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424章災後重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榆林被毀,首先要的解決的就是受此兵災火災的災民生計問題,這點好説,就是一個錢字而已,只要是用錢可以搞定的事情,對於朱由校目前來説,都不算是個難事了。天雄軍和白杆軍都有皇商團緊緊的跟隨着,讓他們抓緊時間往那裏運糧、運物吧。天氣馬上要變冷了,四萬多人沒有房子,沒衣服穿,沒有、、、、、、這樣的問題還真是讓人頭疼。所以災後重建工作,更是個大課題。

這次的俘虜有三萬人,正好投入重建之中。大同城中,能工巧匠也是不少,更從各地趕來從事天門城建設的,以及宮裏的神宮監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築人才。分一批過去,再投資個一百萬兩銀子,估計和天門城一起建設。

而各個作坊肯定也一一要去榆林上馬,特別是水泥作坊,可是這次災區重建的用量最大的了,既然一切都毀了,那就建一個鋼筋水泥的城市吧,着宮裏的各作坊去榆林速建作坊。這裏就建一個樣板城吧,四萬多無依無靠的災民,就要他們在災後以手工業為主要收入來源。

着工部參考天門城的施工圖紙,並派幹員前往,重新設計適應榆林當地的城市規劃。

讓三萬俘虜先開始整理廢墟,然後挖地基再説,這都是他們犯下的罪孽,現在是他們在做,以後打完了林丹,就需要整個鄂爾多斯部來償還了。

向全國公告榆林之難,此大量的榆林百姓死難。下罪已詔,承認自已保護百姓不利,致使百姓死難。並定今為大明國難,舉國哀悼。

號召全國捐錢捐物,支援榆林重建,皇上捐出一百兩萬白銀並五十部留聲機拍賣,得資捐助榆林重建。

孫承宗看了盧秦兩位所創的大捷之後,深深的為皇上的識人之明而震驚。這一下,大明的這一劫算是躲過去了一半,下邊的就看皇上親會林丹可汗之戰了。而朱由校為了受難百姓再建新城及一系列的旨意。捐的錢糧等。彰顯了皇上的仁慈。

更是下了罪已詔,這是怎樣的一種氣度,三個月前的大爆炸事件,就是羣臣如此的迫。也是死活不下這份罪已詔。但這次遠在陝西。而因外族的侵略而下了這份比較‘牽強’的罪過,卻自動的下了這份罪已詔。所以不解的請問皇上為何?

朱由校看着座駕外的外景,回答:“孫老師:自然災難。是天災、是飛來橫禍,就象這天不下雨一樣,非朕能左右的,並不是以朕的意志為轉移,也與朕的德行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朕並不願下這份罪已詔。但兵災兵禍,卻是朕的職責所在,朕有責任保護好大明百姓的安危,讓他們安居樂業,吃飽喝足,悠然過活,而讓百姓們活在兵兇戰危之中、整飽受飢寒等等,更有的象天仇軍一樣被異族劫掠成了奴隸,這些就是朕當政的嚴重失誤,此次榆林百姓全城被毀、死難萬餘人,這些完全可以算在朕的頭上,所以朕下了罪已詔。”

“皇上英明、聖慈!勇於擔當、、、、、”兩處災難的不同,處理的手法也是不同,雖然大爆炸死的人可比這次多的多,但皇上的解釋非但不讓人反,卻更加顯出了一代仁君的風範。於是又向朱由校道大捷之喜,並説了一些雖不是馬,但的確是發自內心的讚歎之語。

朱由校卻無心情聽這些讚揚之詞,看着窗外,忍受着這座駕的顛簸,車速實在是太慢了,這晃晃悠悠的,何時才能趕到黃泥崗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須努力:“孫老師,目前林丹危機並沒有徹底的解決,榆林邊牆多處倒塌,林丹沒有了那八萬人守門,同樣可以輕鬆越過邊牆。所以閆應元那邊卻是關鍵中的關鍵,再拖延二天,等朕趕去,太重要了,也的確是太為難了,因為兵力的懸殊實在是太大了。”孫承宗當然也明白黃泥之阻的重要,若一招不慎,被林丹先一步趕到了榆林,那就是舉國的災難。但現在卻不是這麼回事了,於是對皇上説:“回皇上,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邊牆雖不堪使用,但那裏有二萬多的天子親軍在,即便是林丹提大軍親至,一時也不可能就能通過邊牆,皇上可輕鬆的抵達榆林,會戰林丹,顯然榆林危機已解了。”是啊!朱由校一聽才恍然大悟,想想也是深以為然,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竟然看不透了。心裏的一塊石頭不由的有所落下。但一想到閆應元那裏以一萬三千人獨力對抗林丹的三十萬大軍,四五十萬牧民之時,心裏更是焦急。

好在,閆應元那邊的消息也隨之而來,黃泥崗第一天守住。

看到閆應元無虞,皇上的心裏還好受一點,接着看看閆應元的戰報,竟然出營痛擊抄後的蒙古兵,欺負他們沒有馬騎,不由的擊節稱讚,太了。

吩咐斥候及時的彙報戰情。

京城,榆林失守、滿城火海、大捷的消息一併傳來,大明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難發生了,皇上因此而下了罪已詔。這個國難有些莫名其妙了,這算什麼國難。前有土木堡之變,五十萬大軍成為了齏粉,近有整個遼東的失落,整城整城的大明子民被屠殺一空,這些兵災,和榆林一彈丸之地相比,孰重孰輕是不言自明的。

有心人自恃聰明,看出來,榆林兵災是在皇上練新兵之後的,但也有人立即反駁,貴陽叛亂也是在淨軍出道之後的事情,所死之人那就是幾十萬之多,榆林因為三支天子親軍冒死相救,只是損失了不足二萬人,若按人數比,榆林明顯較次之。

那因為蒙古人是異族。

貴州作亂的也是苗族。

、、、、、、總之,朱由校這個國難定的,的確是招人非議,幾乎是無法自圓其説,其實沒有人知道,朱由校這是深深的自責,蒙古之戰,是他先挑起來的,歷史上沒有的事情。而是被他這個‘大蝴蝶’給帶來的,榆林被毀、近二萬人被害,四萬多人無家可歸,都是他的責任。而貴州之變、土木堡之變、遼了失陷等,和他沒有一錢的關係,他自責個

但這次對榆林重建的聲音有些大了,單單的是這五十台留聲機,就讓人為之熱捧。京城裏面現在什麼最多,那就是王爺、公主了。大明朝誰最有錢,當然也是他們。一百六十個王爺、公主,還有異姓王,這些人來京城的有一半之多。對於享受,他們當然是不遺餘力的。現在他們身上的繮繩被解開了,進京一是為了遊玩享受,二是接一些大臣,這些以前都會被削藩的危險。現在沒有了,當然特權也被沒收了。這也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已經沒權的他們對權力的渴望也是相當的強烈的。

而如今京城一景——留聲機,又有五十台拍賣,這一下,各位王爺公主們可是擦拳磨掌了,更何況,那善人碑之類的東西,更讓他們眼熱。而花落誰家的規則很簡單,有錢者居之。

而百姓們只要看到大捷傳來,看到皇上一項項的仁政,就開心的熱議一番。為自己有位聖君而到幸運非常,為大明的強大到驕傲,朱由校也沒有覺得,國民的凝聚力、驕傲正在不知不覺的凝聚着。整個京城這時候都是一片談論的聲音,嘆着大明國力的盛,忿恨着野蠻族的侵略、、、、、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羣‘外國’使節來到了北京,他們就是湯若望一行。從澳門或者説是從杭州趕來的他們,一路上大明的所見所行,倒無甚區別,但到了京畿地區,這就大大不一樣了。這變化首先是路和衞生,和以前的區別太大了,寬廣的馬路、清新的空氣,路上走的都是熱情洋溢的百姓們。這和二個月之前,湯若望走時那種狀況完全的不同了。

而所聞所見,都在談論這神奇的皇上,免了農税捐税、親征蒙古,節節大勝,各項仁政,所有的人都在談論,特別是剛剛奪回了失陷一天的榆林城,並痛殲六萬敵人、抓獲三萬俘虜,重建榆林城、皇上又捐出了一百萬兩白銀,以及五十台留聲機、、、、、、同行的金尼閣,是這次最高的領導了,在杭州時接到了湯若望的信函,大明皇帝嚴拒天主教(耶穌教),傳旨任何人等不許在大明傳教。這一下,金尼閣內心可是一陣的驚濤駭,自己在利瑪竇死後,來到了大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得到了羅馬教皇的召見,獲得教皇詔諭,允許中國教士用本國文字舉行宗教儀式,准許當地人士任神職,並可用中文翻譯《聖經》。然後又帶着湯若望等二十幾人再次來到了大明。

但現在明皇的一句話,就全盤的抹殺了他以及前輩利瑪竇等在大明傳教所取得的成績,這是他無法接受的,於是上報了羅馬教庭,並召集了在大明所有的神職人員,前來北京希望明皇能夠撤回聖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