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8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良就吩咐呂布帶人仔細將司馬家搜查了一番。
張良自然是要保下司馬家,其一是出於責任,其二是自己的私心。
只是張良第一步就找上司馬家,不過是給其餘參與的幾個大臣提個醒,“從少府監中上供而來的情報中,我們有所發現,曾有好幾位高官來往過陛下那。”張良其中隱晦警示,司馬防一時並不能靜下心來,卻多動下腦子,如今張良只要多進一步就會徹底危及司馬家,這讓司馬防本身就對張良沒啥好的人來説,無異於試探他的底線。
“只是來往,房少府就想給我們定罪不成,我們只是上報一些家國之事,和往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司馬防在説完自己的不滿後,張良就有所察覺到,其本不曾體會他的另外一層意思。
至於要不要解釋,張良選擇默不作聲。
雕琢玉璽的工具都還在司馬懿手中,這個時候他沒有出現,必然是去將那些作案工具都處理掉,張良讓所有人的目光集中於司馬防身上,而忽略還是個孩子的司馬懿。
又不曾派人去司馬懿那搜查,只要司馬防多留個心眼,就能發現張良真正目的。
命呂布將司馬家進行一番看管,張良這才轉身離去。
荀攸的一些疑惑,郭嘉有些可以直接進行解答,“或許並不是文若關心這位少府,而是明公自己的要求,讓文若請你幫個忙。”然而郭嘉的一番解釋,反而令荀攸更為疑惑,玉璽一事可大可小,少府監能否自保暫且還未知,若是因為要奉天子,不是還有他的叔父從旁進行平衡嗎?
當即就疑惑問道:“明公,曹公也關注這位不知底細房少府?”想起那幾東郡的情形,郭嘉稍微帶點個人觀點解釋了一下道:“何止關注,簡直心心念念,文若在其心中地位都有所下降,明公似乎在執念着,希望能找到一個人的影子。”荀攸覺得簡直荒唐,“影子,別説房少府不可,叔父又怎能當影子看待。”
“這就不好説了,畢竟是對其有影響的一個人,且還都是我們所崇敬一個大人物,嘉並無資格評説明公什麼。”郭嘉之前自己也有過拿房良去跟張良做比較,其中甚至還牽連上荀彧,所以對於這個話題,郭嘉有不少的發言權。
“攸到要聽聽誰有這個能奈,叔父最好沒人可同他比較。”荀攸現在完全就是,郭嘉當時聽到真相是的另一個翻版,荀彧最好無人可比。
“是是是,在公達眼中文若最好,但在嘉眼留侯最好。”郭嘉無意同荀攸爭個高下,這本身為何要要比較,曹心思太重,郭嘉不知是否其中還有其他利益關係,不敢妄下結論。
回去時,張良便聽到屋內傳來的説話聲,在他敲了敲房門,屋內頓時立馬了就安靜下來。
郭嘉推開門時,張良正好就站在房門外,只是張良繞過郭嘉往裏面走時,突然冒出了一句話來,“奉孝竟如此敬重留侯,或許留侯其人並非你們所理想的那樣,豈不是會很失望。”郭嘉不知為何,張良每次都要在這種話題上,和他爭論不休,説地都好像他自己見過留侯一樣,那麼信誓旦旦。
這種時候,郭嘉卻硬是想要辯白幾句,“史書所載,大概事實功績不會抹去。”
“奉孝自己也説是史書所載,這些大多數是由最後的勝利者來書寫,或許他自己本身只想保護自己族人,又或者他的路是家族因素所導致。”荀家世代都是文官或者治學為主,何曾有過萬人敵的武將,張良家祖上五代為相,世家中的貴族,那些族內子弟其實沒得選擇。
荀彧因家族所灌輸忠貞漢室理念,就算是黨固之爭引狼入室,也依舊不曾改變,最後被執念所累,張良從重整到後來復興韓國,最後演變幫助劉家,也依舊秉從一個理念,為官者以民為本。
郭嘉的期望越高,他怕真相出來時失望也越大,如今玉璽一案,張良就從中走錯了一步棋,他並非有如傳聞那般厲害,依然會陷自己於險境當中。
“嘉覺得少府,若只是對嘉一人有看法,也請不要上升到留侯身上,家族因素又如何運籌帷幄心繫天下,這一點沒人可以抹滅。”郭嘉總覺得張良有點古怪,就是一時説不出古怪在何處。
張良和郭嘉一番討論,到是引起一邊荀攸的一番對比,他有點真香且雙標,房良和荀彧兩人氣質明顯就非常不同,只是他是張良,打死荀攸也不相信。
叔父最好,但留侯也無可比,反正就是兩個人都很好就對了。
也正因為如此,荀攸從心裏是不太希望張良的出現,或許到時他心中偏向就會有所傾斜,他會很愧對自己的叔父。
人家已作古幾百年的光景了,現在卻拿一個名不見經不傳的男子往他身上套,那是對他的褻瀆和諷刺。
張良一時也沒想到郭嘉會有如此大的反應,這事以後得慎言。
“公達前來不知是為何事?”幾乎明知故問般,張良轉移開愈演愈烈的話題。
既然回到公事,郭嘉一肚子牢騷,也就沒地可發了,真是,吵嘴都沒能吵個快,每回他都不曾安利到張良頭上,分享下他自己崇敬之。
“公事,不知少府對玉璽一案怎麼看?羣臣這次針對可是整個少府監。”張良要回到公事上,荀攸自然要全力進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