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藏經閣覺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住進了少林寺後,尹治平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着急藉着佛學的名頭到藏經閣去看書借書,而是就正經的與天鳴方丈及天字輩的幾位高僧佛學、談論佛經。

談論了幾天,尹治平才開始不時向幾位高僧借上幾部經書看看。又這般連借了幾天,並不時與幾位高僧,投其所好。待得他們戒心大去,尹治平這才提出久聞少林寺藏經閣所收藏的經書甚廣,更有許多高僧大德的手書原文範本,想要往藏經閣觀瞻見識一番。

天鳴方丈與天字輩幾位高僧,考慮商量了一番後,便答應了下來。並由達摩堂首座天同大師相陪指引,領着尹治平前往藏經閣。

尹治平心知這天同除了相陪指路外,恐怕還有監視之意,怕他是以佛經為名,而志則在武經。但這乃是人之常情,他卻也不以為意。如果他自己家裏有珍貴的好東xizàng着,客人卻要上他的藏寶處去看看,那他也得是戒心深重,生怕別人偷他的寶貝去。

天同領着尹治平到得藏經閣處,手指藏經閣,向尹治平介紹這座藏經閣的歷史,建造了多少年,收藏了多少經書等等。一邊説,領着尹治平行進藏經閣中。

一進藏經閣,但見滿是一排排的高大書架,樟香味撲鼻而來。這些書架皆是以樟木製作,以防蟲蛀。樟香中還夾着些檀香,閣中有幾縷香煙梟梟。檀香源自牆角壁上所釘的一座佛龕,裏面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佛前有一尊銅製小香爐,着三檀香。

尹治平正縱目打量間,一名僧人上前來,向着天同合什行禮道:“原來是天同師叔大駕光臨,弟子有失遠。”尹治平打量這僧人,見他長身玉立,有三十來歲的年紀,身上一派恂恂儒雅之態,若非光頭僧服,宛然便是個飽讀詩書的書生儒士。心下暗道:“這和尚想必便是覺遠吧,原書裏他出場的時候是五十歲左右年紀,但那是十幾年之後,現在應該就是這年紀。”天同向尹治平介紹道:“尹道友,這是監管藏經閣的覺遠,負責看管這一層的經書。”

“果然。”尹治平心道一句,卻又注意到天同話裏的“這一層”這藏經閣是上下兩層的建築,天同特別説了覺遠只是看管這一層,顯然上面的第二層便不是由覺遠所負責的。

“第二層料來便是少林寺所收藏的各種武學秘籍,也是,這種重中之重的要地,少林寺怎麼會只放一個不懂武功的和尚來管。雖然覺遠實際上身負上乘內功,但少林寺的和尚可不知道。放一個不會武功的來看管武學秘籍,那實在太不保險,也於理不當。原來覺遠只是負責看管第一層的佛經,這就是了,這樣才説得過去。”尹治平心下暗道,恍然而悟。他原來看書的時候就覺着,少林寺藏經閣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怎麼會只讓覺遠這麼一個不懂武功的來管,實在有點兒沒道理。現在才知道,原來覺遠只是管第一層的佛經,第二層的武經可不歸他管,當另有武功高強的僧人來看管。

尹治平這裏心下暗自琢磨,天同又已向覺遠介紹道:“覺遠,這一位是全真教的首座弟子尹治平道友,現下正在我們少林寺作客。”覺遠連忙向尹治平行禮,十分恭敬地道:“小僧今ri得識尹道友尊範,幸何如之。”尹治平已回過神兒來,稽首還了一禮,道:“覺遠大師客氣了,貧道這廂有禮。”天同向覺遠道:“尹道友聽聞我寺藏經閣收藏的經書甚豐,今ri特來觀瞻。覺遠,你負責看管這一層經書,最是悉,便陪同我們一起,多向尹道友介紹。”

“是。”覺遠合什一禮應道,然後伸手請兩人入內,開始向尹治平介紹起這一層所收藏的經書來。

這些經書都是分門別類擺放的,有梵文原本,有漢文譯本,還有經、律、論三藏經與十二部經等。有手抄的,有印刷的,還有高僧的手書原文,年代久遠的珍本等等。

覺遠介紹一類,尹治平便隨之觀瞻一類,翻上幾本,不時高聲讚歎,説少林寺果然藏經甚廣。又説收藏這麼多經書,實是場大功德。

天同與覺遠聽得尹治平的讚揚,都是心中高興。

裝模作樣地觀瞻了幾類,尹治平直指目標地問道:“聽聞寺中還收藏有達摩祖師東渡時所攜的梵文原書,不知可是收藏在此閣中?”覺遠道:“正是,且隨小僧來。”説罷,當前引路。

尹治平與天同跟着覺遠在書架間轉折而行,到得一排書架前,覺遠站定,手指書架上幾冊泛黃的佛經道:“便是這裏了,當年達摩祖師東渡所隨身攜來的五十八卷經書,除佚失八卷外,剩餘五十卷皆在此處,至今尚保存完好。下面還有纂抄本與譯文本。”尹治平點點頭,前世的時候,他父親便有收藏古書的愛好。耳濡目染下,他對於古書及書籍保存的知識也有點兒瞭解。有道是“紙壽千年”只要保存適當,不是遇上“水火蟲兵”四厄,書籍是可以長久保存傳的。反而由於造紙工藝的不同,他那個時代的機械紙最多隻有百來年的壽命,不及古紙的壽命長久。

宋時的書傳到他那個時代,便已是歷經千年之久,宋版書在古籍收藏界的價值,號稱是“一頁宋版,一兩黃金”可見其珍貴。達摩隨身帶來傳下來的書,距此也不過幾百年的時間。少林寺保存得當,都尚完好。

達摩東渡帶來的書,説是五十八卷,但實際上不過是十幾部。因為古代的書載量有限,太長的篇幅,一本書裝不下,便得分開幾本來。便如《楞枷經》,是四卷為一部書。其三種譯本,因翻譯過來字數的不同又有四卷、七卷、十卷這三種版本之分。

達摩所帶來的經書多是幾卷為一部書,少林寺的和尚為便於保存整理,將同是一部的幾卷經書裝在一個書套中,書套外寫有漢文書名。

尹治平從左往右看過去,再從右往左看過來,卻就是偏偏沒有發現寫有《楞枷經》三字的那一套書。不由得心下奇怪,暗自道:“不會是正巧被人借走了罷?應該不會,書裏説只有覺遠發現了這經書中的秘密。如果被別的和尚借走,那早有別的和尚知道了。少林寺雖是和尚廟,會梵文的也不多,達摩的書保存下來只是一種紀念,真看這梵文原書的,恐怕也就是整ri沒事做的覺遠這圖書管理員了。”----------第一更