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今之計,惟有清除蔡氏,方可保荊州無虞…”聽得蒯越的建議,蒯良思索良久,還是緩緩搖了搖頭:“此事不必急在一時,蔡氏親朋故舊多在軍中,一旦謀事不密,即便誅殺了蔡瑁,也難免會招致我荊州之內戰。如此一來,荊州還有何力抵禦外敵?”

“兄長,我知你是心繫荊州…”蒯越略顯急切地説道“但此時此刻,卻不是猶豫的時候。當斷不斷,反為其禍。你可知這幾蔡燻出入頻繁,所去處皆是襄陽外圍屯兵之所,其不軌之意昭然若揭…”

“嗬…!”蒯良輕嘆一聲,悵然説道“再看看吧…”翌,蔡蹭於州牧府召集荊州羣臣,再議繼嗣之事。昨夜一番小談之後,蔡瑁對蒯良兄弟的妥協已徹底不抱希望,態度變得格外強硬,與其黨羽一力主張由劉琮繼位。蒯越毫不客氣地加以反駁,直指蔡瑁手中繼嗣文書為假。蔡瑁有恃無恐地拿出文書,讓蒯越指出何處為假。昨夜蒯良離去之後,蔡蹭便急招王粲入府,命其將蒯良指出的問題糾正過來,並仔細做比對,以防再有漏。蒯越接過文書,仔細閲覽過後,冷笑着告訴蔡瑁,雖然文書中幾處問題被糾正過來,但仍有一處隱秘的錯誤依然存在。蔡瑁不信,蒯越當着眾人之表,將問題指出,並拿出多封劉表往的手書進行現場比對。果如蒯越所言!如此結果,令不少人對繼嗣文書的真偽產生懷疑!蔡瑁及其黨羽羞憤尷尬之餘,不由得然大怒。厲喝蒯越不尊劉表遺命,有篡逆之心。

蒯越不退不讓,直指蔡瑁偽造劉表遺命,才是真正的篡逆之臣。隨即,蔡、蒯二系羣臣展開烈論辯,場面火藥味十足。蔡瑁情急之下,請出其妹劉表後蔡氏與劉琮。蔡氏與劉琮語帶哭音,懇求羣臣體諒孤兒寡母的處境。遵從劉表遺命。莫要為難他們母子。蔡瑁這一手竟收取奇效!獨立蔡、蒯二系之外地中立將、官,見蔡氏、劉琮母子的悽苦之相,不由得心生憐憫,放棄中立。轉而站到蔡系一邊。爭吵了2、3時辰後,雙方各不相讓。蔡瑁負氣之下。甩袖離去,隨即蒯良、蒯越也相攜離開。見正主離去。其餘荊州將、官也相繼惺惺離去。襄陽的上空,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是夜,蔡瑁密將黃祖、張允、王粲、宋忠等親信將官招至府中議事。

“…蒯良、蒯越自恃才高,狂傲無度,常視我等為無物。若由其執掌大權,則我等於荊州將無立錐之也矣…”蔡瑁面憤,沉聲説道“此次繼嗣之爭,非但關乎荊州大局,更關乎我等前途命運。”

“德圭兄所言甚是,黃某也早看他蒯家不順眼了…”黃祖憤然接説罵道“同為景升兄莊下宿臣,他們兄弟憑什麼對黃某指手劃腳。連文聘那小兔崽子,都膽敢對黃某不敬,若不是有蒯家撐,他一小小校尉何以敢如此猖狂?”蒯良、蒯越兩次統兵討伐江東時,都曾因作戰不利的原因而斥責過黃祖。心不算寬闊的黃祖,一直將此事記在心中。

“依目前情形看來,想令二公子繼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粲輕捋頷下清須,躊躇着説道“蒯家那兩位可不是好惹的角!”

“哼…!”蔡瑁下首的蔡燻冷哼一聲,狠狠地説道“一不做,二不休,剁了他們,看他們還能否搗鬼?”

“…”王粲、宋忠等幾位文臣對視一眼,皆看出對方眼中地驚駭之。王粲等人雖也希望劉琮繼位、蔡蹭掌權,但卻從未想過要誅除蒯良、蒯越。蔡瑁觀察着眾人地反應,眼中間或閃爍着陰鷲之

“此事需得從長計議…”王粲一開口,就受到蔡瑁森寒的眼光,急改口説道“若不能將蒯家及其同黨一網打盡,必自生亂!”蔡瑁面稍緩,點頭説道“仲宣所言甚是。所謂斬草不盡,風又生。”

“德圭,你説吧,該怎麼辦?”黃祖大咧咧地説道“咱們都聽你的!”

“多謝文昌兄!”蔡瑁點點頭,正説道“我意密調中廬、蔡陽(襄陽郡地名)兩地5000兵馬回師襄陽。中廬、蔡陽守將皆我親信,絕對可靠。襄陽城內有駐軍萬人,其中半數以上在我等手中,真正聽命於蒯家的只有霍峻那3000人。我等城中兵馬,加上中廬、蔡陽地兵馬,便有萬多人。以三敵一,豈能不勝?”

“蔡督果然妙計!”張允討好説道“加之我等以有心算無備,蒯良、蒯越翅也難飛出襄陽!”蔡瑁繼續説道“誅除了蒯家之後,再騙劉磐那廝回襄陽,則荊南亦可定也!”

“蔡督,此事宜當速行,遲則易被蒯家兄弟察覺!”張允勸薦説道。

“呵呵…”蔡瑁忽地呵呵笑了起來,面上滿是得意之。黃祖等人莫名其妙地看着蔡瑁,小半晌後,張允恍然説道:“難道蔡督已經…”蔡瑁微微點頭,笑着説道:“就在今夜丑時動手!任那蒯良、蒯越狡詐如鬼,也科不到我動手這般快。諸公,成敗就在此一舉。若能誅除蒯家,我等共掌荊州大權,豈不快哉?”

“聽蔡督吩咐!”黃祖等軍中將領齊起身説道。

“好!”蔡瑁一拍身前桌案,慨然説道“文昌、羽行(張允)…你等速回各自部屬,一旦見城中火起,即出兵攻襲霍峻部,佔據四門。仲宣、玄長(宋忠)…你等速回府中,召集府中家兵,同樣見着火起,即出兵攻打二蒯府邸!”

“是!”眾人離開蔡府、秘密離去後,蔡瑁望着幽黑昏暗的天空。面上現出冷酷地笑容——蒯良。你居然敢讓蔡某作餌:蒯越,你居然敢屢次當眾出蔡某的醜!前仇舊恨,今晚就一次算清吧!

“來人,為本督穿戴盔甲!”蔡瑁大步朝內院走去。沉聲呼喝道。

襄陽,南城館驛諸葛亮站立户外。仰觀漆黑蒼穹,眼中神複雜。

“孔明。外間風寒,當心着涼!”孫乾地聲音從後方響起。

“多謝公佑大人關心!”諸葛亮回過頭,微笑應道。

“今天陰,無月無星,孔明看什麼?”孫乾有些疑惑地説道。

“亮借夜風觀襄陽之氣…”諸葛亮笑笑説道。

“觀襄陽之氣?”孫乾更顯疑惑。諸葛亮年齡不大,卻是天文地理無一不通,學識之淵博是孫乾平生所未見。無論是劉備,還是軍師徐庶,皆對諸葛亮器重異常。甚至連遠在江東、與諸葛亮接觸並不甚多的張飛,都曾數次稱讚其能。而諸葛亮也未辜負眾人地期望,在軍略方面屢展才能!也正因此故,諸葛亮才能在投效僅僅一年的時間裏,由一介布衣連升無數級,被任命為右司馬之職。頗有識人之能的孫乾,知道這個年輕人將來的前途絕對不可限量。

“是!”諸葛亮淡笑説道“風雲動,揭時運之氣。”

“那孔明看出什麼了嗎?”孫乾依然不解,繼續詢問道。

“三、兩內,襄陽恐陷戰亂之中!”諸葛亮悵然説道“而後,襄陽也不知將幾易其主…”

“戰亂?!莫非荊州內鬥將起?”孫乾先是一愕,隨即有些恍然地説道“難怪你今命人出城去尋錦帆水軍的探哨!”

“只是為防萬一!”諸葛亮笑了笑,但眼中卻隱含着一絲憂慮之“公佑大人,今下午我等也弔唁過劉荊州了,明便返回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