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7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它們似乎成功了,觸發了連通兩個世界的媒介,而這個媒介,就是以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的、介於人間和另一世界之間的‘第三空間’,也就是我們此前進入過的那一幅幅的畫中世界。”
“懌然的推測很有道理,”柯尋接着説道,“而很可能人間也有能人或大巫發覺了這一點,他們不希望另一個世界的人闖入人間,於是用那個巨大的‘光’字符封印住了這個媒介,另一個世界的人如果想要來到人間,就只能想法子把這個光字封印破壞掉。”
“我們進入過的所有的畫,座標都位於光字封印上,”牧懌然又接着他的話道,“這些畫所在美術館的座標,我認為很可能就是受另一世界的力量影響,它們在封印的制約下沒有辦法直接破壞封印衝入人間,但它們仍然可以將一部分力量入侵到人間來,影響着美術館的座標所在,並不斷地引、篩選入畫的人。”
“我們每拿到一個簽名,就破壞一點封印,”柯尋再接着道,“直到把這個封印破壞得差不多了,並且順着每幅畫提供給我們的線索,找到這個異世界的祭台,就距徹底破壞封印不遠了。”
“而我們的骨相來自於九鼎上的《山海經圖》,”牧懌然再道,“現在想來,我們的骨相所能拆出來的鬼文,應該同這座祭台上的鬼文並非是一個整體關係,我更傾向於,這二者是各自獨立的一套具有巫蠱之力的鬼文,巖壁上的鬼文是異世界用來連通人間界的巫咒,而我們骨相上的鬼文,它來自九鼎,是用來鎮壓封印異世界開啓的鬼文。”
“也就是説,這兩套鬼文是針鋒相對的,”柯尋説,“就是矛和盾、敵軍和我軍的關係,因為異世界是用鬼文的力量來衝擊人間界,所以人間界就同樣以鬼文來封擋這股力量。”
“於是人主大禹以人間九州最貴重的金屬鑄造九鼎,”牧懌然説,“上面鑄刻了以鬼文組成的巫舞圖案。鬼文是異世界的巫咒之力,巫舞是人間界的巫咒之力,二者被充滿創意地結合為一體,以異世界巫咒之力和人間巫咒之力合二為一,對來自異世界的入侵力量進行封鎮和打擊。”
“原本這麼做很有效果,結果沒想到,九鼎後來失蹤了,”柯尋説,“但因為某種原因,讓九鼎上的咒符可以映到人的骨相上,於是從此後這些入畫的人就成為了九鼎的代替品,可以起到和九鼎一樣的作用,但由於人的骨相畢竟不是正品九鼎,所以每隔近百年的時間,這件事就會重啓一回。”
“對於這件事的反向推測,大致就是這樣,”牧懌然道,“諸位有什麼疑問,説出來我們一起討論。”眾人:“……”衞東:“你倆是不是預先排練過啊?”柯尋:“不懂什麼叫心心相印的單身狗的問題pass,下一個。”邵陵:“所以你認為,《山海經圖》裏所描繪的世界本不存在,就像我之前説過的,後世的《山海經》裏那些關於神鬼異獸的描述,都是由於人們把圖畫用文字描述出來產生的誤差,一些奇異的舞蹈動作或是奇異的服飾,由於視覺效果或是時間太久產生的模糊和錯亂,導致後世的人們把原本正常的人類或動物當做了神鬼異獸,而實則《山海經圖》真正的內容,就是一本巫書?”華霽秋:“可《山海經》裏描述的國家、山水、地理環境,分明是一個龐大的世界結構。”朱浩文:“説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我們遇到了入畫的這件事,我是不相信神話的,至於説《山海經》裏描述的國家、地理、風物,我更認為那是後世填補進的內容,而不是最原初的《山海圖》裏的內容。
“如果隨便出《山海經》中的一段描述來看,比如什麼‘赤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黃身而赤尾,其音如嬰兒’。
“《山海圖》的原初版本鑄刻在九鼎上,九鼎鑄造於上古大禹時期,那麼,衞東,如果讓你在鼎上繪畫,要怎樣體現出‘八十里’這個概念?怎樣體現出‘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又怎樣體現出‘食之已心痛’、‘黃身而赤尾,其音如嬰兒’?
“以及,大禹時的八十里,度量衡的標準是什麼?”衞東:“……呃……如果不讓我用文字註釋的話,我畫不出‘八十里’這個概念和銅鐵的區別,除非准許我用化學符號標註。
“心痛什麼的,讓我用四格連環畫的形式我可能還能畫出來,但九鼎上估計不允許這麼作。
“至於黃身赤尾和嬰兒的聲音,在九鼎上鑄刻出來就更不大可能了,除非九鼎上的圖還上着顏,並能發出聲音……
“而且邵總也説了,這個時代的巖刻畫風格都很簡樸,就像簡筆畫,那些《山海經》裏複雜的神鬼妖獸,我很懷疑那個時代的人能不能畫得出來。”牧懌然:“但我們也不能否定後世傳的《山海經》就不是真正的《山海經》,史學研究也證明,現今傳下來的《山海經》是後世人經過誤傳、加工、添減、藝術化甚至腦補後的新版本,而我們所接觸的,是未經任何添加修飾和扭曲誤傳的,原初版本。
“至於上古時的神話時代是否真實存在,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説‘《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我們這些人就更無法妄自斷定了。
“但,去掉後世填補進去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