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55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得出來,對於物院的學子們來説,對這個理論興趣的人還是不少的。

“……以你們現在的水平,想要理解這個方程還是太困難了,”向那位提問的學生點了點頭,陸舟笑着説道,“如果興趣的話,可以考慮等5月20號那天坐個車去老校區那邊旁聽。到時候我會在報告會上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説明。”這時候,台下有人小聲抱怨道。

“可是那個入場資格實在是太難申請了。”這確實是個問題。

這種國際的學術報告會,門檻不只是針對報告者而言,對於參會者同樣存在。

恰好聽到了那小聲的抱怨,站在台上的陸舟思忖了一會兒,隨後笑了笑説。

“那我就簡單講一下好了。”清了清嗓子,陸舟臉上的神微整,開口説道。

“想要從數學上理解楊米爾斯方程,我們首先得知道它是什麼。”

“簡單的來講,楊米爾斯方程所給出的非阿貝爾對稱羣是一種特殊的量規理論。在經典意義下,這種理論類似於麥克斯韋理論,它以更一般的緊規範羣G代替了是阿貝爾換羣U(1)……”涉及到數學上的東西,光説是沒用的。

陸舟隨手拿起了粉筆,在背後的黑板上寫了起來。

【若0=dA*F,則能從無源楊米爾斯場的拉格朗算子中變分導出:L=1/4g平方·∫Tr(F'*F)……】【……】關於楊米爾斯方程的證明,對於本科生來説是不用想的。

就算是普林斯頓的教授們,想要看懂他的理論,也得向從L形的論文開始啃起才有戲。

他現在在黑板上板書的,僅僅是一些關於楊米爾斯方程本身的一些講解。

最多最多,也只是對這個命題進行講解的同時,融入了一點點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黑板上的算式越來越多。

逐漸進入狀態的陸舟,寫着寫着似乎也有些停不下來了,講解的語言也越來越少。

坐在階梯教室裏的學生們,紛紛一臉懵的看着黑板。

要説一開始勉強還能看懂的話,到了後面卻已經被這深奧的理論深深折服了。

再到後來,不只是學生們,就連一些來旁聽講座的物院教授,也逐漸覺到了吃力。

這傢伙在寫些什麼?

越是往下看去,他們便越是覺得……

陸舟所講的內容,和他們的專業似乎有點不太一樣?

話説這傢伙真的是在講楊米爾斯方程嗎?

不少目瞪口呆地看着黑板的老教授們,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了起來。

坐在階梯教室的前排,盯着黑板上一行行算式的盧院士,眉頭緊緊鎖着。

忽然間,鋭地從黑板上的算式中捕捉到了一行關鍵詞的他,瞳孔頓時收縮了一下。

“……真空態的非零漸近常值將規範羣約化為U(1)子羣!”他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釋強相互作用的質量間隙!

一瞬間,盧院士的眼中寫滿了熱切。

然而,就在他充滿期待地看着黑板,期待着陸舟能就這樣一直寫到最後一步的時候,陸舟卻似乎辜負了他的期望。

只見前一秒還算的正嗨的陸舟忽然停下了手中的粉筆,後退半步看着黑板上的算式,站在那裏沉思了許久。

似乎是寫不下去了。

他撓了撓後腦勺,丟掉了手中的粉筆,轉身看向了教室,看着一臉懵的學生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不好意思啊……剛才稍微扯的有點遠了。”一聽到這句話,和盧院士同樣等待着最後結果的物理教授們,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

卧槽!

你特麼算到了一半,倒是把剩下的算完啊!

然而與在座的大多數教授不同的是,坐在後排的盛憲富,此刻瞳孔中的神采卻是漸漸明亮了。

雖然講座本身的內容他沒聽的太明白,但從他卻從中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啓發。

“只要核與核之間的距離足夠小……”嘴裏自言自語着,冥冥之中的靈從他的腦海中一閃而逝。

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瘋狂,但他確實想到了一種可能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模型。

如果在理論上能説得通的話……

説不準,他們還真有辦法在低於上億度高温的反應條件下,以一種新的形式解放原子核中的能量……

第617章想到一塊去了對於“冷核聚變”這個詞,在學術界是個很尷尬的命題,因為與它伴隨着的往往都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

這個概念最早大概是出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兩位德國化學家潘尼斯和彼得斯於1926年提出,關於在常温下進行核聚變反應的設想。他們通過使氫通過加熱的鈀石棉,發現透過物中的氦,於是認定發生了聚變反應,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上。

這篇論文一經出現,立刻引起了相當範圍的轟動,不過很快遭到了時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盧瑟福的批評。而事實上,在後續的實驗中,兩人確實也沒能重複這一實驗,最後整個事件被認定為一次烏龍,以《自然》的撤稿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