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上平邊策大軍備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顯德二年,如今進入四月了,和麗。
這一陣子,朝會之上,郭榮案首堆了厚厚的奏疏,全部都是大軍征戰的策略,可是沒有一份他看得入眼,他見文武百官坐在兩側,都在蹙眉思考。
而最近軍報稱:上月伊始,秦州部分民眾趕到開封府,上書皇帝郭榮西征,郭榮早有此意,於是採納了意見,然而周圍獻策之人大多缺乏全見。
蜀國方面,當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開封之後,蜀帝孟昶派遣趙季札前往秦州、鳳州,巡視邊疆。秦州、鳳州二州還是趁著郭榮無力南下,自顧不暇而趁機侵佔的。
趙季札遂自薦,頂替掉了原本駐守在當地的雄武節度使韓繼勳和鳳州刺史王萬迪,擔任起了當地最高軍事將領的職務。
之後,孟昶派遣樞密院的王昭遠前往兩州地區安排兵力。
最近蜀帝命趙季禮出任秦鳳二州,周、蜀兩國邊境恐怕有一場硬仗要打。
昨夜納比部郎中王樸抱病入宮見他,向他提出“先易後難、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獻策,確定先攻後蜀,再徵南唐、伐契丹,最後滅亡北漢的統一方略。他聽了之後,當下就鼓起了掌。
而他手中還握有昨王樸上疏的那份平邊策奏疏,昨王樸離去之後,他整夜挑燈夜讀,一字一句都在斟酌王樸奏疏中所奏之言,又結合當下大周國力以及軍戰鬥力,直到三更他才熄燈就寢。
今朝會之上,他正打算讓王樸將此策獻計給他,然後讓朝中大臣都聽聽《平邊策》。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這時候比部郎中王樸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郭榮看著王樸,用讚許的眼神看著王樸,道:“文伯,你有何奏?”
“陛下,臣有一策,可滅其國!”王樸毫不誇張地回道,而且言語之中凜然一股氣勢,的的確確當得起是一條滅國之策。
而朝堂之下,範質等人聽說滅國之策,也豎起耳朵在聽,不過也有大臣疑惑王樸的計策,也想聽聽他怎麼說。
郭榮聽到王樸的稟奏,問:“哦?!文伯說來聽聽。”王樸雙手執笏,站立大殿,頓時渺小的身影一下子變得巨大起來,他慷慨直言,道:“陛下,臣以為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無不以君暗臣、兵驕民困、黨內熾,武夫外橫,今取四邊,應反其行為,進賢退不肖,恩隱誡信,賞功罰罪,去奢節用,時使薄領。民心既歸,天意必從。至於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取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否則移兵攻之,席捲可平。至於河東北漢,自高平之役後力竭氣沮,不為邊患,宜後圖,待天下平後,可伺機一舉而擒…”範質等人已經從王樸的策略之中聽出了意思了,總而言之,此策之中,王樸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進一步而控制南方各國。以後再取後蜀和幽州,最後解決契丹邊患的這麼一個明確的戰略思想。朝廷之上所有大臣都仔細地聽著,王樸的一番策略真是彩絕倫,堪為千古的出師表啊!
不錯,大臣們也在點頭稱是。
郭榮聽了當下驚歎連連,忙問朝堂之上其餘大臣,而此刻其餘大臣全部竊竊私語一陣,隨後一齊說道:“臣等贊成比部郎中的意見!”
“唔!那好,就採納王文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之策。”接著他向大臣們詢問誰可以向西攻取秦州、鳳州,問:“諸位臣僚,你們認為此次出征,誰可堪此重任?”自從顯德元年馮道死後,郭榮任王浦為丞相,高平之戰之後回到開封加任王溥為禮部尚書、監修國史。
此刻王溥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齊物,何奏?”郭榮道。
“臣推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向拱字星民,懷州河內人。始名訓,避周恭帝柴宗訓諱),此次出征。向訓可為重任。向訓此人,功勳卓著。廣順年間,遷皇城使,出監昭義屯軍。幷州時,虎亭南之戰,殺三百餘人,擒百人,獲其帥王璠、曹海金,又敗其軍於壺關。後徵慕容彥超,賊平後,遷為陝州巡檢。未幾,改客省使、知陝州。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卒,朝廷命其權知州事,俄遷內客省使。此次北征,高平之捷,以功兼義成軍節度、河東行營前軍都監。所以向訓可堪西征大任。”
“准奏!”郭榮贊同丞相王浦的建議,隨即又遂遣鳳翔節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潤隨宣徽南院使向訓西征。
大軍準備開始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趙府之上,趙德昭白聽父親趙匡胤說起周國大軍出征之事,於是乎入了夜,趙德昭去了城北客棧,一路之上都在想此次出征,萬松也在出徵之列,上次他去報名投入軍,此刻已經成為軍一員了。
軍在封建時代直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說白了也就是個保鏢的部隊。
但在五代這個軍人執政時期,武人就是個香餑餑,軍可謂是英,自己的父親趙匡胤當年也是投入了周太祖的軍隊之中,後來成為一名軍官,靠著征戰,一步步走到殿前都虞候職位上。
軍為大周的正規軍,大分部是駐紮在都城開封和附近,平時拱衛京師的安全,戰時開赴前線。
大周朝廷,軍之中分為兩大系統:殿前司,侍衛司。
其中,殿前司有兩大主力:鐵騎軍(馬軍),控鶴軍(步軍);以及內殿直,散指揮等兵馬。
侍衛司有兩大主力:龍捷軍(馬軍),虎捷軍(步軍);以及其它兵馬。
高平之後,天子郭榮威嚴也越來越重,大臣都是俯首帖耳。去年顯德元年郭榮就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了,首先他下令裁撤軍。裁掉那些老爺兵。少爺兵,還有那些專門吃空餉的。
然後又張榜從民間招募身強力壯的入軍,同時下旨讓那個各個藩鎮挑選手下的銳士兵入軍。
萬松那個時候就在考慮要不要加入軍之中,一是為了建功立業,報答養育之恩;二是為了完成義父的心願,滅了偽唐;三是可以藉著進入軍之名,把長堂打入京畿和各地之中。
然後去年偷偷摸摸地報名投入了軍的懷抱,這件事情後來被趙德昭和楊濛知道了,非常責備他的任妄為,可是後來就慢慢聽他解釋了。
萬松的這個計劃非常好,楊濛聽了非常贊同,只不過趙德昭有些捉摸不定,若是自己現在是個十多歲的少年,那就好了,可是現在才六歲,雖然每天都鍛鍊,可是這個身子骨太過弱小脆弱,經不起折騰。
楊濛和萬松也知道趙德昭心中所想的,但他現在是長堂的少主,所謂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因其身份尊貴,所以是重點保護對象。趙德昭也非常無奈。
車子到了涼城客棧之中,趙德昭脫口道:“義父!義兄!你們堅持自己的決定,為何不派其他的堂中兄弟去。”楊濛這幾告訴趙德昭說,長堂在成都的分部是他在十年前就已經設立的,讓趙德昭放心好了。
“昭兒,不必多慮,我已經打算讓松兒投入軍之中了。松兒做起事情來十分可靠,若是換做其他人,義父不知道從哪裡找到這麼適合之人。”
“義父,戰場上刀槍無眼,義兄此去,昭兒擔心義兄的安危!”
“昭兒不必擔心我,我這是心甘情願的。”萬松起膛,道,“如今我空有一身武藝,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而義父和昭兒,一個是長堂的主上,一個是長堂的少主,都是身份尊貴之人,而我現在無所事事,進入軍,可以實現義父的心願,報答義父的養育之恩。松兒非常願意這麼做。”
“松兒——”楊濛叫了一聲,他敖紅了的雙眸彷彿要滴出血來了,一顆渾濁的眼淚滴落下來。
“義父,昭兒,你們不必擔心我的安危,我會好好保護自己的,此番出征,我一定會完成自己的使命的。”
“義兄!”趙德昭喊了一聲,隨即他從衣袖之中出一張平安符,給了萬松,“這是昭兒從相國寺中求來的,很靈驗的。”
“多謝昭兒!”萬松說完,趙德昭把平安符套在萬松的脖子上。
三人在房間內說了很多話,然後這時候老九進來了,說道:“主上,少主,公子(稱呼萬松的),剛剛從成都傳來的消息,稱蜀帝命趙季禮出任秦鳳二州,而我們的人馬此時在成都之內,等待公子出征南下。到時候大軍若是攻入成都,公子就可以匯合那裡的人馬。”
“能打入成都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松兒的安危為重,此次的計劃就暫時讓松兒呆在軍之中,取得功績,讓松兒深得皇帝的信任。”楊濛道。
“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