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會江陵第五百四十九章歸來新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百四十九章歸來新生“溫暖的陽光照耀萬物大地寧靜的時間轉無暇旎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隱於塵寰心遠地自偏…”行進地馬車內。飄逸出歌聲瀝瀝,正在唱的是《唐拉雅秀》我終於可以回長安了,隨著開,來自草原的壓力也緩解了許多,朝廷可以出更多的人手,總新整編的畿內各軍,也算初具規模,於是皇帝小白終於鬆口了。

想到這是我的第一個孩子,我坐在馬車上歸心似箭的,連歡好玩車震都有些心不在焉。

由於是輕裝出行,我身邊只帶了尉遲瑤和林素昔,其他女人還得留在洛陽,雖然從小東西到,都有些老大不情願的,但還是給我準備了半車,她們親手做的小衣小襖、布娃娃、香囊什麼的小玩意。

前者是對我經營西域的事情有大用處,正好回去上手,後者是我貼身的書記,屬於那種有事她做,沒事就做她的類型。

現在兩個女人只穿著貼身的小裙內裳,衽膝跪在我身旁。林素昔一邊輕輕給我推拿,往嘴裡喂的阿雯做的酥餡點心。尉遲瑤用口枕著我的後腦,一邊意猶未盡的清唱著這首新曲休息了一會,我又拿起一份總章參事府的最新統計。

這是一份從河西民中收的各種匠戶和商販的名單,在商言商,發動外圍體系和下游資源,支持河西作戰的同時,也要把可能的利益最大化,挑選合適的青壯和有一技之長的人,加強屯墾和經營計劃。

我想了想,又把另一份樞密院的通報拿出來。

據《防輿錄要》,大唐現有二十四道並六大都護府,在籍兵士八十七萬,數量看起來相當可觀但是分攤下來,其實就沒有多少。

要知道後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國土面積大幅縮水的宋朝,光是軍和廂軍就養了一百多萬,還不包括哪些地方質的鄉兵、弓箭手、藩兵之屬。

按照傳統秦嶺——淮河天然南北地理分界線,淮南、江東、江西、嶺南、黔中,劍南六道大概有兵二十八萬至三十萬。

其中以劍南道的防務最重,既要鎮撫南蠻百夷,又要防備來自高低的吐蕃,大概有兵十三萬,其中主要集中在已經歸入南平府的八州六鎮,總計邊軍七萬,輪駐的衛軍、北軍兩萬左右,其餘半數歸在劍南節度使/都督的成都行營名下。半數分守各地望要;嶺南道次之,五府經略使加上一個安南都護府,不包括的地方團練和藩兵,大概有兵六至七萬,另一個主要力量在海上的南海都督府,也不計算在內。

其餘的都分佈在相對平靜的淮南、江東、江西、黔中各道,主要是掌握在各道都督手中的機動力量,以黔中道最少,大致一萬人,其餘都是應募質的團練或是百夷藩兵。以淮南道最多,大概有三萬人。

當年為了防備永王和清剿天平亂黨,江南三道就有號稱二十萬兵。這些南方道也是朝廷最早開始裁軍的地方,東南的人口和財賦始終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然後是從東到西的北方各道,安東道並安東都護府,就維持在六至八萬,主要鎮扶新羅、渤海等海東各藩,其中有兩萬是朝廷中軍直屬的安東討擊軍,一萬多當地守捉軍和藩軍,同時還有改土歸的新郡縣,還有保護近十萬在安東進行開拓的屯墾團。…,平盧道六萬,主要鎮撫松漠都督府等內外契丹、奚族故地。以及監控曾經與范陽叛軍關係密切的九林等雜胡各部,雖然多有缺額,但是這一部乃是河東軍的銳,一直在與境外的叛藩作戰,所以是北地各軍中少有的勁旅;河北道作為中原腹地,包括都畿道在內有兵十七萬,也是朝廷機動的戰備力量,分為十一個鎮,數十個到上百個軍、城、鎮、戍,不過這十七萬有很大的水分。

一方面是虛報浮餉,因為久無戰事軍鎮擾民,在地方敗壞的最厲害,一方面是朝廷一直致力於裁汰亢餘,河北境內的官軍,最盛時曾經多達數十萬,雖然劃道分走一部分,有勒令歸鎮一部分,但是剩下來還是一個龐大的數目,以至於某些地方在分稅制下,既要留州,又要輸軍,更要朝賦,每兩三戶養一兵的,地方不堪所負,百姓再次從迴歸的家園逃亡。

宰相李泌費盡千辛萬苦,冒著多次被人暗殺的風險,才把這個數字減到了每七八戶養一兵的比例。

但是這一道的軍隊也是各門閥世族勢力滲透最厲害的,除了樞密使兼都元帥郭子儀名下,規模最大的朔方軍外。象河北四柱臣兩王等,各種名頭的大小節鎮撤併後,生下來的士卒都集中在這裡,各種盤錯節的關係糾纏在一起,也是一股可觀的力量。

經過歷次動亂後的損耗、清洗和重整,再加上防堵和監控那些室韋、秣鞨等受災南下的草原胡部需要,現朝廷真正能堪調用的,十不過一二,還要考慮輪替補充大同、天等鎮邊境駐軍的問題。至於工程軍和漕軍,是按照地方團練的標準來養的,以勞役自收自支勉強可以自養。

河東道情形與河北道類似,屬於朝廷備前的軍區,目前還有四個軍的番號約三萬人,主要集中在太原府附近。

雲中道,主要是僕固懷恩的藩軍和河東軍分出來的部曲為主,大致有四至五萬,分佈在下受降城附近,後方州縣主要以維持治安和緝防盜匪的團結兵和守捉兵為主。

山南東西兩道的軍鎮都撤廢的差不多,只剩下都督名下直屬的行營軍分別為兩萬至三萬,主要分守要衝,維持地方則以團練兵和守捉軍,或者乾脆以衙役丁壯為主。

然後是分佈在關內道和京畿道的軍隊,主要是朝廷直屬的衛軍、北軍。也有十五至八萬的規模,不過因為歷史原因,真正補全的編制,只有近十萬,因為河西和回紇的變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徵在外,再加上皇帝東狩,帶走了很大一部分宿衛,長安相對的空虛才會讓某些人的野心生出僥倖來。

河西、隴右就不用說了,名冊上殘餘的軍隊要麼跟隨高適的金吾軍,還在不可預知的路途中。要麼全部集中在河西行臺帳下。

河西唯一有點實力的是與回紇比鄰的三受降城各部,因為在回紇事件中表現出的響應遲鈍和處事上的曖昧不明,除了前河西節度副大使馬懍等少數人外,從行營的參軍、判官、兵馬都知,到地方的兵馬使、防禦使、守捉,到經手的書辦等胥吏,都在接受嚴厲的後續清算和追查,哪怕戰死者也不能倖免。

此外就是更西的安息北庭,不過有些鞭長莫及,本身還有些自顧無暇,象安西都護府,雖然號稱十六都督州府,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但實際安西四鎮直轄的兵力只有二萬四千人,再加二萬北庭兵也沒有多少,而其中真正經久善戰的士卒,已經在安史之亂中被空,現在以軍戶新成長起來的一代新軍居多,要他們守土還可以勝任,但是長途越境作戰就太勉強了…,所以一個吐蕃入侵,就讓大唐朝廷措手不及,幾乎是疲於應付。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大唐當然還有龐大的戰爭潛力,但是要想把這種潛力全面動員起來,並轉化成訓練有素的戰鬥力,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無數財力物力的投入。

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像龍武軍一般有先見之明似的,建立了多級輪換替補的戰略預備體系,可以在短時間內拉起一支數目不菲還看的過去的臨時軍隊,但是這種動員是以犧牲將來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為代價的,動員的比例越大,對體系造成的損失和影響越大。

畢竟動員那些工廠裡的勞力,已經嚴重影響到生產進度,目前只能優先維持與軍隊相關的生產任務,而在這個耕季節再把適齡的青壯大量拉去打戰,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走這一步的。

這次我回來。同行的除了三千扈衛儀仗外,還有一萬一千名河北、河東各鎮零星調出來的整編士兵。

與紛擾的北方不同,南海的形式總體還是一片大好。

據之前的那分海輿圖,最遠的據點已經標註到西天竺至安息南部的海岸上,其中最大的據點,位於後世印度西端的卡提阿瓦半島上,半島大部分為火山岩地,只有在沿海一帶,才有火山泥衝擊出來肥沃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