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681-169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人之所以上場,是被崇禎臨時硬進來。一般說來,但凡在歷史舞臺上混的,除個別猛人外(如朱元璋),藝術生涯都比較短,混個幾年就得下場。

但這位仁兄,上場的時間實在很長,曹文詔下去了,他沒下去,明朝亡了,他都沒下去,直到死在場上,都是主角。

隆重介紹,第三個猛人——左良玉。

就知名度而言,左良玉是比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他要謝孔尚任,因為這位仁兄把他寫進了自己的戲裡(《桃花扇》),雖然不是啥正面角,但好歹是了臉。

左良玉,字崑山,無學歷,文盲。

左良玉的身世,是非常秘密的,秘密到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撫養長大,就這麼個出身,你讓他飽讀詩書,就是拿他開涮。

沒書讀,也得找工作,長大以後,左良玉去當了兵,小兵。

他的成長經歷,跟曹文詔類似,但他混得比曹文詔好,到崇禎元年的時候,就已經混到了都司。

順便說一句,他之所以混得好,跟個人努力關係不大,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

[1683]天啟年間,他還是個小兵時,有一次機緣巧合,遇到了一個人。

當時的左良玉,實在沒啥特點,誰都瞧不上,但這個人算是例外。看見左良玉後,驚為天人,說他很好,將來很強大,就說了幾句話,建議朝廷給他提了個遊擊。

這位慧眼識才的仁兄,叫做侯恂,希望你還記得他,因為天啟二年,他還曾經提拔過另一個人——袁崇煥。

按侯恂的說法,左良玉是個難得的人才,很快就會出人頭地。

但事情跟他所說的,似乎還是有點差距,左良玉一直到崇禎元年,還是個小人物。

但不負侯恂所望,左良玉終究還是出名了,只是出名的方式,比較特別。

這事之前也提過,崇禎元年,寧遠兵變,巡撫畢自肅自盡,袁崇煥來收拾殘局,收拾來收拾去,就把左良玉給收拾了。

當兵的沒拿到工資,才兵變,左良玉有工資,自然不參加,但手下的兵譁變,他負領導責任,就這麼被趕回了家。

回家呆了幾天,又回來了。

袁崇煥死後,孫承宗又把他召了回來,去打關內四城,就是在那裡,他開始暫頭角,和曹文詔並肩作戰,收復了遵化。

恰好,這段時間侯恂也混得不錯,順道給他提了副將,從此順風順水。

客觀地講,左良玉同志的進步,基本上是靠侯恂的。但後來的事情告訴我們,侯恂是個眼光很準的人。袁崇煥,他沒有看錯;左良玉,也沒有。

據史料記載,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戰很猛,且足智多謀。雖說沒文化,但很懂兵法,每次打仗都給人下套挖坑,此外,他個人的戰鬥技術也相當厲害。

除作戰外,左良玉還有點個人技術,他使用的兵器,不是長矛,而是弓箭。據說百發百中,而且左右手都能箭,速度極快。

到山西后,果然不同凡響。

先在涉縣打了一仗,大敗之,然後在輝縣打了一仗,大敗之,最後到了武安,被大敗之。

這是個比較奇怪的事,當時左良玉的手下,有七八千人,竟然被農民軍全殲,他自己帶著幾個手下好不容易才跑回來,實在很沒有名將風采。

不過不要緊,就算名將,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候,何況還有個不會發揮失常的名將。

[1684]曹文詔的發揮從未失常,對於皇帝的信任,他很動。

猛人被動,反映在行動上,就是猛打,猛殺。

崇禎六年(1633)二月,文詔開始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