”張寧被
撥得心熱,盯著她的朱
了一口口水,在安靜的房間裡“咕嚕”一聲響,目光又忍不住窺視那
領中白生生的
滑的肌膚,終於把手伸到了她的
上,輕輕一按,那種溫暖柔軟的
覺直教他頭皮發麻。週二娘“嗯”地哼了一聲,又悄悄說道:“你會很輕的。”
“夜還長,咱們何必匆匆忙忙,我保證會小心地來。”他的手卻急不可耐地從她的衣衫下襬伸了進去。***秦淮河上宮燈璀璨,花船搖曳,絲竹管絃之聲和賓客的嬉笑聲不絕於耳,夜晚的繁華更勝白。
正在畫舫中的善和坊第一名柳明月將一段近兩年免費起來的《桃花扇》唱得如痴如醉,一句婉轉的“
最
人”生生把秋季的夜
唱得如同
夜。
舫中諸公,多是達官顯貴。不過若是目光放長遠,就會知道這些所謂的達官顯貴多麼渺小,一旦漢王兵敗,他們還能在秦淮河上呼風喚雨?不過眼下還是沒人敢藐視的,所以名聲在外十分高傲的名柳明月也不得不為這幫俗夫唱曲。
在座的除了達官顯貴,還有名士,其中就有“蘇公子:這位蘇公子在風月場是大名鼎鼎,有曲中謫仙之名譽,以一臺桃花扇開創“蘇腔”派的作曲者就是蘇公子。
只是現在已很少有人記得這首戲曲的作詞人,張寧。其實張寧也是時下名聲響亮的人物,只不過他的名氣不在樂曲上,而是將湖廣攪得天翻地覆的作為。
如此良辰美景,座中卻有一個人十分不開心,便是兵部尚書朱恆。他把手裡的酒杯往桌子上一扔,忽然拂袖而起,走出船艙後發現是閃耀著燈光的河面,不然可能真要就此拂袖而去。
與他同座的好友忙向在場的諸公抱拳好言道:“朱尚書喝高了,大夥別介意,我去瞧瞧。”好友跟出來走上甲板,上前小聲勸道:“官場上好些人都對朱兄多有微詞,正當小心謹慎為好,您又何必在這種場合給大夥臉看?”
“喝花酒聽唱曲,哼哼…”朱恆冷笑道“大江北岸都丟完了,朝廷兵馬大軍壓境,難道眼下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好友不客氣地說道:“我看你是真喝多了,難道萬人皆醉你獨醒?文官武將,誰都知道情勢不順,可大夥就要因此成天愁眉苦臉裝腔作勢?”朱恆拿手指著自己的鼻子,瞪眼道:“你說老夫裝腔作勢?”
“忠言逆耳,要不是咱們多年情,我懶得說你。”好友拉下臉道“能在漢王跟前說得上話的文官武將數以百計,難道大夥都尸位素餐,只有你朱兄,或是李某人才有用?我勸勸朱兄,辦好了自己的事兒,該逢場作戲便逢場作戲,
子照過。”他又放低聲音道“在樂安時就有人要加害朱兄,你難道把那事忘了?”朱恆搖頭不已。好友見狀生氣道:“有本事你拿出轍來,如何能力挽狂瀾?”
“你可別我,我正有一策想進言王爺,今晚不是為這事心煩,我也不會摔杯子。”朱恆道。
“朱兄不妨說來聽聽。”朱恆沉片刻便道:“從徐州敗到江對面,一敗再敗,明擺著照現在的法子是行不通的,軍中為何不思改變?同樣是對付官軍,那湖廣的湘王一千打一萬,每攻佔一府之地不用一月,其中有何玄機?”好友駁道:“這有什麼好比的,朱雀軍在湖廣打的都是些地方雜七雜八的人馬,咱們面對的可是京師三大營主力。”朱恆道:“李兄說這話就外行了,士卒自然有軍紀疏嚴之別,是否善戰
銳之異。
但京營和地方衛所兵同屬一套律令,其配兵和佈陣沒有太大的區別。湖廣的朱雀軍能一次以少勝多並不值得注意,但多次擊敗數倍之敵,定有其特別長處。我已派人打探清楚了,湖廣的張寧造出了一種更好的火器,並布長槍火器方陣,以此克敵。
朝廷不久前密令南鎮撫司監造一批火器,也與這個消息不蒙而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到京營得到了新的火器,並用於攻打江防,我們的處境更加堪憂。
眼下的情況,漢王府絕不能固步自封,仍由局勢向下,正該尋找轉機之時了。”他的好友問道:“朱兄所指轉機是什麼?”朱恆道:“儘快設法得到朱雀軍的兵器和作戰之法,以用於對京營作戰,試圖改變目前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