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待人不夠真誠”還有“自以為了不起,故意擺架子!”你的人緣到底應該好到什麼地步?
在人們已經相信eq(情緒智滴)主導成功因素“如何增進人際關係”備受重視的時代,上述這個問題還是一個被忽略的問題。
人們習以“非黑即白”的方式來思考人際關係,不是好,就是壞,很少研究:人際關係到底應該好到什麼地步,才能和周遭環境保持和諧,又能維持自己的原則。良好的人際關係確實很重要,但是,你必須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人嗎?
好好先生要付出相當代價一樣米養百樣人,世間人千百種,要討好每一個是不可能的。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受大多數人歡,但絕不意味着,為了顧及人緣,必須當“好好先生”現實世界中的好好先生固然容易相處,但很可能會遭到“軟土深掘”的命運。
“好好先生”這四個字,在一般人內心的評階中,可能可以翻譯為:“他熱助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但沒辦法做什麼大事、懦弱、不大有原則,尤其沒辦法擔任領導工作。”好好先生們常常會質疑“善有善報”的古老格言,心中也會不時出現“忘恩負義”這樣的咒罵——只是不敢罵出來,看到背地裏他恨得牙癢癢的人,還是得偽裝出一個微笑。
還有更糟的。有的心理學家把“好好先生”當成心理問題研究,發現好好先生們容易引發神官能症:不管是負責任、堅持完美主義的時出現,或是酷愛緊張、自尋煩惱型的好好先生,都容易因為盲、忙、茫的生活而染上焦慮症。心理失調常影響身體健康,所付出的代價可不是旁人一句“有者多勞”的讚歎所能彌補的。
好好先生或小姐有時是因自己的人生毫無方向所造成的。潛意識裏他們認為,為一大堆事茫無頭緒地忙,可以減少他們必須面對真實自我時的無助。
你當然不必把人都得罪了,可是,也沒有必要討好每隻個人。
據我觀察,以下人士不必討好:一、喜歡以閒言閒語惹是生非的人。
這種人剛認識你時,表現非常熱絡,喜歡把公司秘密一股腦倒給你,以求得你的認同,但不久之後你也會發現“市售”所有有關係的謠言也是他賣友求榮得來的。
二、永遠在説別人壞話的人。
總是説別人壞、不説別人好的人,基本上對世間人事皆存比較心,看不得別人比他強。你對他再好,他還是會繼續挑你的病。
我的一位記者朋友,就曾發現,雖然她百般好意對待公司裏那個心眼很多的同事,希望他在陷害別人時別順便踢她一腳,兩人友誼維持得辛苦,但到底還是失算。新主管上任三個月後,有一天把她叫到跟前,問她:“你跟某某有什麼仇?我看你的工作效率不錯呀!為什麼我一到你們公司,他就告訴我,你是個難以馴服的人,要我把你調走?”三、脾氣反覆無常的人——小心不定時炸彈!
四、每天都在抱怨的人——他們保證讓你心情不愉快。
有時,適度的距離反而會使自己和“高危險的人”關係變得友善。朦朧有朦朧的美,對上述人等客氣而不生氣,確實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大堂學問。
主管喜歡好好先生嗎?
至於在主管面前該不該做“好好先生”呢?(=逢拍馬的人)各式各樣主管有各式各樣的口味和需求。但心理學家鍾斯等人曾以實驗證明,大部分的主管還是有相同偏好。
我們來做個心理測驗吧!
假設一個公司裏有阿甲、阿乙、阿丙、阿丁四個職員。該公司老闆與這四人情同兄弟,大事(公司狀況、政治現實)小事(生活瑣事與吃喝玩樂)無所不談。阿甲不論大事小事,都與老闆所見略同;阿乙則大小事看法皆與老闆相反;阿丙則是大事同於老闆,小事看法不一;阿丁則是大事與老闆不同,小事卻情投意台。你猜老闆最喜歡誰?(取材自王溢嘉《人大爆破》)答案是:阿丙。
你猜到了嗎?據説,在有主從關係的人際中,上司最喜歡的是大事與他看法相合,而小事有點不同意見的屬下。逢拍馬的人未必事事受歡,只有人事顧及老闆“自尊”又能在小事上展現獨特的人,容易獲得上司歡喜相待,且又能器重於他。
完完全全的好好先生,不但會被忽略在“升官名單”之中,成為漏網之魚,自己的內心恐怕也掙扎頗多。
o專長opf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盡心盡力地通,説“這就是我的人生”的人,還是最值得鼓掌的人吧!
不管他做的是什麼行業。
假是社會新鮮人出籠的季節,不少機關都忙着挑選新人。雖然主計處一直提醒年輕人,現在失業率很高:失業者平均失業時間已達二十一週,而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受僱者,佔失業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點多(這顯示失業的竟然多是年輕人!),但我發現資方也並沒有因為失業率增高而佔到便宜。
原因何在?因為你挑人,人也挑你。有位某公司人事主管嘆息説,現在的年輕人,選擇職業的條件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工作不要太固定。後面那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跟我籤長約,休想!
我的一位朋友,造型設計師黃薇,最近在應徵女的公司員工,一大疊履歷表使她歎為觀止,大專以上的“新人類”專長可以是逛街、“通”睡覺,對未來的期許也有人大筆一揮寫上——“我覺得我前途無‘亮’!”你前途無亮,還來人家公司幹嘛,不是帶“衰”嗎?
她看完那麼多履歷表後約談了幾位,其中一個在履歷表上寫着“通英、文”的,依約出現在她眼前。黃薇跟該女生談了幾句之後,從她的談話中發現,那人的中文程度並不好,於是心中生疑,問她:“你的英文通到什麼地步?”
“普通聽説,一般早安、晚安都會説,普通啦!”求職者理直氣壯。
“那你為什麼寫‘通’呢?”
“履歷表不是應該都這樣寫的嗎?”求職者臉不紅氣不“這個時代,大家都要懂推銷自己,pf一下又何妨!”
“什麼是pf?”
“膨脹風嘛,不然你怎麼會從那麼多來函中選上我呢?”找到了員工,也未必表示老闆可高枕無憂。沒事做他們會覺得無聊、沒有成就;事太多,有些人會像老鼠一樣,不告訴你、無聲無息地溜走,留爛攤子給別人收拾。
誰較大家pf就會贏呢?大學錄取率已超過百分之五十,但高學歷o專長opf(only會膨風,後面那個o是我加上去的)的人越來越多,真是奇妙的社會現象!
很多傳播界朋友都在週六和週守着電視機看電視冠軍。
雖然不算太愛看電視。除了看網球賽之外,我家的電視只會在片“電視冠軍”播出時打開。本人真是很垮張的動物,你會看到贏得壽司師傅冠軍的那個人,快樂動的滴下淚來,主持人問他説:“你認為壽司對你的意義是什麼?”他會以堅定的眼神、肯定的語氣對麥克風説:“啊,就是人生,我真希望做壽司做到死為止。”剛開始看到一個人這麼的敬業,把他的行業搞得無一不通,真是太動了。那驕傲的眼神,使我學得他只花四五秒鐘就捏出了一個壽司的舉動,非常神聖。
後來我漸漸發現“魚通”冠軍也會説,魚是他的“人生”;“甜食通”冠軍也表示,甜食是她的人生,她希望吃到死為止。
本式的認真,什麼都認真,有時教我忍不住發笑。但捫心自問:國內有幾人對自己的行業有那種“我要做到死而後己”的驕傲?
台灣式的認真似乎不一樣。如果那個行業不是“暴利”的行業,我們潛意識通常就會認為,這行為馬馬虎虎鬼都可以做,不必太認真。
所以遊覽車司機常常“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雙層遊覽車,開進不夠高的橋墩下,讓乘客差點把上頭削掉。
他們還可以大聲説:“路不,所以沒注意到”或“看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你坐最前面開車沒看到,誰會看到?之所以肆無忌憚地撞過去,可能是因為雙層巴士遊覽車,司機的位置在底層,乘客在上面撞到,沒關係。
所以你搭上計程車後,可以看見司機衣冠不整,理直氣壯告訴你:“那邊我路不,你要怎麼走?”餐廳服務員可以完全不知道自己餐廳的菜特;一到打折熱季,店員的服務熱忱也打了三折到五折不等,總之是和折扣數成正比。很多白領職員以為,在辦公室裏待得長長久久讓老闆看到,喝茶聊天看報紙打電話,把該自己做的事努力推給別人,就是敬業。
我想,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盡心盡力地通,説“這就是我的人生”的人,還是最值得鼓掌的人吧!不管他做的是什麼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