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盡洗甲兵長不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算唐軍最後成功徹底平叛後,寧遠國傳統的統治和威信,也yijing被嚴重的動搖了,那些倖存下來的臣民百姓,心態算是極為複雜的,最直觀的見識到了大唐的赫赫天威和強勢武功之後,相信願意越過這位國王,直接抱上安西都護府大腿的貴姓大族,也不在少數。…,“於國家大義,還是君臣名分,我都不會讓拔那汗成為那個反面的典型,你明白麼…”
“更別說你為大唐功業,領舉國之兵遠赴它域而始終未請歸期…”
“朝廷上有大用處…不是你一句願承其咎,就能落攤子的…”
“作為親藩的典範,我還xiwang寧遠王家,能夠繼續千秋百世下去了,你明白了麼…”
“多謝上國抬愛…”他似乎解決了心中的一個難題,如釋重負的恭維道。
“說實話,拔那汗的王權實在太過疏放,不利於長治久安計…”聽到這句話,他驚訝的抬起頭來,臉上閃起一片紅,呼變的急促起來。
“大唐需要的是一個賞罰公明,心悅誠服的藩屬,而不是一個審時度勢,暫且屈服在強權之下,心懷嫌隙的藩屬…”
“你如果想安朝廷之心,那就將那些不怎麼馴服藩臣附屬,都具列出來來…”
“我會把他們划走的…另地遷置的”
“什麼,不願意,那就讓他們都跟著老王走好了…”
“我只是為諸藩樹立一個榜樣而已,只要始終忠心追隨我大唐,作為諸藩之首的拔那汗,無論臣屬戶口,還是土領地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當然,拔那汗本國土地有限,只能轉封於外,無論是吐火羅、呼羅珊,還是布哈拉,或是撒馬爾罕,乃至花剌子模,都可以擁有你的封臣和王家的領下…”
“說不定,你我後人,還能做鄰居呢…”說到這裡,我開了句玩笑緩頰道“上國處分公允,理當如此…”一陣臉變幻,心情盪之後,他yijing接受了我潛臺詞的處置意見。然後我才展開他獻納的圖冊,在上面標註說明起來。
據他新獻土的格局,除了東拔那汗王都周邊的另地之外,代表拔那汗腹地最華的部分,大小二十六座城都被圈定在了獻給嶺西行臺直轄的範疇內。但另一方面這裡也是受到拔那汗內亂,波及和牽連最多的區域,重新安置軍州起來阻力也會小的多。
其中的臣民百姓,願意隨王有償遷徙別地,或是願意就地歸化,都聽憑自便。
作為調整和補償,按照事先與郭析初步溝通的結果,同時拔那汗王族和臣屬的領地,也被分別置換分散到嶺西其他新徵服的土地上,繼續以另一種形式延續著。
當然,誰也不能硬說這是一種變相的懲罰,因為拔那汗國獲疆域和戶口yijing大大增加,王權也被加強了,只是失去了一些舊臣和故土,得到更大的新疆域而已…
而原本寧遠國所在的循州都督府,被分為南、東、北循州三個大軍州,寧遠王升格為大都督,其中北循州將成為嶺西行臺治下,以保持國中往來的通暢;而東循州則成為安西都護府的直領州,確保北天竺——吐火羅走廊的安全。
拔那汗雖然還有國家的名義和形式,danshi領土上yijing被分割成不同管轄的三部分。但這算是比較理想的妥協方案了,自從河中之地後,拔那汗作為抗擊大食東進前線屏藩和緩衝的價值就消失了,其政治地位和軍事價值的反差,在大唐政治版圖中的位置,也變得尷尬起來。
坐擁西域最重要的四戰要衝之地,堪稱大國卻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就算本代國王一心親附大唐,但不代表將來世世代代也是如此,此早回積變成不得不正視的隱患。如今的拔那汗國的位置雖然有所邊緣化,但換來的是,相對的政治上的穩定和延續的需要。…,而且通過這件變亂也說明了某些事情,嶺西行臺和安西都護府的利益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並且隨著版圖的擴大和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兩者之間還需要一個地緣上的緩衝,這就是保留拔那汗大部分國土的需要所在。
處斷完寧遠王這端事,我又拿出最新繪製的河中郡國圖輿來參詳。
嶺西行臺在興都庫什山脈以北,阿姆河到錫爾河域之間,被稱為“索格迪亞”的河中地區,先後重新設置了大宛、康居、南謐州、貴霜州、安息州、劫法州、三曹州等八個都督府,下轄十一個大軍州和數十個羈縻州,所轄人口數萬到十數萬不等。
因此也編練了相當比例的駐軍,以鎮守這片文明開發程度很高的廣袤地區。
當地駐守的軍隊分為防人和官鍵兩種,官鍵就是按照正規軍標準,挑選募集訓練裝備的野戰機動部隊,一般都是來自安西境內的軍戶家庭,再加上城傍、老歸化人的後裔作為補充,後來又收了河中當地的一些貴胄子弟,連同常隨軍役在內,大概有一萬八千六百多人,編為三個小軍一個守捉,約大小二十六個營。
主要以薩末鍵(撒馬爾罕)、康居城(布哈拉城)、達失干城(塔什干)為駐地。其中駐守薩末鍵的安遠軍和烏滸守捉同處一地比鄰而駐,算是眼下河中之地的政要所出的中樞。
而防人顧名思義,就是戍防地方之人,屬於以府兵屯莊形式存在,常駐質的地方治安常維持部隊,因此要求被進一步放低,允許從當地招募表現的心向大唐的親分子中招募,當然為了避免事端採取的異地服役,並按照要緊程度實行一百里到四百里的同鄉迴避制度。
為了填補西進後防守liliang的不足,曾在當地廣募各族鍵勇,搭配安西的軍戶和歸化人移民,按照重要程度和來源成分,同樣分為甲乙丙丁四等,但平級最大的編制不過團,分以安州、康州、石州三鎮防禦使兼營田官進行統制,編點在冊的防人戍戶,正好與當地的官鍵維持一比四到一比五之間的比例。
官鍵主要駐守在道路關要城邑中待命,而防人則分佈於道路兩旁的市鎮城寨之中以備地方,非傳召不得帶甲出防區百里,戰時則應需提供兵源和輔助役。
由於從安西到河中乃至南方的吐火羅都盛產良馬,隨著商路通達而多至價賤,因此官鍵全部都有複數的備換坐騎,而防人中自備坐騎或是以馬代步的比例也很高。控制這麼大一片區域,保持足夠的機動力是必須的。
在這些軍事序列之外,還有國內一路隨軍來的親藩部,安置地方而成的城傍聚落,多分佈在靠近沙漠草原的北方,以百戶、千戶為基本單位,分別歸屬在上述軍州治下。
此外還有河中西南部還有何國、小史國為首等若干小國,一大批本地貴姓大族出身的傳統“德赫幹”(領主、城主)構成的羈縻州,他們按照實力和領地大小,順服唐人官府的冊封,並承當一定的軍役貢賦。
他們也統治著遠離通幹道,而唐人暫時無暇顧及的大多數邊遠地區,在自己的城堡和村鎮裡,管理著治下的城鎮人口,村莊和鄉村農業人口,以及草原及其遊牧人口。他們坐擁在數量眾多的農奴和附庸平民以家族和姻親為紐帶,維持著近似遙遠西方中世紀封建采邑一般的社會生活,只是因為商業和文明的更加開化和接近文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