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聽到鄧艾這個名字,不讓我小小地吃了一驚。(注:鄧艾最早所用名不可考,12歲時他自己改名鄧範,後因有重名再改為艾。書中暫時就不考慮這些了,直接就稱為鄧艾)口吃的病,再聯繫上他早逝的父親,我才斷定眼前這個八、九歲的小傢伙,確實就是一手覆滅蜀漢的鄧徵西。義陽有大族鄧氏,鄧艾之父便是其中的庶支。但非常可惜,在鄧艾年僅三歲時,其父便早早過世,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後因受族人排斥,鄧艾母子由義陽遷至新野境內定居。依靠務農紡織,鄧艾之母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子。(在原先的歷史軌跡中,建安十三年曹南征時,鄧艾母子被強行遷往汝南郡,淪為屯田部民。這時鄧艾才做了“放牛娃”)得知我的身份後,鄧艾之母恭敬而忐忑地將自己母子的經歷道了出來。這個平凡卻又不凡的婦人,似乎看出了我對她兒子的興趣,語氣中帶着一絲謹慎的期待。雖然因家貧無法就學,但鄧艾之母並未放棄對兒子的教育。一旦稍有閒時,算是出身書香門第的鄧母便自行教導鄧艾,所幸小傢伙聰明伶俐,學業倒也頗有長進。但很明顯,僅僅依靠鄧母中所學,已無法再讓鄧艾有什麼進步了。一意為子着想的鄧母,很清楚眼前就是一個機會,若是能得到我的看重,小鄧艾必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就在我和鄧母敍話時,我那百多名親衞也尋跡相繼趕到了。虎頭虎腦卻又透着一股靈氣的鄧艾,目不轉睛地盯着那百匹戰馬及馬上的騎士。出無比濃厚地興趣。長期的生活困窘,讓鄧艾身上完全沒有一般世家子弟的驕、嬌之氣,心更為成的同時,卻也保留了應有的靈氣。而且看得出,他似乎對軍伍很興趣。向鄧艾簡單地問了幾個學問上的問題,小傢伙雖然結結巴巴,但回答起來算是遊刃有餘。
“是個可造之材。”摸着頷下的刺須,我輕點了點頭。當我表示願將鄧艾引薦入官學時。鄧母欣喜不已地應允了。並急讓兒子向我行跪謝禮。小傢伙似乎也知機會難得,沒等我阻止,就飛快跪地叩了三叩。禮畢後,鄧艾居然出人意料地結結巴巴向我提了一個請求——他道自己最敬仰我“用兵如神”希望能夠拜我為師,學習行軍用兵之法。聽了這一請求。在場眾人,包括鄧母在內都大吃一驚。如果我當真收鄧艾為弟子。對其而言,且不論會學到什麼,但就身份來説,幾乎就是平步青雲。雖然我本人並不重門第之見,但其餘人卻不會這樣想。在他人看來,這一請求,簡直就是無禮之至。鄧母面大變,當即跪地,直稱鄧艾年幼無知,苦求我原諒她兒子無禮之請,莫要怪罪。鄧艾的表情一片天真,似乎並不知自己“闖下了大禍”連我地那些親衞,看了他地模樣,也以為他是年幼無知,但我卻從他的略顯稚的眼中,看出些別樣的意味—這小子地心理年齡絕對要超過他的生理年齡,這看似因年幼無知而提出地無禮請求,恐怕是他有心而為。這小子十有八九是看出了我對他的欣賞,希望以此一搏,若成功,就可以改變他母子二人地命運,若失敗,想必我也不會跟他這個小孩子計較什麼。這小子,不過才八歲而已,居然就有這樣的心機,果然了不得。雖説窮人孩子早當家,心智應該早一些,但能做到他這樣的,絕對是世間罕有。在我灼灼目光的視下,鄧艾果然出了一絲不自然的神。畢竟只是個孩子,再早,心理上也比不了正常成年人。其實,對鄧艾耍的這點小聰明,我倒並不反。換個角度看,也可以看成是他卓爾不凡。當然,後適當的引導還是有必要的。氣機緊緊地鎖住鄧艾,我面無表情地注視着他。無形的壓力之下,小傢伙身體微微一顫,出了畏懼之。就在眾人都以為我即將發怒之時,我突然展顏一笑,出人意料地答應了鄧艾的請求。州牧府,議事廳龐統拈着鬍鬚,上下打量着小鄧艾,片刻後突然問道:“你叫什麼?”
“鄧…鄧…鄧艾!”儘管廳內只有三、五人,但初次來到這種場合之下,小傢伙還是拘謹的很,話也越發結巴。
“呵呵…”聽了鄧艾的回話,龐統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眼中迅速閃過一絲怒,鄧艾的小臉變得通紅,很快將頭垂了下去,倒沒有説什麼。
“恩…?”本意在逗的龐統,看鄧艾如此表現,不輕噫了一聲,隨即轉頭對我笑道“沒想到將軍這一巡視,居然巡出個弟子來。”
“士元,你看他如何?”我也將鄧艾的表現看在眼中,笑問了一句。
“乍看還行,就是不知中有幾點墨水?”龐統故意斜視了鄧艾一眼“敢讓我考教一番麼?”
“你…你…考!”畢競只是個孩子,鄧艾立時被龐統得興起,有些憤憤地回道。
龐統微微一笑,從簡單的問題問起,隨即將難度逐漸加大。鄧艾雖然口吃依舊,但大部都還能回答出來。看得出,他母親的教導還是相當不錯的。
“馬馬乎乎!”當鄧艾連續三個問題未能答出時,龐統停下了考教,不過還是給予了某種程度的肯定。很明顯地在龐統那裏品嚐到挫折滋味的鄧艾,小臉耷拉了下來。不再吭一聲。
“將軍,他的底子還沒打紮實,先送去鹿門學幾年,再讓他跟着您!”龐統笑着説道。
身為荊州人,鄧艾年齡雖小,但也知道荊州最富名望地鹿門書院。聽了龐統的話後,小傢伙的眼中不可遏制地現出動的神彩。望着鄧艾被帶離的身影,龐統饒富興致地笑道:“這小孩不錯。學問比我侄兒還要好些。難得難得!將軍是怎麼看上他的?”龐統説的是龐山民的長子龐進,今年剛剛十歲,相當聰穎。以龐家地深厚家學,鄧艾地學問還能夠超過年長兩歲的龐進。確實很了不起了。
“湊巧!”笑了笑,我自然不能告訴龐統——這小傢伙就是原先歷史上擊滅蜀漢的鄧徵西。有這麼一個天資聰穎的弟子。自然要好好教導一番,就當是後為阿斗儲備人才吧。在襄陽安頓了鄧母之後。託龐統地“人情”鄧艾被送進了鹿門書院。龐德公最擅長因人施教,在鹿門進一步奠基,對鄧艾的成長應該是相當有益地。陸遜南征州之戰,於十月中取得較大進展。州蒼梧郡太守吳巨,與大哥本是舊識。陸遜抓住這一點,奏請大哥修書一封,勸説吳巨歸降。勸降信送往蒼梧後,陸遜隨即便命細作在州境內大散謠言,將勸降信之事直接抖樓出來,並稱吳巨正與大哥積極聯絡,準備舉郡歸附。事實上,早先士燮並非不知吳巨與大哥之間有舊,但出於安定民心軍心的需要,一直沒有奈何吳巨,而吳巨也儘量表現出士燮地忠心。這樣,雙方儘量維持着事態的穩定。但當謠言滿天飛時,這種本就不堅實的平衡頓時被打破。士燮次子士徽首先表示了對吳巨的不信任,奏請其父罷黜吳巨郡守之位,並自請率軍前去拿人。士燮起先還能保持較為冷靜的態度,但不住幾個兒子的捉掇,終於決定對吳巨下手,以消除隱患。但士燮不想在外敵的進下,自家內部再動用武力造成無謂的消耗,遂命人召吳巨至州治所在番禺,意圖一舉將其拿下。但士燮的使者還未趕到蒼梧,又有謠言興起——道士燮有心殺吳巨以除後患此謠言在蒼梧郡傳最廣。就在吳巨心神惶惑之際,士燮的使者趕到,命其前往番禺議事。在這樣的情形下,吳巨如何趕去,更有心腹猜出士燮的意圖。為稍做試探,吳巨佯做推辭,卻不料使者態度強硬。由此,吳巨也知言極為可能屬實。左右無計之下,吳巨一不做,二不休,索囚使者,主動派人與陸遜聯繫,請求歸順大哥。陸遜當即回訊,表示接納吳巨,並請其接應大軍南下。而另一面,士燮久不見使者返回,情知有變,立命正率軍於蒼梧郡北擊陸遜的長子士庶返師南下擒拿吳巨,又命次子士徽率留守番禺的5000兵馬急攻蒼梧。這些舉動如何瞞得過陸遜。陸遜識破士庶特意擺出的金蟬殼之計後,將計就計,一面自領一部兵馬佯做中計惑對方,同時又讓全琮領數千鋭在嚮導的引領下,抄小路繞行奔襲蒼梧。就在士庶圍攻蒼梧郡治廣信城時,全琮神兵突降,從背後發起攻擊,戰後擊潰州軍。得救之後,吳巨當即通告全郡,宣佈歸順大哥。被擊退的士庶,遭遇其弟士徽後,本有意反攻蒼梧,但卻無奈地發現陸遜的主力已經到達廣信,只得暫且做罷。而此時,另一路呂蒙的兵馬,也在萬餘山越兵的配合下,攻入南海郡龍川縣,兵鋒直指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