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六章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擁立陳王寵長孫劉進登基為帝的消息一經傳出,大哥即以孝獻皇帝之叔,大將軍、大司馬的身份急遣使者趕赴許昌,並通告天下,厲辭叱責曹不顧孝獻皇帝子嗣尚存的事實,大逆不道妄立天子,乃有分裂大漢社稷的圖謀,其心可誅。大哥戒告曹,若能及時悔悟,即刻撤消擅立天子的謀逆之舉,尚為時不晚:若執不悟,一意孤行,後必會成就千古佞惡名。曹毫不示弱,直稱國不可一無主,大漢若長時間無天子坐鎮,必會引發士民之亂,而他擁立新帝,正是順利民心、安撫社稷的苦心舉措。曹反譏大哥在廬江擅立“偽朝廷”才是禍害大漢社稷的謀逆之舉。收到曹的回覆後,大哥即命諸葛亮起草《討曹檄》,昭告天下。在檄文中,諸葛亮從曹把持朝政、殘害忠臣、屠戮百姓等等惡行談起,隨後直指曹有意篡取漢政。諸葛亮巧妙地將從許昌內亂到孝獻皇帝駕崩,從孔融等一眾名士大儒被貶出許昌再到曹擁立新帝…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聯繫在了一起。檄文將許昌內亂説成是曹故意設下的一個陷阱,其目的正是為隨後弒殺孝獻皇帝。曹弒殺孝獻皇帝之後,本有意將此極惡罪行駕禍給大哥,不過因伏皇后一行人等僥倖逃,才使其陰謀未能盡數達成。弒殺天子後,繼而通過驅逐孔融等大儒、命附逆文人著文造勢等手段。曹逐步地達成其更立天子,謀朝篡政的不軌企圖。

一個年僅九歲的少年,自然要比孝獻皇帝更容易控制,更容易實現其代漢自立的目地。巧妙的事件組織,加上極為出的文筆,饒是我初看到這篇檄文時,也不知不覺地被諸葛亮的思路所牽引。可以想見,其他不知道真相的士民在看到檄文內容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這篇檄文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徐、豫兩州的三起地方官員士族地反曹兵事。雖然起事地規模都未能超過一郡,雖然每次起事都未能堅持過十天就被鎮壓,但燎原的火種已被埋下。由此可以看出,在先前幾月裏。我方所作的輿論攻勢已經取得極大的效果,曹治下地民心發生了極大的動搖。而他政權穩定所倚仗地士族力量也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離心。諸葛亮所草檄文通傳天下半月後,被派遣至(發配)至幷州北部撫卹災民的孔融拖着自己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地身體。

一夜寫就五千餘字的文章一篇,主題直指新帝登基之事,文中筆鋒尖鋭至極,毫無顧忌地將曹斥為亂臣賊子。完成這篇文章之後七,憂憤加的孔融因病逝世於雲中郡。孔融之死,讓他臨終前所著的最後一篇文章更顯震撼,中原、河北的士人舉眾譁然。由大儒王韞起頭,七十餘位名士聯名上書,請曹罷擁立陳王之孫為帝的念頭。站在風口尖的曹,並未被面臨的重重危機所駭住,有條不紊地安排着諸般應對措施…荀或、荀攸、程昱、華歆、陳羣等人相繼著文,為新帝擁立之事辯解,並厲辭反駁諸葛亮檄文中的“無稽胡言”而曹軍也頻繁調動,加大了對各州郡的控制。同時,曹以新帝的名義宣佈大赦天下,並允諾各州郡一年税賦減半,再三年內減去五一之數。同時,許昌朝廷特賜三年內各州郡徵辟名額增倍,為各士族子弟出仕大開方便之門。月上梢頭,光華似水襄陽刺史府的書房內,雖然已經是陽三月,但夜寒意仍濃。為驅散寒意,房內點着一個火盆,木炭燃燒時,發生出噼裏啪啦的細微聲響。

“今年天比往年似乎要冷上許多,真讓人有些吃不消…”頗不耐寒的龐統將雙手放在火盆上方烘烤着,有些無奈地嘆道。

“要説寒冷,荊州比起幽州和幷州差的遠了。士元,你這身子骨,後到了北方該怎麼活?”我垂下手中的絹書,笑着回道。

“那隻好聽天由命了!”龐統無奈地攤手説道。

“不如從明天起,你每天隨我早起晨練。我傳些強身技巧給你,只要你能堅持練下去,包你身強體壯,疾病難侵。”我笑着提議道。

“將軍,當真那麼有效?”龐統似乎也來了興致,好奇地追問道。

“那是自然,你看我平裏可曾有過什麼小病小災。再看看漢升,他年近六旬,仍身強體健如壯年,也是託平裏勤練之功!”

“這麼説來,統倒是真要練上一練了!”龐統笑應道“卻不知每要練上多久?”

“每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不等,練上半年便可見效,後貴在堅持!”聽到這裏,龐統連連擺手:“若是需要練如此長的時間,怕是還未練出什麼效果,我的身體就已先垮了!”見龐統打了退堂鼓,我好笑地搖了搖頭,隨即換了個話題道:“士元,你看這次的危機,曹能應付過去麼?”

“雖然有些遺憾,但統還是認為曹不會因‘立帝’之事受太大損失,至少在近期內是如此!寄希望於曹會自己崩台,有些不太現實!”

“恩…”我輕輕頷首,隨即轉頭對靜坐一旁閲歷情報絹書的司馬懿問道“仲達怎麼看?”

“龐大人説的極是!”司馬懿抬起頭,緩緩説道“曹採取的一系列軟硬兼施的對策,針對極強,對穩定人心很有幫助。再者,西涼韓遂、遼東公孫康都受曹軍力震懾所制,一時間恐怕無法對曹反戈。如果沒有外力的刺,曹治下恐怕也難以掀起太大的波瀾來。憑藉曹的能力,只要能有半年的時間,大概就能將局勢控制住。當然,這裏的‘控制’也僅僅是表面上和近期內,中原、河北士人與曹的隔閡業已形成,這隔閡沒有十年八年是無法徹底消除的。這段時間內,主公若是在實力積蓄充足的情況下,傾全力北伐,將有很大可能借助到中原、河北士人的力量。”司馬懿隨我來到荊州,充當起了幕後參謀的角,主要負責情報的分析和提出相應策略。當然,在使用司馬懿時,我也是相當謹慎的,暫時並沒有給他掌握實際權力的機會,而且還有智謀不下於他的龐統在旁監督。應當説,這一個多月來,司馬懿的表現是相當稱職的。相對於以前他主要負責的政務事宜,我發現軍略上的事反而是他更加拿手的。龐統的思維方式偏“奇”司馬懿的思維方式偏“穩”若是能將兩人的看法綜合起來,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惜在去年的戰事裏我軍損失過大,否則眼下倒是一個很不錯的北伐機會。以荊州為主攻,北上宛、洛,席捲許昌;以揚州為副攻,攻兗、徐以為策應…”龐統輕嘆了一口氣,稍顯遺憾地説道“相當好的機會啊…”

“只要做好一應準備,機會會再來臨的!”我淡笑了笑説道…“對了,將軍…”龐統似乎想起了什麼“沙校尉(沙摩柯)今稟報了一件事…”

“什麼事?”

“與沙校尉的‘五溪蠻’系出同源的‘南中蠻’首領(位置在越喬、羊可一帶,毗鄰五溪)派人聯絡沙校尉,希望蠻族諸部能夠合而為一,獨建一國。沙校尉所在部族,在五溪蠻中是最大的一部,而且他還執掌無前飛軍…”龐統帶着幾分笑意説道“那位‘南中蠻’的首領,希望沙校尉能夠與他共謀大業,帶無前飛軍離我軍!”在去年的漢中、荊北之戰中,無前飛軍因其強悍的戰力而聞名敵我雙方,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的存在。而且,與‘五溪蠻’系出同源的‘南中蠻’人若是有心要打探飛軍的情況,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更讓我興趣的,是那位心氣頗高的南中蠻首領,他居然有“合併蠻族諸部成一國”的遠大理想,很是不簡單。

“知道那南中蠻首領的名字麼?”我略一思索,向龐統説道。

“姓孟,年輕頗輕,似乎是接任南中蠻首領之位不久。沙校尉進入飛軍有段時間了,對南中蠻的情況瞭解也不是很多,那人叫什麼名字説不大清楚!”

“孟?”我心中突然泛起奇異的覺。難道是孟獲?!聯想起歷史上孟獲曾想率南中蠻部離蜀而自立的舉動,就可知此人確實是很有些“雄心”的人物,從時間來看,他如今的年紀差不多也就20來歲…居然想撬我的牆角,事情真是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